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下我國小學教育管理探討
時間:2022-04-29 11:19:32
導語:素質教育下我國小學教育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與發展中,素質教育正在全方位地推行實施,也是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素質教育正在全面展開中,這也是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情感素質教育將主動權與自主權徹底從教師交還到學生手中,可以建立學生本身主觀的意識,刺激學生渴望知識和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勵學生自主獨立研究探索,并可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發明,提生學生綜合素質。因此本文對對我國小學教育管理進行了分析,并對素質教育作為闡述小學管理發展方向的構建和分析,希望推動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我國小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生;教育管理
1緒論
在1980年代中期我國教育界學者摸索改革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取得顯著成果尤其是在教育理論與實踐新進展。所謂的素質教育是指教育,促進和培育所有受過教育的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社會和自然是他們的價值取向。教育目標是培養現代學生道德的全面發展,知識、物理和藝術的發展,促進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的整體改進的軌道全面實施。
2素質教育在小學管理系統的內容
2.1素質教育管理在教學管理。小學普通教育的教學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課程與教學安排是學校教學的基礎。學校教學需要開展相關教育教學管理創建一個基本的環境。鼓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要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不斷強化教學管理的評價機制。2.2素質教育下的教育管理。小學管理體制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和約束學校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學校各方面教育制度的管理和監督,做好相關考核工作。2.3素質教育下的校園管理。小學的建設和管理系統主要包括硬件設施、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氛圍等等,是一個小學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活動可以以文明建設、和諧校園環境的形式來組織,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加強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建立一個小學管理系統,需要確保校園環境的整潔,調動學校師生的各種積極性來維護學校環境的保護,做好對學校環境的監督工作,為奠定基礎,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打下基礎。
3目前推行素質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3.1分析學校與社會的雙重制約。我國素質教育改革進展緩慢,盡管改革不斷深入中國素質教育并且中國的素質教育實施較早,學校和社會的直接引導是雙重制約,但成效仍然不夠。一方面,社會對于人才的選拔對學生的素質沒有過多的要求,更多的是考慮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學校對對學生的需求關心不夠,教學目標的追求遠遠大于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責任。3.2家長的曲解與學生的抵觸也是重點之一。對素質教育許多家長和學校一樣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否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持懷疑態度。他們任務應該有效利用專業課程之間的學習,其他只是浪費精力,無關緊要。然學生在有些學校開設的素質教育課程中的表現形式不同,致使形式化現象普遍存在,沖突使課堂質量明顯下降。
4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分析中國初等教育的管理策略
4.1建立素質教育網絡體系,創新素質教育工作機制。突出素質教育的主體,堅持“素質教育第一,人本第一”的教育思想,建立素質教育網絡,擴大素質教育的載體,創新素質教育模式。素質教育活動體系以“素質教育科,教育室,旅部,班組會議”為階梯;以“校委,質教部門,班主任,班主任”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管理體系;課堂滲透系統以“業務負責人,指導室,學術研究室,教研室,學科教師”為主要力量,構建了全過程,網絡化,動態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長效機制。人員教育,全過程教育和全家教育。例如,有四種主要的實現方式:如:主要實施途徑有四條:“二四二五”的常規素質教育模式。即“一周兩個一”,每周一次國旗下才藝表演和陽光體育小競賽;“一月四個一”,每月一次主題手抄報、才藝表演、《東風人》、主題板報;“一學期兩個一”,一學期一個主題教育和假期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一學一五”,一學一文明禮貌月活動,蒼節杯硬筆書法大賽,慶祝“六一”文藝演出,迎接元旦手印展。4.2以人為本是小學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小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反叛,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很多想法不同于成人。因此,在管理體系的建設中,學校應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即“交通比交通”,這樣學生就可以解決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自然會改變不良行為。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應該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基礎上。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根都是為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同時,知識不等于教育,高等教育不等于高質量。教育應該把知識融入管理系統。反映了教育知識。雖然培養高層次的人才,這也是必要的,以確保高質量的人才。4.3開展實踐課程活動,深化素質教育觀念。在日常學習中,以發揚情感素質教育對學生生活的積極意義,教師應組織班級會議,并避免直接灌輸灌輸思想以引起學生的厭惡。相反,他們應該使用學生喜歡的一些有趣的活動,對學生的情緒素質產生微妙的影響。如: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重陽,中秋等傳統文化節為契機,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清明節祭”端午節習俗“九九重陽歲月的愛”支持“團圓節”等道德實踐活動,如“我們的假期”,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社會主義主要旋律。“感受家庭情感,學會感恩”“關注社會,傳遞愛心”“加強健康,幸福生活”等教育元素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了孩子的自我管理、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5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需要正確的引導型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疏忽。也是學生情感養成與能力建設的關鍵階段。
參考文獻:
[1]趙平良.芻議人本化管理模式在中學管理中的運用[J].低碳界,2017(16):268-269.
[2]高明陽.素質教育下創新中學管理體制的研究[J].遼寧育,2015(20):43-45.
作者:宋紅兵 單位:甘肅省靈臺縣獨店中心小學
- 上一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思考
- 下一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與就業素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