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在高校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1-29 10:22:53

導語:賞識教育在高校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賞識教育在高校教學的運用

摘要:當代大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急需探求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方法。大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仍需要獲得教師的賞識不斷強大自己。針對高校學生特點,將賞識教育應用于日常教學中,試圖從內因去激勵學生,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其主動學習意識,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改善教育效果。

關鍵詞:賞識教育;高等教育;潛能;主動性

由于教育體制、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得當等各種因素,當代大學生厭學、墮學、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欠缺的現象越來越突出。而部分“好”學生學習非常刻苦、愛鉆研,加上外界學習環境條件的改善,他們的綜合能力要比過去的“好”學生提高很多。所以,大學生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作為教師,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發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差”學生覺悟學習的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改善教育效果,我校采取1到2個班的專業小班授課方式。在這種授課環境下,教師更易于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賞識教育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普遍現象及學校授課環境的變化,以學生問卷調查為基礎,探討如何將賞識教育方法應用于高校教學、教育過程中。

一、賞識教育

早在中國古代的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中,就有了“賞識”的內涵,“樂學”、“好學”的教育境界。到了中國近現代時期,當時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蘊含了賞識教育的理念。當代,周弘是我國最早明確賞識教育、將賞識教育理論系統化并全面倡導、推廣和實施的。賞識教育逐漸被拉入到大家的視野中,成為當今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1]。賞識教育作為一種愛的教育、激勵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從根本上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不僅僅適用于初等教育,同樣適用于高等教育。

二、大學生對賞識教育的渴求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激勵能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產生優良效果[2]。目前,賞識教育多應用于中小學及幼兒教育階段,在高校教學中很少被重視。然而,每名學生,包括大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或表揚。為了解大學生的想法,筆者在我院2014級學生中做了一次有關學生對賞識教育行為的問卷調查,如表1所示。問題的設置是基于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適于教師使用的鼓勵、激勵、賞識行為。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調查問卷結果統計如表2所示。不排除個別學生選擇時的隨意性而導致的結果偏差,但從第1問題到第8問題結果總趨勢分析,作為學生個體,絕大部分學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關心、表揚和鼓勵。問卷調查結果進一步說明賞識教育在高等學校中實施是可行且急需的。

三、賞識教育在高校日常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賞識教育是從內因出發,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增強自信。通過教師的不斷探索,賞識教育在高校日常教學中可以得到廣泛應用。1.賞識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課堂教學是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場所。首先,教師要真誠。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學生而最終獲得學生的信任。精心備課,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給他們授課是非常重視的。其次,教師要寬容。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能容忍學生犯錯。再次,教師要多微笑。賞識教育最好的手段是語言與行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微笑,營造輕松、融洽、良性的課堂氣氛。2.賞識教育在實驗教學中的運用。實驗課是學生自己動手,把知識轉化為實踐的平臺,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的最好手段。賞識教育承認個體差異,允許失敗。面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需要教師差異化地對待學生,針對不同能力學生布置不同的實驗任務。賞識教育認為,教師的重要責任就是要透過后進生思想和學習落后的表面現象,看到他們心理矛盾與斗爭中的積極因素,從而耐心保護,精心培植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并從實際出發,深入細致地做好轉化工作[3]。教師需對學生的微小進步給予贊賞。一旦學生有了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成功經驗,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也就增強了。同時,對“好”學生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對學習更有信心和激情。3.賞識教育在研討教學中的運用。大學生渴望被尊重、賞識,渴望與教師一起交流、探討專業以及與自身相關的實踐問題。為了引導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在課程教學中,增加2—3次研討課。研討課的主題可以定得很寬泛,讓學生自己思考、大膽假設、各抒己見;也可以定得很具體,讓學生學會更深層次地學習、挖掘教師沒有傳授過的知識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研討時每個小組代表上臺去演示小組成果,同學們積極進行討論。討論后,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贊揚,把每一個成果的閃光之處都點評展示出來,增強了該小組同學的自豪感、自信心。4.賞識教育在課外的運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后,教師可以主動和學生閑談、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思想變化、愛好、遇到的困惑等。對思想上的閃光點和優點,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推動;對于困惑,要及時給予鼓勵幫助,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學生做朋友,喜歡他們,尊重他們,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也就越來越融洽,從而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文獻[4]中指出“組織變革只有走出‘挑刺、找毛病、發現存在問題’的行為預設才能被組織成員更廣泛地接受”。只有教師走出“挑刺、找毛病”的行為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亮點”,讓學生形成積極向前的心態和動力。

四、結論

賞識教育是一門講究藝術的教育方法。賞識教育不等同于夸獎教育、遷就教育、靈丹妙藥[5]。針對大學生的群體特點,我們要不斷地實踐,科學、正確地運用“賞識”,與其他教育方法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學會自立、自信、自強,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馬力 時念云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夏百卉.賞識教育理論與實踐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王德林.大學生激勵教育的方法與技巧[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2-53.

[3]周青云.賞識教育理念與后進生轉化[J].教育探索,2008,(8):115-116.

[4]張新平,陳志利.欣賞型探究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3,(7):1-4.

[5]韓登亮.賞識教育的實踐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5,(1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