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素質教育探索

時間:2022-06-12 10:40:59

導語:體育教學素質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素質教育探索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要培養更多的符合時展的復合型人才,教師必須注重新課改的理念,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文章從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內涵入手,對其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進行論述,并就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素質教育提出幾點對策,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達到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教學;素質教育;競爭意識;人際交往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許多教育模式不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就體育而言,在體育教學中,積極滲透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其滲透的策略有哪些?下面,筆者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深入剖析。

一、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1.強化思政教育作用的發揮,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在體育教學中積極滲透素質教育,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將思想品德素質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而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一般采用理論+實踐的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發揮,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互相幫助、相互協作,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同時,為了完成某一項體育任務,學生會始終堅持不懈。在這種堅持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永不放棄的精神也得到了培養。2.強化社交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出現很多的交流和交往。學生如果沒有交流和交往,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生就無法完成。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體育教師要多給學生搭建彼此交往的活動平臺。同時,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3.強化進取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在體育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思想品德素質培養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不可否認,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如果缺乏必要的競爭意識,一切“順其自然”,那么當學生走入社會后,難免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在體育訓練中,體育教師要使學生的進取精神得到鍛煉,競爭意識得到有效提高,就要充分發揮素質教育的積極作用。

二、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轉理念,調內容。現代教育摒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及如何將知識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從這一角度來說,教師有必要在教育教學理念上做出積極的改革和優化。特別是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當下,積極做好體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勢在必行。所以,教師要在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上不斷加大力度。就體育教學活動而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主導作用非常重要,并且是教育理念的貫徹和執行者。所以,在教育理念的轉變中,體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那么如何轉變呢?體育教師應當以新課改理念為重要指導,下大力氣開展具有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個性化和趣味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同時,為了有效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在教學評價上要從單一的考試成績評價轉變為素質教育中的綜合性評價,并將評價內容轉變為對學生素質提升及體育意識提升的評價。這樣的評價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在轉變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積極做好教學內容層面上一些必要的調整以及優化處理。這是因為體育在教學內容上過于寬泛,面對如此寬泛的教學內容,教師很難對某一項內容深入展開,致使教學活動缺乏層次性。因此,積極做好教學內容層面的上一些必要的調整以及優化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當前,雖然很多體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從小學一直學到大學的情況較為突出,如站立式的起跑、立定跳遠、三級跳等。這樣,學生往往會覺得這些項目比較單一,進而對體育課產生反感的情緒。尤其是目前的一些體育教學內容,不僅難以發揮其應有的體育鍛煉作用,而且難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教學內容的終身性較為缺乏。同時,在采用特殊設施進行體育活動時,教師往往只是在體育課堂中實施活動,脫離了這樣的環境,就會導致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受到較大影響。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內容上要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所選內容的實用性和終身性。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采取針對性的體育活動和項目,致力于學生體育興趣的開發,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讓學生在日常鍛煉中逐步形成體育鍛煉意識。2.激興趣,重引導。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與體育愛好的培養,因為只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才能使學生保持長久的體育鍛煉熱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的興趣培養為主導,并將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趣味性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在不斷挖掘學生運動潛能、獲得內在學習樂趣的前提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播放視頻片段,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使之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展開聯想,在增強體育鍛煉的信心的前提下,樹立堅定的目標,促進其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例如,在籃球課上,教師可給學生播放由NBA球星科比寫的退役長詩改編的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讓他們在感動中充分體會到什么才是夢想與堅持。3.豐教法,夯實效。時代在發展,一些教學方法隨著時代的變化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就體育教學來說,其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集中在重復練習法、分解練習法以及講解示范法等。當前,其中的一些教學方法已經很難發揮出積極的作用,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為了教學的實際需要,真正促進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教師應該在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創新。而且就學生而言,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比較喜歡體育,樂于參加體育活動,討厭被束縛。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教學設計。4.重評價,優環境。傳統的體育評價中,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往往采用單一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往往忽視學生的體育特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從多種角度對學生的進取精神進行評價,不斷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提高。同時,教師要優化環境,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在評價方式上盡量多元化。例如,教師可參考學生的體育特長因素、先天性的身體素質因素,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也可將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評價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真正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形成終身運動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強化思政教育作用的發揮,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強化社交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強化進取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不斷調整體育教學內容,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將素質教育滲透在體育教學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宏中.淺析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困境及發展方向[J].體育世界,2018(06).

[2]王敏,谷巖.體育游戲在中職課堂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0).

作者:單曉敏 單位:河南省項城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