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7 08:54:00
導語:計算機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計算機教育是一項基礎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質教育,是一項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教育。《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在計算機教育方面制訂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為中學計算機教育發展提供了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政府加大對學校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學校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加之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都對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美國Intel公司前總裁葛魯夫所說“在當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終將做成。技術的力量不可阻擋,無論人們在它的前進路上設置何種阻礙,它仍然繼續發展”,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應用,已把社會生產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計算機教育本身也是一項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認為,難得的機遇已悄然到來,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進一步堅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師資建設、學科教學德育目標、學生能力素質培養、評估等方面作出整體性改革,并結合“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教育思想,在計算機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一大批有用的世紀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課程結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21世紀世界預測》一書提到“迅猛驚人的變化震撼著今天的社會,它迫使課堂內的教師無法回避這樣的一個事實:古往今來的一切文化知識,出口之間也許就已過時;那些需要一套解讀術(注釋)的艱澀的古書和出了學校一輩子也不會去用的冷僻刁鉆的數學難題,在徒然耗損著年輕人的生命和熱情,面對未來的壓力,學生有權利獲得在歷史變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觀念,還需了解各種未來社會的真實圖景”。因此,課程結構改革旨在幫助學生適應社會,面向未來,就變化中的問題因材施教??v觀我國學校教育,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仍然存在,學生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不得不與我們的課程設置與培養思路有關。因此,課程結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目前,我國各省區中學計算機教材大多與社會實際脫節,教材中充積著過多的計算機術語,缺乏形象直觀的適合中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內容,造成學生負擔過重,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鑒于目前學生負擔已很重的情況下,學校計算機課時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計算機課程必須通過教學改革通盤考慮。近年來,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由勞動技術課程逐步發展成為基礎文化課程。在教學中加強學科教學德育目標滲透,重視學生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編排上注意遵循由淺入深,年級之間課程內容的銜接,做到知識趣味性強和科學性嚴謹,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同時,我們也鼓勵和支持學生利用計算機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寫作文、做實驗或進行計算機輔助學習等等,效果較好。例如上學期高二1班學生自發組織利用計算機編輯排版他們自己的一本詩集,題為《荷葉尖尖》,很有創意。這種做法,既加深學生對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又發揮了他們自主創造性的勞動。我校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增設了第二課堂、學科競賽輔導,對全面發展學生能力和培養拔尖人才起到了補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我們已進行了多年的課程教材改革試驗,做到主動具體落實,基本適應當今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學內容應以實用為主,突出表現為更新、更深的特點。
教學內容改革應當適合素質教育的特點。教學內容要以實用為主,自編或選用多種教材,體現“一綱多本”“多綱多本”的原則,做到從實際出發,注重效益,有計劃、有重點、分地區、分層次地發展和普及計算機教育。
教學內容也應當隨著時代的科技進步不斷更新和調整。正如《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新成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際需要,更新教學內容,調整課程結構”那樣,教學內容知識面不但要更寬廣,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動手的。我校計算機課程注意培養學生計算機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級我們主要安排學生學習了計算機發展史、鍵盤指法強化訓練、磁盤操作系統以及UCDOS漢字系統等。考慮到我校高中學生有來自市區的也有從各縣區農村學校來的,水平層次不同。高一年級我們在初中課程基礎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設計,讓學生學會程序設計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高二年級主要選用了數據庫管理系統,讓學生掌握數據庫管理系統各種命令的操作,學會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設計一些簡單實用的實驗課題。此外,我們還根據需要及時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課程內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學生實踐訓練,以利于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精講多練”“因材施教”的原則。
改進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的原則?!熬v”,是指對于學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而對于一些理論概念(如文件、目錄、路徑等),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要簡賅地講授,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領?!岸嗑殹?,是指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以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學生實驗時,我們加強巡回輔導,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錯誤,反對讓學生放任自流,無目的地實踐。
我們也注重運用“因材施教”的原則。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學習科技文化基礎知識的最活躍、最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期,是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加強計算機教育,效果最佳。同時,教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的智商是有區別的,不同學生素質發展的個別差異也是很大的。因此,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鑒于此,我們采用了分層次教學,在對大部分學生進行普及計算機教育的基礎上,對有潛質、有才華的學生進行個別化教學輔導,讓他們廣泛參加計算機第二課堂、競賽等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精心培養這些尖子人才,使他們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注意發展特長。這一做法在我校學生計算機競賽中有了很好例證。這兩年來,我校學生參加計算機競賽,有25人次獲得省級獎勵。
四、改進教學手段,組合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改革教學手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計算機教學手段改革應自覺地走在各學科前列,為學校教育創設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加強傳統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廣播、電視、錄像等)與現代媒體(如計算機技術、衛星技術等)的組合優化教學,注重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探討和建立新型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為標準,大力推進計算機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
現代社會由于其技術知識更新速度快,人們需要更快更方便地獲得知識來適應社會發展,傳統教育手段已無法解決這一困境,我們必須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中找到出路。我認為,在教學手段上注重發展計算機網絡教學,是明智之舉。大量事實表明,在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下,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法完全被摒棄,學生是真正作為學習主體去主動探索學習的,教師可組織生動形象的、圖文聲并茂的語言教學,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軟件資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是以往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正是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學習、啟發式教學、因材施教等教學方法才得以真正實現,從而體現教學互動性。這樣,教育再也不是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的結果,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去發現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從而讓學生都獲得與科學家們一起參與課題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體奧秘等過程的喜悅。我們的經驗也表明,這樣得來的結果比耳提面命的講授深刻得多、鮮明得多,更多發揮他們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五、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他們是在塑造人,是培養學生能力素質全面提高的勞動者。學校應該擁有一批熱心教育教學改革試驗,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業務水平的教師隊伍。學校也要大力宣傳在計算機教育改革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師們都認識到,普及計算機教育已刻不容緩,培養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獻,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從而自覺主動完成教學任務。
未來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計算機教師一方面要朝一專多能方面發展,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素質、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自覺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培訓,提高自己教育現代化的意識,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提高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寫論文的水平,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進行教學教研活動。
我校十分重視計算機教師隊伍建設,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師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學習參觀活動。幾年來,我校計算機教師參加過由廣東省電教館舉辦的“現代教育技術研討班”的專題學習。先后多次組織教師參觀深圳、廣州、珠海、廣西等地的計算機教學情況。今年初,我校又頒發了《關于全校行政領導、教師、職工計算機培訓試行方案》,組織了3次計算機知識培訓活動,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訓,學校出現了“學電腦,用電腦”的熱潮,學校領導科技意識進一步明確提高,廣大教職工對計算機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顯增強。
六、加強學科德育目標滲透,注重學生實踐。
應當明確,我們培養的是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各級各類人才,他們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人才的質量應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
- 上一篇:教委高校專業檢查的通知
- 下一篇:衛生局科學發展觀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