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研究

時間:2022-03-03 08:51:01

導語: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205名本科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調查,了解了本科護生對人文素質概念的知曉程度及對專業重要性的認可程度,以及本科護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審美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整體水平,學生對學校人文素質教育途徑和方式的看法,對學校已開設的人文課程的看法,對學校教師人文素質的看法。通過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本科護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素質教育的特點,探討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本科護生;人文素質教育;調查研究

1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現狀

1.1本科護生對人文素質概念的知曉程度及對專業重要性的認可程度較高。大部分學生對人文素質概念有一定了解,并認為人文素質對自身專業很重要。但是經過調查發現,也有一部分學生不清楚人文素質的概念和人文素質對專業的重要性,這是因為部分在校生沒有從主觀意識上真正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加上受繁重的專業課壓力的影響,不能合理地安排利用時間,從而忽略了自身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文化素質的提高。

1.2本科護生的道德素質整體水平較高,學生在日常文明禮儀和校園生活學習方面整體情況良好,這說明經過高考選拔上來的國家統招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基本素質還是很高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意識地自覺養成好習慣,好品格,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注重文明禮貌,合理有序地安排校園學習生活。但調查發現,學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56.5%的學生在考試中作弊或有作弊的想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風建設和管理的迫切性。學校應該通過誠信教育、嚴肅考風考紀教育,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

1.3本科護生的文化素質整體水平一般,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身具備的文化知識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與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研究王曉暉趙佳*徐蕾唐啟群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唐山063000一般,學生的文化知識有一定的欠缺,在日常的人文素質課程中可以開設大學語文、文學賞析等課程,可以開展讀書文明月活動,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文化知識底蘊。但調查發現,18%的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標,學校應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合理規劃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

1.4本科護生的法律素質整體情況良好,大部分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狀況良好,但也有30%左右的學生不熟悉與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規范,當受到侵害時,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這對于以后學生實習或工作面臨醫患糾紛時發生矛盾造成一定隱患,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開設醫學法律等課程,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周活動,加強學生普法知識學習和維權意識的培養。

1.5本科護生的審美素質整體水平一般,大部分學生對美學知識有一般地了解,在生活中注重日常禮儀,這說明學校開設的美學、禮儀等課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調查發現,僅有20%左右的學生經常有審美行為和活動,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審美行為和活動范圍十分有限,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強校園網絡和文體設施場建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方便學生能經常得到美的享受。

1.6本科護生的心理素質整體情況良好,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好,處事方式比較理智,但對于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應當加強疏導,通過開設心理知識課程、心理健康咨詢、愛語心音談話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塑造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2.1本科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情況不容樂觀,學生對學校人文素質教育途徑和方式的看法一般。調查發現,參加社會實踐活動(45.1%)和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35.1%)是最有助于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途徑,第二課堂(57.5%)和實踐活動(51.9%)是最適合開展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學校應當提高選修課質量,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廣泛開設學生喜愛的人文課程。此外,還應該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2.2本科護生對學校已開設的人文課程的看法一般。學校應當完善教學體系,優化人文課程設置。完善教學體系和優化課程設置主要是指增設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豐富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把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增大基礎課比例,減少專業課比例,加大人文選修課力度,廣泛開設人文社科類和文學藝術類等方面的課程,徹底改變醫學院校普遍重理輕文、重專業輕素質的教育傾向。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核心課程在內容和形式上還有待優化,應多開設一些針對性強、具有層次感和邏輯性的課程。

2.3本科護生對學校教師人文素質的看法一般,包括學校為學生配備的人文社會科學類教師的人數、教學水平、教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文教師的授課質量并未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可。調查發現,既教業務知識、又教如何做人(63.5%),富有教學經驗、業務能力強、有成就(41.7%)是學生認為教師最應具備的素質。教師是學校辦學的根本,亦是人文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從教師應該具備的人文精神來看:既教業務知識,又教如何做人并且富有教學經驗、業務能力強,有成就是學生最認可的教師應該具備的人文素質。

2.4本科護生對學校人文素質教育實際效果認同情況一般,包括學校的人文氛圍、重視程度、學校為學生創造的條件、提供的機會以及本校學生的人文素質的整體水平等方面。學校應該整合學校資源,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學校要加大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經費投入,為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設施,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建立健全與學生全面發展相適應的人文素質教育和管理制度、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人文教育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曉暉 趙佳 徐蕾 單位:唐啟群華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小麗.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學位論文].南方醫科大學,2009:12

[2]沈雁霞.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設置探索.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年8月第2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