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時間:2022-03-20 10:16:44
導語:班主任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導學生確立目標,并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首先,應要求學生為自己訂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與目標,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個體依靠思想、語言對自己施加影響以達到心理衛生、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目的的方法。積極的自我暗示,對調節自己的心理、情緒、意志,乃至能力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當學生缺乏信心時,引導學生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如告訴自己:“我能行,我肯定能做好”;當學生過于緊張時,引導學生對自己說:“不用緊張,深呼吸,我可以調整好”;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引導學生鼓勵自己“不要氣餒,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等,有助于學生克服暫時的困難,以一顆平常心面對學習與生活。
二、利用校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輔導
根據班內學生心理狀況和心理發展規律,確立適當的心理素質教育目標,充分利用校班會,系統扎實地開展心理教育,通過重點傳授一些心理知識、心理調整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鍛煉學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學會自己去合理解決。此外,可結合講解輔導,讓學生展開討論,做到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統一,促進心理健康發展與治防心理問題相結合。力求使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調整方法,如出現焦慮、焦躁、灰心等不良情緒時,首先能意識到不良情緒的存在,接著冷靜地找出原因,再采取適當的控制、調節和消除方法,如自我暗示、宣泄、自我轉移、適應、自我升華和意志控制等等,不斷提高心理調控能力,克服心理發展中的問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目前,不少對口單招班高三班主任為了爭分奪秒抓學習成績,往往取消班會課,利用班會課來進行課程輔導,殊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班主任利用校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輔導的作用非常大。
三、鼓勵學生心理咨詢,并舉辦專題講座或主題班會
為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及時防范心理問題發展,要向學生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就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不當認識,鼓勵學生向老師、醫生進行個別心理咨詢。此外,可針對學生高考升學壓力,開展“正確選擇對口高考”、“志向與上進心”、“價值觀與人生觀、“堅強意志”等主題班會或講座。
四、在班級工作中靈活貫穿心理素質教育
對口單招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最為熟悉了解,在班級工作中應抓住機會,有針對性、創造性地貫穿心理素質教育,班主任要學會換位思考,要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要注意觀察、富有愛心,與學生之間保持平等民主的關系,不要居高臨下,口吻冷淡;要善于營造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及同學關系;要多于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心理發展需要,為學生排憂解難,并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使學生勞逸結合。此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周記、參加文體活動的形式及時排解壓力。
五、在各科教學中自然滲透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素質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把它自然地滲透到各科課程教學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善于挖掘一些隱形的心理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在各科教學中對學生施加影響,逐步提高學生意志品質和個性情感品質。特別是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法增強教學的可行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靈活處理教材,分層教學,以使他們減輕學習負擔,漸漸消除學習的心理壓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根據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考,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此外,還要善于洞察不同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學生個別差異出發提出不同要求,使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家庭,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保障,對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影響很大。學校的教育成果很容易被家庭的負面效應沖淡。有的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缺少給學生以必要的磨煉;有的無視子女自身條件,一味過高要求,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壓力;有的專橫獨斷,傷害了子女的自尊。這些都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應充分利用“家教聯系手冊”、家長會、家訪、談話、校園APP等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與家長交流溝通,形成共識,密切配合,引導家長對子女全面分析,提出合理的發展要求。要倡導家庭民主教育,做到關心而不溺愛,尊重而不遷就,消除誤解隔閡,疏通情感。在于家長的共同配合努力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
七、充分利用激勵機制來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在心理學中激勵是指對人的行為激發、推動、加強作用的心理過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高層次需求是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通過對學生的激勵賞識,能增強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興趣和動力,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將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1.建立積極的教師期望。教師期望是由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提出的。教師期望告訴我們:當教育者對學生所要達到的心理、智力、知識、能力有著某種預先設定時,教育者的這種特定的心理環境將會影響學生的自我概念和學業成績。我班有位男同學,學習上粗心浮躁、缺乏信心、心理素質差,成績一直位于班級后列,進入高三后,我多次找其談話,充分肯定了他的聰明與智慧、上進心強等優點,相信他一定可以通過克服自身的缺點,取得優異的成績,希望他調整心態,突破思想禁錮,增強信心,發揮出自身的潛力,結果他逐漸成熟了許多,學習積極了許多,月考從四十四名上升到二十三名,期中考試又從二十三名上升到十一名,成績出現戲劇性的變化。事實表明,教育者的期望產生了神奇的力量,使這些學生克服了浮躁、信心不足的心理問題,激發了他學習的積極性及潛力,成績產生了質的飛躍。2.給學生加強挫折教育,倡導學生多閱讀名人傳記,汲取思想營養。名人作為榜樣與典范,激勵作用非同小可,他們以自己走向成功的親身經歷提醒和激勵學生,沒有永遠的失敗,也沒有永遠的成功,人在困境面前要有“愈挫愈勇”的勇氣,才能走向成功之路。有一次,我給學生講述了林肯一生中嘗試了11次競選,只成功了兩次,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終于在18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的事例,當時班內學生發出了陣陣感嘆聲,學生的感觸很多。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通過挫折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人生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因為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們學會勇敢坦然的面對,將每一次挫折看成是再一次奮斗的動力,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聯系最緊密的高三對口單招班主任,只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把學生的心理成長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并結合心理學知識,運用多種方法,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必然能幫助處在人生重要轉折的學生調整出最好的狀態,取得最優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崔景貴.全球視野中的我國學校心理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0).
[2]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4.
[3]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戚靜靜 單位:江蘇省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農村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