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環境下初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時間:2022-02-17 09:51:51

導語:新課改環境下初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環境下初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摘要:為了適應社會環境變化,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國家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即新課改,對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階段,具有重要影響。各個學校、教師都在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的實踐,然而由于傳統教育的深刻影響,教育發展的實際環境,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不足與缺陷,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革。本文主要對新課改環境下的初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素質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初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初中生身心發展都處于積極活躍的階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對學生素質的提升,學生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怎樣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切實做好素質教育,打破傳統教育的教育模式,解決素質教育發展的難題與困境,是當前教育最為重視的教育內容之一。

1素質教育概論

1.1素質教育的含義: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有助于改變“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不科學傾向,有助于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1.2素質教育的特點

1.2.1主體性: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教會學生學習,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也要關注學生缺點和短處,要客觀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認識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的不同價值。

1.2.2全面性:全面性是與應試教育的這種“片面性”相對立而言的。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素質教育既不是升學做準備,也不是為就業做準備,而是為人生做準備,因此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1.2.3開放性:這一點是從素質教育的空間和教育渠道來講的,素質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內、課內和課本,具有開放性。素質教育的開放性,要求拓寬原有的教育教學空間,真正建立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絡;要求拓寬原有的教育途徑,建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2初中素質教育中的問題與缺陷

2.1教學觀念缺乏創新: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素質教育的觀念還是十分陳舊,缺乏創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進展[2]。首先,大部分初中教師還在堅持灌輸式教育方式,教師為主導,沒有更新教學觀念,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是把知識點的教學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缺乏外延,知識面狹窄。同時,與學生的互動也不夠,就是了學生討論,合作的重要性,只注重學生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此外,學校也忽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學生的重要作用,教育觀念比較保守,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開放性的教育環境。

2.2教學模式單調落后:落后的教學模式也是初中素質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首先,教學內容上,由于教師把教學重點都放在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上,教學內容多是圍繞考試展開的,單調狹隘,一切與考試無關的教學內容都不予展開,對于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等課程根本不重視,甚至不學習,這樣學生長期處于文化知識的枯燥學習中,根本無法做到全面發展。其次,教學方法上,教師沒有做到教學方法的創新,還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沒有認識到,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演示教學法對于教與學習的重要作用。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與素質的提升。

3初中素質教育實施的策略

3.1更新教育觀念:只有教育觀念從根本上改變,才能夠真正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首先要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其次,要改變以教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思想,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行為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2改變教學模式:素質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而綜合素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改變教學模式。首先,要改變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特點,采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同時要加強多媒體教學,有效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與學習需要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寬知識面,增加課外知識量,重視對各方面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出促進學生真正進步。

3.3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素質:學校要加強與社會,學生家庭的聯系,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學習環境,同時,學校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制定完善、科學、開放的管理制度,改變校風校紀,建立一個和諧、輕松、積極向上的學校環境,為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空間。此外,要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強化教師素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4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是國家教育發展的需要。[3]素質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不斷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策略,突破各種障礙,真正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作者:李生虎 單位:甘肅文縣梨坪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張愛春.普通初中素質教育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2]姜喜平.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4:115-116.

[3]張愛春.初中素質教育“整體創生機制”生成策略初探[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