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素質教育必要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11:18:00

導語:職校素質教育必要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素質教育必要性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專業特色實踐教學充分就業

【論文摘要】大力發展我州的中等職業教育,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創新,在于推進素質教育。要更新教育觀念,突出專業特色,強化技能訓練,轉變辦學機制,強化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拓展就業市場,實現充分就業。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基層第一線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何完成這個任務其根本在于改革,在于創新,在于推進素質教育。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觀念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科學技術、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已迅速到來。作為擔負國家職業教育任務的中等職業學校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挑戰,圍繞培養目標承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

因此,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打破常規,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人才觀,確立新世紀、新時代“以能力為本位,素質教育為基礎”的職業教育觀念。這是新世紀新時代職業教育最基本的思想觀念,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的勞動者的素質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更關系到職業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二、突出專業特色,優化專業結構

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訂單培養”的方式推動學校辦學模式的改革,根據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瞄準就業崗位需求,主動做好市場調研,按照就業需求設置專業和配置教學資源,在就業市場上打造有影響力的骨干專業品牌,形成專業特色。要緊扣培養目標,堅持“以能力為本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貫徹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十二字”發展總體思路,即生態立州、科教興州、農牧穩州、工業強州、旅游富州、文化揚州、依法治州、穩定安州,以旅游、會計、機電、藏羌藝術、農畜產品加工、農業種植、畜牧獸醫等專業為主體,著力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調整,重點落實“重政治、厚基礎、強專業、精技能”,適應市場對“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變單一性專業為復合型專業;變窄專業為寬專業;變單一功能專業為多功能專業,拓展專業容量和辦學路子,擴展學生知識面,以更有利于學生一專多能,全面發展。

對專業課程結構加大調整力度,體現素質教育。首先開好開足培養學生政治思想素質的課程,如毛思鄧論、“三個代表”、職業道德、法律等課程,同時進一步強化等級考試、職業技能鑒定課程,如普通話、旅游英語、計算機網絡技術、會計電算化、電工、農業種植、畜牧獸醫、導游等課程,增加實訓課時數,如會計操作模擬實習、市場營銷模擬實習、計算機上機操作、電工實驗實習、導游實務實習、公關禮儀訓練等,保證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三、改革課堂教學,突出技能培訓

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動手型、應用型人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基礎理論課還是專業課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每一門課程至少培訓一項技能,如語文課訓練學生普通話水平和口頭、書面表達能力。計算機課則訓練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規定課堂教學和操作的比例不少于1∶3。會計、市場營銷、導游、酒店管理、電工、動物解剖、舞蹈、聲樂課等都有實習、操作或練習的設施和基地,使學生在“會”而不僅是在“懂”字上下功夫,真正成為有實際動手能力的人。

推行技能等級考試制度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促使學生實現“一專多能”的目標。學校應規定在校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通過計算機一級、英語二級、普通話二級甲等等考核合格方能畢業。此外各個專業還要對學生作出特殊要求,使每個畢業生都獲得多種上崗證書。如烹飪專業學生除獲得畢業證書外,還必須拿到烹飪師證書;市場營銷專業必須拿到商品營銷員證書;會計專業必須拿到會計員證書;旅游專業必須拿到導游證書等。

培養尖子人才,樹立職業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為了保證等級考試和職業技能鑒定落到實處,并使一部分學生脫穎而出成為技能尖子,職業學校要組織學生進行技能比賽,如書法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公關禮儀比賽、營銷洽談比賽、會計計帳比賽、烹飪操作比賽、漢字速錄比賽、電工操作比賽、才藝比賽、模擬導游比賽等。職業學校每學年上期可進行系列技能比賽,下學期可舉辦技能競賽周活動,并形成制度,使比賽和競賽活動項目覆蓋學校各專業,為學生成才創造條件。

四、挖掘智能潛力,發展學生個性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多學一些他們喜歡的知識,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可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努力培養各方面的人才,為其畢業后的創業奠定基礎。在開展活動時應制定《課外活動開展及考核管理辦法》,加大對活動的管理、指導力度。一方面鼓勵廣大師生積極開展、參與課外活動,另一方面規定硬指標,將教師開展課外活動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并將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情況納入學籍管理。要積極利用學校現有設施,如教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閱覽室、音樂室、畫室、舞蹈練功房、操場、櫥窗等,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努力為各興趣小組提供條件。要注重管理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加強課外活動的過程管理和成果考核。從上報方案、制定計劃、學生報名、人數統計、考核考勤、成果展示、成績評定等各個環節實行全方位的指導和管理。

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同時實行選修課制度,讓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選修課一般是教學計劃中沒有開設的,或教學計劃中只在某個專業開設但比較實用的課程。如汽車駕駛、證券金融知識、音樂欣賞、烹飪操作、公文寫作等。學校開課前可事先公布擔任選修課教師名單,實質上是讓老師掛牌上課,提高教師知名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喜歡的老師,其學習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五、轉變辦學機制,強化教育實習

職業技術學校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促進職業教的開放性和多樣化。重點是要實行產教結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繼續大力推進雙證書(學歷證、國家職業資格證)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一要重視實踐基地建設,在農區牧區開辟見習、實習基地,讓學生在我州擬建成全國最大的國際精品旅游區、最大的牦牛產品加工區、最優的水電工業經濟區和最優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區的實踐中經受檢驗,積累經驗。二是要保證第三年到基層實習。三是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學制,如1+2、2+1、1+1+1等。要大力提倡“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逐步推行學分制,建立學分銀行,以便于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也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提高辦學效益。

六、抓現代化設施,師資隊伍建設

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設施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技術支撐和條件保障,而職業學校素質教育要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設施為前提條件。職業學校要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增加現代化教學投入。如增加計算機的使用量,完善音頻、調頻現代化語音設備,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室、電子電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舞蹈練功房等,為各專業現代化教學、素質教育、實訓操作打下堅實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基礎。

職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新世紀新時代的職業教育要求高學歷、有技能,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要從師德入手,要經常組織教師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制定教師工作規范條例、教學質量管理規定、教學質量考核辦法,教師工作考核手冊等,從規章制度、常規檢查來規范教師教書育人言行,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的每個環節。

隨著科技進步,實施素質教育急需高層次、高素質的教師,加上學校辦學走向市場,實行按需辦學,按需教學,新專業、新課程不斷出現,教師必須更新知識,掌握多種技能,拓寬學識水平。因此要抓好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函授、自學、短期培訓、脫產學習、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等,在取得高學歷、雙學位的同時成為“雙師型教師”。

在強化實訓教學中,還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師資實訓力量。首先是鼓勵本校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有組織地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企事業單位實踐鍛煉,既用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又可以在工作實踐中獲得十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與此同時,要十分注重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和聘請專業、業務熟練、實驗經驗豐富的高、中級人才到校開辦專題講座、授課,指導學生實驗、實訓、實習,從根本上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個備課本”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為職業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讓教學真正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實踐打下堅實的師資基礎,注入新的教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