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10-13 10:26:44

導語:商務英語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

摘要:外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是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商務英語專業要在語言技能、商務知識的訓練的同時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實現培養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基本功及商務專業知識、良好人文素養、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作為專業核心課,《綜合商務英語》從提升教師素養、提煉思政內容、開發思政資源、設計教學活動四方面作為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以期促進商務英語人才樹立四個自信,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詞:課程思政;隱性教育;人文素養;商務英語

外語教學是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的主要途徑,但有時學生會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沖突中迷失方向。因而,外語教師在幫助學生學會使用語言工具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正確辨析西方意識形態[1]。與傳統外語專業相比,商務英語專業更突顯語言、跨文化、商務的綜合性,更強調學生世界環境認知度、國家政治敏感度、中外文化認可度、商業道德以及理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利用各門專業課程加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

一、《綜合商務英語》實施課程思政的優勢

(一)課程目標契合思政育人目標。課程思政強調所有課程都要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風化雨和潛移默化,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立體化“教書育人”的新格局[2]。《綜合商務英語》(以下簡稱本課程)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國家文化知識、跨文化知識和商務文化知識,為下一步學習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打下基礎。本課程通過理論知識、課堂辯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項目報告等方式,訓練學生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為以后的商務工作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并兼顧商務專業素質與人文素養的同步提升。由此可見注重知識、能力、素養培養的課程目標與思政育人目標步調相一致[3]。(二)課程屬性利于隱性教育發揮。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綜合商務英語》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所占課時最多,每學期64學時,共256學時,且教師多采用英語實施面授,師生、生生直接接觸,有助于教師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此次研究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到所有學生對本課程的授課及學習情況表示滿意,愿意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課時長、互動多、滿意度高的課程屬性皆為長期“滲透式隱性”思政教育創造了便利條件,有助于教師從語言、行為、思想、素養方面對學生產生影響。“隱性教育”這個概念發端于1968年美國教育社會學家杰克遜(P•W•Jackson)在其專著《班級生活》(LifeinClassrooms)一書中關于學校潛在課程(hiddencurriculum)的研究。隱性教育指的是學校情景內進行和發生的,相對于明確陳述和預先計劃的顯性課程而言,處于隱蔽狀態的教學內容[4]。相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商務英語》作為語言課,將思政教育融入在主題凝練、案例故事、小組討論、課后作業等形式中,可實現“潛性”“柔性”育人作用。(三)課程內容蘊含思政元素。本課程選用新世紀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系列教材中的《商務英語綜合教程》。教材中的單元主題明確,緊扣社會話題,文體多樣,文章語言精練,思想內涵深刻,充分反映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涉及中外文化、商業道德、企業職責、科技創新、社會保障體系、幸福觀等話題,為挖掘思政元素提供良好素材。

二、《綜合商務英語》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

(一)提升教師素養。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一線人員,應做到育人先育己,提高個人政治素養、職業素養、人文素養、語言素養。本課程的教師堅持以身以作則,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做到愛崗敬業,在教學之余時刻關注并學習時事政治、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斷培養英語語言素養,能夠用準確的英語向學生講好中國經濟、政治和文化。(二)提煉思政內容。《綜合商務英語》課程授課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能夠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內容提煉對應的思政元素,將相似元素串聯成線,為每一條線尋找思政源頭,并將育人目標融入到恰當的教學活動中(見表1)。(三)開發思政資源。《綜合商務英語》融合語言知識、商務知識、跨文化知識于一體,教學資源豐富,因此,要與思政資源開發雙管齊下,做到課內、課外雙徑思政。教師除了在現有主干教材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外,還需充分利用網絡、圖書、報紙、雜志、微信公眾號等積極搜集思政資源,建立思政資源庫。目前本課程已有以下思政資源:紙質圖書《中國好故事》(英文版)、《談治國理政》(中英對照);電子雜志《北京周刊》(英文版)、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英文對照);中國英文媒體的報道與評論,如中國日報英文版ChinaDaily、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新國際傳播機構CGTN;中國傳統文化音視頻,如由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主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策劃實施的大型多媒體系列文化視頻《你好,中國》(英文版),學習強國中由湖北大學開設的慕課《英語暢談中國》等。所有資源均可作為課內、外思政教育內容,既豐富課堂教學,又拓展課外學習資源。(四)設計教學活動。課程思政教育應做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可生硬植入,也不可占用大量課堂時間。《綜合商務英語》課程實施“講授課與討論課”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將“講點思政”和“論點思政”中的思政內容巧妙融入課前、課中、課后的聽、說、讀、寫、譯、演當中。并且在授課前,教師可利用學習平臺主題相關視頻或文章,要求學生邊看邊記錄重點信息;在講授課中,教師可選擇恰當時機將課前學習內容或文章內容引申至思政源頭;在討論課上,學生可通過“亮、考、幫”的活動完成主題相關的討論及展示;在課后,教師需再次相關習題、討論話題或視頻,要求學生完成相應學習任務。同時,也可在期末考試題目中加入思政題型。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課外思政資源,并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由此實現環繞式資源及全過程育人(教學計劃如圖1所示)。

