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學與商務英語論文

時間:2022-03-17 04:09:45

導語:文化心理學與商務英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心理學與商務英語論文

一、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心理體現

在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文化心理學主要體現在語言、譯者與文化心理這三者及其相互關系上。

(一)語言同文化心理的關系

語言學理論中很早就有關于語言同思維二者關系的論證。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上講,語言是文化分支系統中的一個部分;語言常常能夠決定個體的思想與行為,個體生活的語言環境促使了其相應的行為和文化模式的形成。這也就是文化心理學中常常提到的所謂人的心理活動植根并依賴于符號系統和社會組織系統的主要原因。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文化心理因素在語言中的作用被逐漸放大。因此,所有的語言現象都應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去進行研究。就商務英語這個角度上來講,商務英語翻譯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商務方面的跨文化交際過程,從而完成兩種語言使用者之間的商務目的。為了更好地實現這種交際目的,那么就要把這種交際的過程就要放到源語言同目標語言兩個語言的文化背景中進行考量,以求符合交際雙方的跨文化溝通。

(二)譯者的“文化敏感”

從文化心理對語言實際使用的影響來看,作為商務英語的譯者,應該更加具備“文化敏感”性才能勝任商務英語的翻譯工作。因為任何一種概念可以說都是特定文化的產物,在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之下,同一概念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理解。要保證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信息準確、完整的傳遞,譯者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敏感”性才能保障翻譯過程中的跨文化的交易效果。否則,就會造成信息在跨文化的傳遞中的不必要的丟失,并可能會因誤解對商業活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三)多元文化觀

在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明白的是,文化是多元性而非統一性的。世界由眾多的國家和民族組成,因此在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文化,而這些文化之間的差異則是非常之大的。比如說,中國人在做生意時有習慣忌口說“賠”、說“折”的現象,那么在中英商務交流的翻譯過程中,就應對這一傳統保持應有的尊重。同時,中國人做生意時也講究有“六六大順”這樣的說法,但是“666”對于受到天主教影響的文化地區的人來說,則是惡魔撒旦的生日,是非常不吉利的一組數字。從文化心理角度來講,人的心理和一定的心理行為都與其所處的語言環境相一致的。所以,在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要對源語言與目標語言兩種語境的心理文化因素進行考量,才能找到真正合適的翻譯途徑和翻譯方法。

二、文化心理學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

(一)商務英語的文化意識

商務英語以其應用英語特征與世界各國的文化緊密相連。東西方國家由于自然因素、宗教信仰以及發展程度不同使得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體系具有較大差異。同樣的一個概念和行為在兩個不同的國度,他們的理解可能有巨大的差別甚至是相反的。例如,龍在中國是威嚴和吉祥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國家就是邪惡與暴力的象征。因此,產品品牌的設計中的“龍”如果直接譯為“dragon”,就會對產品在西方文化中的宣傳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在商務活動和貿易中,需要準確地認識商務活動中的文化差異,盡量地熟悉各個國家文化習俗,避免商務出現因為文化差異引起的商務糾紛和損失。

(二)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傳遞性與交流性

在商務翻譯上,傳統的翻譯觀念講究以原文本為核心,根據美國生成語法學派“翻譯就是再編碼,是通過改變表層結構以反映其深層結構”的理論,文本或語篇在翻譯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在這種翻譯思想指導下的商務英語翻譯活動往往會給目標語的讀者帶來閱讀、認知以及理解上的困難,甚至會因文化、語境等因素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因此,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來講,雙文化有時會比雙語言更加重要。因此,譯者在適當的情況下必須通過語言形式上的調整來取得整體上文化信息的對等。這種形式上的調整打破了傳統翻譯理論中對于源語言語篇絕對忠實的理念,而更加傾向于通過靈活的手段使的譯文符合目標語所處的文化背景并取得讀者對于譯文心理上的認同。

(三)商務英語翻譯中的心理文化功能對等

奈達被稱為是“當代翻譯理論之父”,其理論成果的核心就是翻譯的“功能對等”。根據奈達的功能理論,翻譯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兩種語言之間功能上的對等,而不能只停留在表層字面意義上的對等。奈達的理論可以說是受到了以韓禮德為中心的系統功能語法學派的影響,而將語言的交際性放在了翻譯的首位。在商務英語中,奈達這種“功能對等”理論要實現,就要求譯者要突破源語言與目標語言二者語言結構,也就是字、詞、句、語篇等限制,而降翻譯過程融入到民族語言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也就是說,要從語言的表層層面深入到語言使用者的心理以及文化當中去。在一種文化里不言而喻的東西,另一種文化可能要費力加以解釋,要實現文化的對等性有時就要打破語言結構上的限制。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要實現的更多是促進商務活動順利開展的目的,文化與心理上的對等性的傳遞就要比對原文的絕對忠實更加重要。

