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研究

時間:2022-02-08 04:30:01

導語: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研究

摘要:闡述了人文素養、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的定義與內涵,介紹了國內外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總結我國護士人文素養教育存在的不足,為構建護士人文素養教育教學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護士;人文素養;護理教育;護理教學;綜述

“新時代的健康中國建設戰略”的戰略性部署[1]強調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求不斷提高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而提高護士人文素養成為新時代“建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2]。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應培養具有更強的創新性服務理念,綜合運用醫學知識、人文以及自然科學等知識的創新型人才[3]。Cheon[4]認為護理人文是以人為本,將對人的理解、護理與美學知識的整合,以及帶有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其范疇主要包括護士職業道德、護士的職業形象美、人際溝通技巧及護士禮儀等方面。護士人文素養可以概括為護士具備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質、人文關懷以及人文科學等方面的修養,由護士必須掌握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等知識體系,以及與由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的精神體系所組成。護士人文素養在護士的價值抉擇、政治取向和行為能力培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良好的人文素養可以使醫護人員自覺地關懷他人、關心社會,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綜合能力[6]。護士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病人加速康復,營造良好的醫護患關系。人文素養教育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個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護士人文素養教育是使護士了解、習得其特有的職業品質并運用于臨床實踐的教育方式,在校學習對其在社會化過程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7⁃9]。護士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取決于其在學校教育以及臨床實踐中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狀況。

1國外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國外護理界最早重視人文科學教育是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求將人文科學教育作為護理職業教育的一部分[10]。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大了倫理教育力度,但存在對護理倫理學教學重要性認識不足、護理課程缺乏有計劃的倫理學指導、教學時間相對偏少、教學方法受限及缺乏合格的專業倫理學教師等問題[11]。目前,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研究中大多數為醫學人文素養的一個維度,較少對護士人文素養進行整體描述,且缺乏系統性的評價條目。

2國內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國內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主要以學校、醫院、護生三方為主,以網絡全面鋪開構建,學校課堂教育為主、臨床醫院帶教老師教育為輔,貫穿從護生到護士職業生涯的全過程。近年來,隨著國家重視民族軟實力的建設,“重科技、輕人文”的發展觀念已在悄然改變,社會對人文建設關注度逐漸提高,護士人文素養關注度較之前有所提高。很多高校將人文學科教育、文化教育、人類意識教育與精神修養教育作為護理高校人文素養教育主要內容模塊[12]。目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人文課程教學方法仍以課堂授課為主[13],但授課中將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模擬法等多種方法融合進來,有效開闊了護生的學習思路。但受應試教育影響,人文素養培育工作在教材內容上缺乏系統的規劃和戰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另外,人文素養教育是一種通才教育,并非以某一具體學科為背景,而是一種需要經過長期過程、重視綜合人文素養的整體教育,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的效果[14]。研究發現,大多數護士目前的人文素養仍未達到新形勢下所要求的水平[15],醫學人文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16],只有少數大學有專門的醫學人文學院[17],我國專門從事護理人文教育的師資不能滿足社會需要[18]。龐昶等[19]研究發現,教學醫院沒有將實踐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存在重實踐、輕人文的現象。譚佳慧等[20]提出,由于我國護理專業教學體系具有學術化傾向的特點,護士人文教學問題包括人際關系及社會適應能力缺乏、護患溝通教育薄弱、護生職業心理素質不足、缺乏對人文精神與理念的深入理解。

