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探討

時間:2022-02-17 09:45:18

導語: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探討

計算機這門學科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技術。這就導致計算機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數理邏輯、算法理論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教師和學生就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即使學生能全面掌握計算機科學的相關知識,也不利于個人的協調發展,難以適應社會和行業挑戰。為此,本文經圍繞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展開如下探討

1計算機專業對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

計算機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但是并不代表學生只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如下素質:第一,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理論、抽象和設計是計算機專業的3大基本形態,并且能夠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充分體現出來,所以,要成為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就必須不斷培養和提升自身的邏輯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第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嚴密性、精確性和客觀性是計算機學科的主要特點,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嚴謹治學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領悟計算機學科的宗旨。第三,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較快,只有不斷革除舊弊,敢于創新,才能滿足時展的需求。第四,具備良好的團結合作精神。不管是研發計算機軟件,還是進行深入的科學探究,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法完成的,這就需要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全局眼光,和他人開展交流與溝通,激發智慧。

2當前計算機專業學生素質存在的問題

2.1專業學習熱情不高

由于計算機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理論性和抽象性,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適應枯燥、單調的邏輯推理和演繹,再加上課程任務較重,很容易讓他們逐漸喪失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目前,這一問題普遍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計算機教學的質量,阻礙了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

2.2缺乏過硬的專業知識

目前,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參加工作時,根本無法勝任崗位對其專業技術的要求。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他們缺乏過硬的專業技術,綜合能力低下,無法滿足社會環境和實際工作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2.3個人發展不協調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不能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甚至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不負責任地辭職、跳槽等。第二啊,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得過且過。同時,不善于和其他人交流,難以適應社會生活。第三,知識面比較狹窄,缺乏道德倫理、人文科學等知識,也缺乏嚴謹審慎的科學態度。

3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方法

3.1正確認識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

廣大計算機專業教育工作者,要從思想上轉變,充分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因為人文素質教育在傳授知識之外,還傳達著一種精神。它通過傳授道德倫理以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不斷追求理想的人格,完善自身,以此來達到個性解放,堅決反對封建迷信和盲目崇拜,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在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不斷升華的過程中,不管身處于何種環境,都能保持健康積極的態度,選擇正確的方式來處理。

3.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內涵,需要計算機教師將其充分挖掘出來,并和專業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的融入其中,傳授給學生,對其潛移默化。這種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體會,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組成原理》這一內容時,其結構的核心就是存儲程序和控制理論。教師可以將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馮•諾依曼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對數學以及計算機理論方面的偉大貢獻貫穿在這一理論的講解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3.3在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在計算機專業教學當中,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機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反復調試每一個實驗,讓他們在經歷挫折和失敗之后,獲得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心理素質,養成百折不撓的精神。例如,在進行程序設計等實驗課程時,部分同學辛苦地編輯了一大段程序,但是在運行的過程中發現,改程序并不符合實際情況,或者經常提示錯誤,就很容易產生沮喪等不良情緒,無心繼續,等待其他人提供現成的源程序。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指導他們去一一排除程序中出現的各種錯誤。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毅力。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要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因為在科學研究中,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還要具備較強的合作、協調能力。例如,在《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設計中,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每組3名成員,最后的成績采用小組和成員的考核制度,既可以培養學生協同合作、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又可以避免小組中個別成員不勞而獲的弊端。

作者:楊雪 余敏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瑛.藝術院校計算機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2):125~127.

[2]靳清賢,楊清香.理工專業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思考與探討[J].廣州化工,2016,27(07):225~226.

[3]孫志峰.淺談士官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J].科技風,2012,10(13):54.

[4]朱林.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和方法[J].無線互聯科技,2015,32(10):101~1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