三、《綜合商務英語》實施課程思政的課例

本文以《商業倫理的金科玉律》(IsThereaGoldenRuleinBusiness?)這一單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杜克大學的MBA學生倫理道德考試不及格”(DukeMBAsFailsEthicsTest)為例,呈現如何在課堂內外開展思政教育。(一)課前。授課前,教師通過問卷星設置關于大學生誠信問題調查的問卷,讓學生對自己是否誠信進行靈魂拷問,了解學生在校期間是否有作業抄襲、考試作弊、論文造假等學術誠信問題,生活中是否遇到商業作假的情況,并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應策略。通過問卷可以看出所有學生都認為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質。有極少部分學生(3.4%)承認偶爾有考試抄襲情況。大部分學生(58.6%)認為這些學生冒險抄襲是學業壓力造成的,并針對這種學術造假問題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或解決措施,這些都與文章內容契合。如此一來學生既與文章產生共鳴,也能積累英語素材。這項課前活動雖耗時較短,但讓學生進行了個人誠信反思,意識到要以信做人、以信做事,也為順利導入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二)課中。第一,授課中,教師講解文章中使用了列數據、擺事實、舉例子、作對比、引資料等說明方法,并解釋使用這些方法可使文章具有真實性、客觀性,更具說服力。以此培養學生在做學問寫文章時要遵守學術規范,以理服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據可依地描述一件事,不可虛構、不能捏造。第二,討論課前,教師要求學生在各大媒體平臺搜集有關學術或商業作假新聞,整理成素材后與小組成員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討論。在討論課的“亮考幫”環節中,小組成員用英文“亮”出新聞概要,“考”問其他小組是否完整記錄重點信息,并尋求師生“幫”助,如何更好地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客觀描述新聞。(三)課后。課后教師任務,要求學生搜集并翻譯有關誠信的名人名言,或用英文講誠信故事,并錄制音、視頻。如此既鍛煉了學生的翻譯技巧,口語表達,也宣傳了類似“一諾千金”“立木為信”“曾子殺豬”“尾生抱柱”等中華傳統故事,起到育人誠信和傳播正能量的作用。(四)考試。在期末考試試卷中可設置學術造假、論文剽竊、挪用公款的翻譯題以及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商業道德、考試作弊等寫作題。由于學生在學習期間思考過、討論過、陳述過、撰寫過相關話題,因此在試卷作答時便有話可寫。這樣既達到了學業檢測的效果,也將思政教育融入測評環節。

四、《綜合商務英語》實施課程思政的效果評價

思想政治教育實質是一種內在教育,其教育效果體現在學生對思政教育理論和知識長期內化后的思想和行為變化上,不易用量化的形式衡量。在教學中應重在輸入的量,量變自然引起質變,對學生產生教育意義。本課程采用英文演講、學習心得、海報、手抄報等形式展示學習所得,進行過程性評價,將思政元素與英語語言、商務知識、跨文化知識相結合,實現顯示手段與隱性教育的統一。同時,采用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獲得感及本課程是否達到育人功能。本研究共發放問卷91份,回收84份,回收率為92.3%,其中因1份問卷出現矛盾答案導致無效,有效率為98.8%。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學生認為本課程具有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功能,能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涉及文化自信、文化包容、財富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守信、愛國情懷等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傳播正能量,對個人思想、品德、觀念具有積極影響,實現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

五、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為響應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商務英語專業需培養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基本功和相關商務專業知識、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因此,商務英語教學應該從專業知識、政治立場和人文素養等方面來實現培養目標。只有商務英語專業的所有課程教學目標一致,同向同行,才能培養出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安琪,隗雪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20(7):48-50.

[2]阿勒騰.英語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J].校園英語,2019(45):137-138.

[3]張露.基于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計[J].鄂州大學學報,2016(2):79-82.

[4]饒妙,鄧建平.融入思政隱性教育的商務英語課程設計[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37-140.

作者:閔翠 單位:銀川能源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