3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

構建醫院護士人文素養教育教學體系需要醫學院校和臨床醫院共同配合,包括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體系建設,形成系統的培訓方案,提升護士的整體素質。“健康中國理念”表明了國家對健康的重視,提高了社會對醫療行業的重視。護士人文素養教育作為醫學人文的一部分,理應受到應有的重視[21]。3.1醫學院校護生人文素養教育理念與方法。學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增強課堂教學的育人效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護理人文教育[22],國內護士人文培育體系的構建可參考國外醫學院設置隨機性、有效性、相交性、連續性的人文課程[23]。3.1.1設置教學目標。重視培養專業價值觀、專業發展能力和專業人文精神[24]。護理人文素養教學目標應以人文課程為基礎、以人文項目為抓手、以校園文化為載體,重點推進實施護生素質教育工程,厚植護生的人文素養,為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護理人才[25]。3.1.2優化課程結構。將倫理、人類文化等相關課程納入高等護理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26]。醫學院校可根據需求,單獨開設倫理學課程,增加有助于培養專業精神的學科,包括文學、音樂、視覺藝術、戲劇、表演研究、人類學、敘事醫學和醫學史等[27⁃28]。3.1.3改進教學方式。護理人文素養的養成需要護生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內化和轉變,因此,加強護理人文素養教育需從根本上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在于促進教育方法多元化,如采用敘事法[29]、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BL)等創新方法實施課程教學。新穎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如概念映射、生物科學多媒體等)可以更有效地影響護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30],從而更加具備人文精神。①敘事醫學:敘事醫學已成為培養醫護生同理心的醫療實踐核心,即醫生、病人和家庭之間關系的重要教學工具[31]。石晨曦[32]認為提升醫護生敘事能力是醫學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部分。采用敘事法進行教學有助于護生在臨床實習中引入敘事醫學的理念,加深他們對病人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進行人文護理。②隱形課堂:隱性課堂是針對教育發展需求及護生個性成長發展要求,采用非正式的、無意識的、未明確規定的一種教學模式[33]。Winter等[34]論證了開展隱形課堂有利于護理人文素養的教學。雷鵬瓊等[35]也提到隱性課堂能有效強化醫護生人文關懷理念、增長人文關懷知識、提高人文關懷能力和人文關懷感知能力。③PBL:研究表明,由非醫學背景教師運用PBL能促進護生對人文學科的滿意度[36⁃37],刺激認知過程,間接提高其對于人文學科的學習興趣。④案例教學(CBL):基于影視情境的CBL有利于加強災難護理教育中護生人文素養[38],CBL教學法將課堂自主權交于護生,教師在其中起引導作用,護生通過頭腦風暴、災難現場情景觀摩與模擬等帶入場景,形成臨床思維,建立積極的人文素養。3.1.4提高教師自身人文素養。教師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可影響護生將人文關懷轉移至病人[39]。研究認為,將人文素養課程融入專業課程的關鍵是要提高教師對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認識[40]。發揮教師模范榜樣作用,影響護生的專業品質,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41⁃42],教師還可以對護生的實踐和行為模式產生作用,影響護生專業價值觀在護生績效中的內化[43]。3.1.5加強護理人文素養實踐。學校教育需重視價值培訓和職業社會化[44],重視醫學人文實踐教學的規劃與實施,注意學校和醫院的連接。張立力等[45]提出,可建設護理人文素養教育實踐基地,幫助護生鞏固在課堂上獲得的人文知識,在基地模擬臨床人文教學,搭建課堂與臨床的橋梁。3.2醫院護士人文素養教育方法。學習具有背景性,護生掌握的實用技能以及他們如何使用這些技能取決于他們所參與的文化和社會背景[46]。護生進入臨床實踐時,教學醫院應定期集中展開人文知識教育[47⁃48]。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2008年開始加強護理教育的基本文化能力,即擁有關于不同文化群體的知識,可以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文化關懷,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49],繼續教育項目突出了現有護理隊伍的文化能力[50⁃51]。因此,醫院可按需開設繼續教育課程,提高護士文化關懷能力,豐富其人文素養。研究發現,2~5min的正念冥想可幫助壓力較大的夜班護士改善對他人的態度,增加對病人的同情[52],正念干預亦可改善自我效能感和同理心[53]。因此,可嘗試推廣正念冥想,創造培養人文素養的氛圍。

4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評價

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評價包括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即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及護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兩個核心環節。體現教學效果的護理教師行為包括人際溝通能力、教學能力、評價能力和人格特質[54]。可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人文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其教學主觀體驗,或采用問卷調查評價人文教育方法教學效果,了解護士人文知識掌握情況,亦可采用書面考試與實踐考試相結合,建立一套操作性強的人文素養考核體系。

5小結

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建立與發展需隨著時代的進步做出相應的改變,需要社會、醫學院校與醫院相聯系、相結合、相貫通。醫學院校需廣泛借鑒護生人文素養培育方面的優秀經驗,及時調整人文課程結構和內容;醫院需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積極推進一系列人文素養培養措施。

作者:張毅 汪健健 趙麗萍 單位:1.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 2.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