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優秀川劇人才

時間:2022-03-03 11:36:33

導語: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優秀川劇人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優秀川劇人才

摘要:本文以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專業為例,分析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專業課為切入點,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以開展讀書活動為載體,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以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為保障,確保人文素質教育取得實效等措施。

關鍵詞:川劇;素質;教育

振興川劇是推動四川文化大跨越,促進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四川藝術職業學院作為四川省振興川劇三大基地之一,是振興川劇的重要陣地,是守望民族傳統藝術的堅強堡壘。振興川劇關鍵是人才,如何培養更多更好的川劇藝術人才,是目前川劇工作者,特別是川劇藝術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突出問題。本文以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專業為例,指出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途徑等方面探索川劇藝術人才的培養。

一、川劇藝術人才培養的成效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原四川省川劇學校)自195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川劇藝術人才的培養、川劇教學成果的積累和劇目繼承、改革、探索等工作,培養了大批優秀川劇藝術表、導、演、音樂、舞臺美術專門人才。活躍在川劇界的陳智林、沈鐵梅、田蔓莎、李莎、肖德美等90%的“梅花獎”一線演員均是該校學生;學院的美籍留學生白靈芝榮獲“全國藝術院校戲劇比賽銀獎”;學院創排的川劇《死水微瀾》摘取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和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上海“白玉蘭藝術表演獎”,被戲劇界譽為振興川劇的里程碑。2008年,學院招收首批川劇專業大專生,開啟了川劇事業后繼有人的正規化、高水平專業教育,川劇人才培養由此上升到一個新層次。每年擇優錄取60名川劇和民族文化遺產傳承學生享受師范生免費或補貼教育待遇,培養一批又一批“小梅花”苗子和高素質技藝專門人才,讓川劇文化延續生命。

二、川劇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造成了川劇后備人才短缺,川劇藝術人才的培養受到了一定影響。從現階段情況來看,川劇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比較扎實,具有豐富的舞臺演出經驗,但人文素質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問題有:文化知識儲備少,底子薄,閱讀面窄;學生重專業輕文化傾向嚴重,認為學好專業技術就可以了,對人文課程沒有興趣,甚至排斥,致使文化課堂考勤較差,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的功利性動機較強,認為人文課程不會帶來直接的利益便不學;文化素質相對偏低,文化課堂教學紀律差,經常遲到曠課,甚至不知道文化課任課教師的名字;一些學生還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道德觀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團結協作意識較差等問題。總之文化底蘊厚實、藝術修養全面、專業上有后勁的學生少。原因在于,一方面川劇專業學生招生困難,存在著招生零門檻的現象。除了部分真心熱愛川劇藝術的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較差,致使相當部分川劇專業學生的文化修養不高。另一方面,川劇專業技藝性比較強,致使在人才培養教育上非常重視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與訓練,忽視文化和藝術修養的全面提高。因此加強川劇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川劇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課題。

三、加強川劇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川劇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涵括了文學、戲曲、舞蹈、音樂等藝術門類,川劇藝術人才需要以扎實的基本功、一專多能、多才多藝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首先,當今世界已進入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子技術已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電子音樂、彩色音樂在舞臺上頻頻使用,舞美制作更加高科技化。如果川劇專業的學生文化知識和素養不迅速提高,以后將不能適應現代化舞臺藝術的發展形勢。其次,面對當前文化藝術多元化以及廣大觀眾的審美水平提升、藝術需求提高、欣賞情趣廣泛的客觀總體趨勢,決定了川劇藝術人才更應該以高質量、高品位、多樣化和多層次的藝術修養與人文素養來鞏固自身的地位。“文化修養是幫助演員理解人物、創造人物的一把鑰匙”。[1]即使學生的專業技藝水平高,但如果學生的人文素養較低,是難以領略經典作品的深刻內涵,由此難以駕馭作品中人物形象,那他所演繹的角色怎會受到觀眾的青睞呢?并且當技藝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需要文化修養、文化底蘊來促進其再上一個新臺階。藝術家們一致認為,“一個成熟的藝術人才能否在實踐中有后勁,能否不斷攀登藝術高峰,主要取決于自身內在的文化素質。”[2]在戲劇界,梅蘭芳、歐陽予倩、曹禺、老舍等老一輩藝術大師,都是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一專多能。張岱記載,“彭天賜串戲妙天下,然出出皆有傳頭,未嘗一字杜撰……天賜多扮凈丑,千古之奸雄佞幸,經天賜之心肝愈狠,借天賜之面目愈刁,出天賜之口角而愈險……皺眉眂眼,實實腹中有劍,笑里有刀,鬼氣殺機,陰森可畏。蓋天錫一肚皮書史,一肚皮山川。”[2]彭天賜演戲之所以逼真,就在于他具有豐厚的人文素養,這段文字形象地說明了演員人文素質與表演效果的重要關系。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是培養川劇專業藝術人才的內在要求,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成為德藝雙馨人才的重要途徑。如果學生沒有相當深度和廣度的文化知識,沒有相當深度和廣度的文化藝術修養,怎么可能肩負起振興川劇的艱巨任務呢?由此看來,這是我們在振興川劇、培養人才上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必須強化川劇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為培養文化型的新時代川劇藝術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川劇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

提高川劇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要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既要鼓勵他們在專業上刻苦專研,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又要針對他們文化知識水平較差、人文素質不高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措施強化人文素質教育。

