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標準開發探索
時間:2022-07-28 11:15:10
導語: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標準開發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探索構建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醫學教育體系,學校通過科學設計,分步開發、建用結合,系統開發了學校層面“3+2”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標準制度體系。通過運行改進保證了較高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質量,實踐證明標準體系建設起到質量保證和規范引領作用,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時效性。
關鍵詞:“3+2”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標準;職業教育
1“3+2”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及標準開發意義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是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確定的主要目標。目前,我國全科醫生培養主要是“5+3”模式,“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是我國現階段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健康中國”背景下對構建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探索,標準開發則是該項目實踐創新的突破口和重要內容。1.1填補空缺,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自我保證。我國全科醫學教育落后于發達國家,規范統一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仍在探索和完善中,全科醫學專業的課程及標準[1]大多套用自臨床醫學專業,沒有對接全科醫學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崗位需求。目前,基層全科醫生培養路徑都是臨床醫學加后期轉崗(規培)培訓,“3+2”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是“新生事物”,缺乏現成統一的各學段人才培養標準,實踐過程無法進行規范和指導。1.2突破壁壘,實現醫學學歷教育與培訓銜接互通。建立基于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互通、互融、互認的運行機制,打通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間的壁壘,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選擇“3+2”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健康中國”和地區衛生事業發展需求,也是建立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醫學教育體系的創新突破。職業教育標準建設是在職業教育與其他層次、其他類型教育的對接與融通中摸索前行的[2],因此,借鑒學分校際互認和先前學習認可制度,以標準開發作為突破口,可以為醫學生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1.3路徑探索,共享職業教育校級標準開發成功經驗。我國國家層面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學校層面標準意識及運用能力還有待提高,與現代化職業教育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研究建立覆蓋“3+2”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全學段的教育質量標準,明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不僅對人才培養質量有基礎性保證作用,還可以有效完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標準體系。標準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對衛生職業教育的其他專業,特別是“3+2”人才培養項目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標準開發頂層設計
標準開發尊重教育共性規律,同時又要遵循醫學教育、職業教育特殊規律,以教育和衛生行業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為根本依據,保證標準制定依據的科學性、統一性。深入調查當前醫學教育研究成果和國家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建設經驗,廣泛征求意見,科學論證,保證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時效性。2.1堅持協同、開放、透明,建用結合。專業、課程是職業院校標準建設主體,應積極組織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標準調研制定,通過各種形式公布、宣傳和指導執行,保證各主體獲取相關信息,反映共同需求。依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先后以及標準之間的邏輯關系科學確定標準開發時序,以保證標準時效性。標準應邊建設邊應用,在反復應用中動態改進。2.2堅持人本價值取向和社會價值取向有機結合。醫學教育關乎人類健康,醫學人才培養標準開發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將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展和持續發展納入評價標準和內容。另外,標準的開發必須兼顧地區差異和行業特色,必須呼應“健康中國”對醫學人才資源需求的綜合化、高技能化需求。2.3堅持學校建設主體,地校行院協同參與。“3+2”臨床醫學培養的是面向基層衛生機構的全科醫學人才,標準開發中衛生計生行業、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地方政府和醫學高校必須發揮主體作用。
3標準開發和運行機制
學校于2015年組建由政行校院(企)四方參與的醫教協同辦學理事會,下設專門的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與督導委員會,由省、市、地方衛生計生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醫學高校、附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單位專家組成。該委員會職責是論證我校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標準建設和督導實施,督查、規范、評價人才培養過程,為人才培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化解難題,統籌推進標準建設工作。
4標準開發步驟
4.1第一步,系統調研論證,明確目標定位。學校2014年在江蘇率先復辦臨床醫學專業,明確農村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定位,據此確定專業建設目標,也為師資、基地及教學資源標準的建設做了界定。準確把握“健康中國”行動對農村基層人才的需求特征,以高質量人才培養作為標準開發的邏輯起點,制定了我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教學標準),此標準的開發、實施、改進為“3+2”標準的開發積累了寶貴經驗。4.2第二步,科學邏輯架構,確定建設方案。“3+2”基層全科人才培養全程醫教協同,分為通識和專業基礎、專業和綜合實習、專業理論提升和臨床規范化培訓4個階段。每一階段目標遞進,都要明確出入段標準和教學(培養方案、培訓大綱)標準,并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配置標準、教學過程管理制度和監測評價指標。以此為邏輯框架,確定標準開發內容和時序,保證標準建設的全面性、前瞻性和系統化。4.3第三步,協同開發實施,常態監測改進。“3+2”涉及南京醫科大學、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臨床教學基地、社區教學基地、“規培基地”多個辦學主體,雖然階段標準由各自主導,但各階段標準和教學過程的銜接論證、實施都需要由我校協調組織,反復論證,提前告知學生和教學管理團隊。此外,階段辦學主體要同步制定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資源及要素標準,并嚴格監測執行,持續改進,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5標準制度開發應用成果
5.1開發成果。經過3輪實踐檢驗和改進,我校“3”部分標準體系基本建成,“2”部分正在實踐和改進中,建成內容見表1。5.2應用成果。我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已有兩屆畢業生參加了全國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實踐技能考試通過率99.18%,筆試通過率為91.7%。畢業生基層就業率86.5%,用人單位滿意度90%以上。充分體現標準的規范和引領作用,依據《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臨床學院評審辦法(試行)》,在全省二級以上醫院(社區服務中心)中遴選、建設臨床和社區教學基地,每年開展常態化督導評估,所有臨床教學基地都高標準通過醫教協同辦學理事會組建的評審組評估。今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新階段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對職業教育標準建設規劃了科學架構,提供了新技術、新路徑,我們將在后續標準建設和新一輪修訂中落實,充分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并堅定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
參考文獻:
[1]賈雪梅,朱俊勇,雷宏博.我國全科醫學培養現狀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5):6-7.
[2]姜樂軍,馬成榮,濮海慧.改革開放40年國家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建設的發展現狀、主要做法及基本經驗[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4):17-23.
作者:潘紅寧 陳國忠 高璀鄉 史衛紅 陳正平 單位: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下一篇:行業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