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新詩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0-07 11:17:10
導語: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新詩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很多新的教學理念被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故對于當代初中語文而言,審美教育也逐步成了教育的重點,語文教師開始在新詩教學中融入美學思想,但由于該教學模式的運用還不夠熟練,使得一些教學問題顯現了出來。故文章對于當前新詩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探討了如何將審美教育運用在其中,以期能讓相關教育工作者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示。
1引言
所謂新詩,指的就是從民國時期到目前所產生的現代詩歌,它和我國傳統詩歌文體有著很大的不同,能夠通過白話文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培養其審美能力以及樹立他們的審美觀,使學生能夠充分對新詩進行賞析,發現其中的美感。
2將審美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新詩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教學理念較為落后。能否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高水平的新詩教學,和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密不可分的。雖然教學模式和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都會對新詩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但這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教師的教學理念所決定的。對于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而言,雖然我國在不斷推行新時代的教學思想,但是他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對于新詩教學意義并沒有明確認識,只希望能通過對新詩進行教學,來達到讓學生學習考試知識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故在實際新詩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會忽略新詩所蘊含的美學思想,完全不關注學生的美學教育,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也就不能理解新詩中的美學價值,只能進行一些枯燥考試知識的學習[1]。2.2學生缺乏相應的文學功底。我國古典詩詞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諸如唐詩宋詞等,對我國歷朝歷代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當代學生從出生開始,父母和教師就會對其進行中國古典文化的教育,并要求學生背誦很多唐詩宋詞,這也使得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文化功底,也讓其更加注重對古詩詞的學習。而新詩作為由白話文構成的詩詞,與古詩詞相比較而言,初中學生更容易進行理解,但由于新詩對大部分學生而言,都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且由于學生很少進行該方面詩詞的學習,其相應的文學功底是非常弱的,故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進行新詩學習時,學生也很難體會新詩中所蘊含的一些思想,且缺乏學習興趣[2]。就算教師將審美教育和新詩教學相結合,但由于運用的方式不夠理想,也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
3將審美教育運用在新詩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3.1讓新詩的教學課堂充滿美感。3.1.1為學生展現新詩的審美韻味。要進行新詩的審美教育,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新詩中的審美韻味,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提過,文章的開頭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的所有基調在開頭已經被確立。而進行審美教育的開頭,語文教師就要教導學生體會新詩中的審美韻味,才能在后續教學中展開審美教育。為進行審美韻味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充分對語文新詩教材進行解讀,將其中所蘊含的美感都發掘出來,然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這些美感的詳盡的講述,從而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新詩中的審美韻味[3]]。3.1.2利用多媒體展示新詩的美感。伴隨當前多媒體的蓬勃發展,語文教師可以將其合理地運用在新詩課堂上,從而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審美氛圍,提高學生對新詩的學習興趣。如著名臺灣作家余光中的新詩《鄉愁》,其通過一些樸素的語言,表現出了對兩岸統一的殷切希望以及對和親人進行團聚的思鄉之情,并蘊含了豐富的美感,為了對其中的美感進行充分解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有關《鄉愁》的歌曲和視頻,讓學生能夠陶醉在該首新詩所蘊含的情感當中,也可激起學生對新詩的學習興趣[4]。3.2引領學生培養美感。進行新詩的審美教育,教師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自行發現美感,從而真正提高審美能力和培養其審美觀。3.2.1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美感。在進行審美教育當中,讓學生進行文章的朗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對新詩的體會能力,進而產生出對新詩美學的認知感。故在學習一篇新詩時,教師就可在正式講課之前,讓學生進行新詩的朗讀,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教師還可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朗讀氛圍,如在教室內裝飾一些和新詩內容相關的裝飾品,或為學生分發一些具有美學意義的小禮物等[5]。3.2.2讓學生進行新詩賞析,發掘美感。在教師進行新詩內容講述、學生對新詩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讓學生進行新詩的賞析,讓其能夠自行發掘其中的美感。如在新詩《再別康橋》的教學中,這首詩將生活中的場景和詩中主人公的情感思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出了非常豐富的情感,有著較高層次的美感。教師就可將詩中美學情感特別突出的句子拿出來進行問題的設置,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賞析。對于學生的賞析成果,教師也應該進行評價,指出其評價的不足之處,并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以及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賞析,從而提高學生對新詩的賞析能力,讓其能夠進行新詩美感的充分發掘[6]。3.2.3讓學生進行新詩的創作,創造美感。在學生對新詩美學有了較為系統的基礎認識,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后,教師就可讓學生進行新詩的創作。新詩創作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環節,可以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先給學生一個創作的方向,然后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先讓學生根據已有詩詞進行模仿創作,然后再教導學生進行個人獨立的新詩創作,從而讓學生的審美綜合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如在進行新詩《雨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為學生指定一個固定主題“雨”,然后讓學生各自進行仿寫或創作,教師再將學生分為幾人的小組,讓小組互相評價各自的創作成果,最后教師再對綜合小組進行評價,對每個學生的詩詞進行評析,并總結學生創作的不當之處,然后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此外,教師還應該將學生中比較杰出的作品進行公示,讓其他學生能夠進行賞析和借鑒,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詩詞創作的興趣。通過這種新詩創作的教學模式,就可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的新詩創作的經驗,并更加善于發現詩詞中的美感。3.3在課外進行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語文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積累,因此課外的延展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如今互聯網功能的強大,能夠使學生在網絡上獲取海量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課文講解完之后,帶領學生進行更多的延展閱讀,讓學生了解所學新詩的創作背景,了解作者是在怎樣的時代條件和歷史背景之下創作出這首詩。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創作時期的遭遇,對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新詩有著極大的幫助。詩是人物情感的表達,想要了解人物的表達內容,便要對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周遭環境作對比和分析,這些都離不開大量的文獻資料的查找和閱讀。除了延伸閱讀以外,教師還應該在課余的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新詩創作和評析的交流會,讓學生在這些新詩交流會中和其他對新詩感興趣的人進行充分交流。學校也可在校內開展一些新詩背誦和創作競賽活動,讓全校師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來,在競賽過程中,學校應該根據教材中的新詩內容,設置合理的競賽方式和競賽目標,并購買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獎品,對那些在活動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進行獎勵,從而讓學生能夠不斷提高審美素養。
4結語
在今后的初中語文新詩教學中,將審美教育融于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向。上述文字中所提到的一些優化新詩教學的策略,對于當前的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實際效用,望相關教育工作者能夠對這些策略進行合理的運用,從而提高學生對新詩的賞析能力,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平.在初中語文新詩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36):32-32.
[2]王世民.淺談初中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5):187-188.
[3]吳銳.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之現狀分析及策略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30):35-38.
[4]張代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挖掘”古詩詞的美[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2):146-147.
[5]楊菊華.如何運用情境教學在語文詩詞教學中進行審美滲入[J].教育教學論壇,2015(23):162-163.
[6]楊紅,張悅.中學新詩課堂教學的審美缺失與應對策略[J].師道•教研,2017(9):157-158.
作者:陳興瑞 單位:武威第五中學
- 上一篇:高校舞蹈教育審美教育研究
- 下一篇:淺談中職汽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