(一)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

“文化水平和戲劇人員的成材是正相關的。文化水平越高,成材率越高。”[4]因此,加強川劇專業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學是人才培養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其途徑可通過學院開設的大學語文課程進行。大學語文課程是一門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融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為一體,以提高學生語文實際運用能力、提升人文素質及綜合職業素質為目的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欣賞、聽說訓練和寫作訓練三個模塊,人文素質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能有效地夯實墊高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基礎,幫助學生從經典文學作品中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質,提高審美能力、人文素質,增強綜合素質。“其人文素質教育作用是一般課程所無法取代的,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的核心載體。”[5]但是從目前的大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川劇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入校時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低,上課無心聽講,致使語文學習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語文知識水平停滯不前;另一方面,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在年齡階段、教學層次分布、學習水平方面參差不齊,致使語文教學難以做到因材施教,難以根據學生教學層次分布進行分層教學,甚至出現部分學生上課理解困難、聽不懂的情況。鑒于此,必須結合川劇專業學生實際情況,改革大學語文教學模式。一是不能因節約經費將不同教學層次的學生納入一個教學班進行教學,必須嚴格按照教學層次來分班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制定適合川劇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由于川劇專業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較強,可取消聽說訓練教學模塊,增加經典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內容。并且作品鑒賞教學重點學習鑒賞中國古詩詞、散曲、戲劇文學作品以及西方經典戲劇文學作品,讓學生掌握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審美品位,提升人文素質。三是大學語文教學與川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如學生在學習《譚記兒》《拷紅》《六月雪》等傳統劇目時,大學語文教學可在同時對學生講授《望江亭》《西廂記》《竇娥冤》戲曲作品,不僅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戲曲文學作品的內涵,熟練運用川劇表演技藝塑造劇本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對專業學習的重要作用,大學語文學習能使他們獲得專業學習之外的知識與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及藝術修養、人文素質。

(二)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

在對川劇藝術人才總體素質的要求中,政治素質與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不要求藝術人才是全才全能的人,但他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熱愛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工作責任心、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他應該熱愛自己所學習的川劇藝術,有以振興川劇為畢生事業的擔當精神。即使在當前川劇藝術發展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也會堅持不懈,努力傳承、創新川劇藝術。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其措施之一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指的是在普通高校開設的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三門必修課,“教學內容以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進行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以及理想信念、倫理道德、民主法治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教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歷史、倫理、法學、藝術和美學等諸多人文社會科學學科。”[6]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觀念,促進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的心理,也有助于掌握廣泛的人文知識,豐富人文底蘊,凝練人文精神。如通過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課,讓學生了解抗戰歷史,牢記歷史的啟迪和教訓,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三)以專業課為切入點,全面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專業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專業課程中潛在的人文內涵,善于總結人文精神、創新精神,使學生在接受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將人類優秀文化精神、思想傳授給學生,使其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養以及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多維知識視野。例如在排練學習川劇《巴山紅葉》時,讓學生在劇目排練中既掌握了川劇唱、念、做、打等各種表演程式技能,又通過王瑛同志的先進事跡,學習她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秉公執法、恪敬職守的高尚職業道德,實現德藝雙馨的培養目標。

(四)以開展讀書活動為載體,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

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不僅僅是個人修養的標志,更是人們自我完善提升和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徑。而且時代的發展需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只有博聞強識、博采眾長的人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認清真理和謬誤,以扎實的知識儲備駕馭藝術人生。因此,我們應在川劇專業學生中積極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建立讀書活動的長效機制,著力營造勤奮讀書、努力學習、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激勵廣大學子與書為友,益智明理,從經典名著中汲取精華,從圣賢哲理中感悟真理。為保障讀書活動落到實處,有效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習慣,需制定讀書活動制度、建立激勵機制等,確保通過讀書活動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從文學、美學、文藝學等學科體系中吸取豐富養料,提高藝術審美鑒賞力。

(五)以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為保障,確保人文素質教育取得實效

為確保人文素質教育取得實效,一是學院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人文素質教育考核的評價內容、標準、方法等,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人文素質教育活動。例如在考核內容上,將學生讀書活動的表現、校園文化活動參與度、社區服務的德育表現、大賽獲獎等納入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二是改革專業課考核模式。學生的專業課考核歷來都是專業課教師評定,文化課教師從不參與考核。川劇專業的某些專業課如劇目課程、藝術概論課程要考核學生理解劇本的能力,運用基本技能塑造栩栩如生的川劇人物形象的能力,運用藝術概論的基本原理分析、認識藝術活動現象和對藝術作品進行鑒賞的能力,這與大學語文課程在考核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方面具有相同之處。因此在這些專業課程考核中,大學語文老師可以積極參與評定考核,目的在于讓學生意識到文化課教師教學的重要性,文化教學與專業教學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同時此舉能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水平,實現專業考核模式的科學性。三是建立文化成績與專業成績并重的評價機制。川劇專業學生文化課考試成績普遍不理想,為提高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參與度,讓學生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需采取文化成績與專業成績并重的措施來全面評價考核學生。例如,學生文化成績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將限制學生下學期的舞臺演出機會,學生文化成績不合格取消評定優秀學生、獎學金等。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當前培養德藝雙馨的川劇表演藝術人才的一個緊迫任務。我們不要求每位川劇學子都能成為藝術家、學者,但他們必須都是有文化的藝術人才。

作者:張盛春 單位:四川藝術職業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董天慶.一分辛苦一分才——略談戲曲人才的基本功[J].戲曲研究,1982(1).

[2]楊乾武.新的歷史時期與新型戲劇人才——北京劇協舉辦戲劇教育研討會[J].藝術教育,1995(1).

[3]張岱.陶庵夢憶(卷六)[M].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4]權朝魯,王希,周躍先.戲劇人才成材規律初探[J].戲劇藝術,1985(1).

[5]張建.芻議以大學語文為載體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4).

[6]史明艷,夏小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資治文摘,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