三、文化心理學視域下的商務英語翻譯原則

(一)交際信息的準確性

在眾多翻譯的理論中,對于譯文的“信”可以說大都排在首位。翻譯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準確而又完善地在兩個語言體系之間傳遞話語中的交際信息。因此,是否能夠保證交際過程中信息的準確性,是判斷翻譯質量的首要標準。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要達到“信”的標準,那么必須要考慮的一點就是信息在兩種語言之間轉換過程中受到的文化心理因素對其的影響。雖然傳遞的是等值的交際信息,但是因為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響,語言的表達方式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差異。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到這種文化心理因素在語言表達上的影響,才能合理規避翻譯中的失誤。

(二)專有名詞的對應性

特定語言的社會語境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背景與社會心理因素,結合商務英語的翻譯來看,商務英語活動與經濟、貿易、法律、合同、保險、投資等領域關系密切,所涉及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因此涉及到的各個領域和方面大量的專業術語。這種專業術語在跨語境的情形下為保證交際信息的準確和交際過程的順利,通常情況下都會帶有很強的對應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只有對術語進行精確的使用,才能夠保障交際信息的語際轉化,也讓雙方能夠在同一文化語境平面內完成商務交流。

(三)語體的適切性

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語境的人對于“好”、“壞”、“美”、“丑”等帶有強文化心理影響的概念的理解有著極大的差異。尤其在商務英語中禮貌與寒暄語的翻譯上,中文的“哪里哪里”與英語中的“Howdoyoudo.”這樣的表達很難在翻譯目標語中找到對應的概念意項。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除了忠實于交際含義的準則之外,還應考慮到文化心理差異給語體帶來的影響。

四、文化心理學視角下商務英語的翻譯策略

(一)核心概念轉化

考慮到文化心理因素對跨語言交際信息的影響,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應從傳統的對語篇的拆解-再編碼的過程轉變為對語篇核心概念意義的轉換。通過這種手法可以解決語際交流中因為意象缺失或是意象偏差而造成的翻譯困難。如在英文中“blue”代表著藍色,也代表著憂郁,而在中文確沒有可以與之相對的概念意象,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則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注釋才能夠在目標語完整地傳達源語言中的交際信息。如商務信函中的“Thegoodshasbeenshipped.”在翻譯時若譯為“貨物已被托運”,從語境文化的角度上來講,這個句子所傳達的交際信息在翻譯的過程中有一定的缺失,即在譯文中無法體現出貨品托運的途徑。若譯為“貨物已經輪船運出”,在目標語上則會顯得信息冗余。因此,商務翻譯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的需求,對源語言語聊進行核心概念的轉化,才能更好地達到翻譯的交際目的

(二)語言特征的協調性

從句式特征上來講,英語以圓周句為主,漢語則以松散句為主。在商務英語中,為了顯示語言的精確性和邏輯的嚴密性,英文長以復雜句式的長句為主。因此,在中英轉換的過程中,要注意到兩種語言的不同的特征,才能夠在跨語境的翻譯過程中,保留下更多的語言特色和交際內容。

(三)翻譯過程中歸化與異化的結合

歸化和異化是翻譯中兩種常見的對立的翻譯策略。歸化是以目標語言為導向,其目的在于使譯文符合目標語言的語境文化規范,如將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翻譯為“RomeoandJulietofChina”就是漢譯英中的歸化現象。與之相對的是,異化是以源語言為導向,以源語言的語境文化習慣為規范的翻譯方式。近年來,漢譯英的過程中異化的現象在逐步提升,“GongbaoChicken”、“kongfu”、“theyearofhorse”等短語越來越多地被英語國家的人所接受。

五、結語

商務英語翻譯在當今的國際商務活動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翻譯活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國的商務、經濟活動,而文化心理學在人類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上也起著向導的作用,從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研究社會、人類乃至自然,達到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有機統一。只有將商務英語翻譯和文化心理學進行充分有序的結合才能綜合地進行世界商務文化交流。以文化心理學為指導,商務英語翻譯的標準和原則為手段,將知識和文化,人類活動和心理活動相結合,才能使商務英語翻譯提到更高的層次。此類研究在我國尚少,還需各位學者們更加深入探討和研究,使得我國在商務英語翻譯理論方面能夠更系統化和國際化。

作者:王怡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