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舞蹈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05 03:02:22
導語:高校學生舞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舞蹈一直作為一種藝術文化的存在游走在人們的印象中。隨著時代的變遷,舞蹈藝術文化已然融進了社會藝術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個體運動健身方式還是提升文化內涵和藝術素養,都可見到舞蹈藝術文化妖嬈的身影。在文化傳承的層面,舞蹈文化的發展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更多的是構建舞蹈藝術傳承體系穩定的具有創新活力的良性自運行生態。故而,本文就基于舞蹈文化傳承教育的視野,從高校的舞蹈教學理念、現狀、評價模式等表現出的問題入手,來探討解決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傳承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學生主體;舞蹈教學;高校舞蹈;創新研究
高校是一個國家未來人才的匯聚地,培養著國家未來發展的各個方向的人才。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主體的授業模式,從信息的傳遞量及效能上有一定優勢。舞蹈教學是一種藝術和技巧的傳承,接收信息的主體學生身體的自我覺醒顯得至關重要,這關系到舞蹈藝術和技巧的傳承體系能否穩定進行傳承和發展創新的良性自運行生態的建立。本文就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理念下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知己知彼,了解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民文化藝術觀念的提升,人們對于舞蹈的理解不再只停留在動作、形態的美,而更多的是內涵,情緒的理解,通過舞蹈來達到對一種文化情緒和內容的理解和感染。舞蹈在傳統的中國里,其教學方式大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傳授給學生大量的信息和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在短期中,對學生舞蹈能力提升起到了量的飛躍,但是在實際消化過程中,學生會有大量質的丟失[1]。故而,我們應該發現學生主體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在學生主體的舞蹈教學理念上。學生主體觀念可以使舞蹈的教學達到另一個不一樣的高度,其理念一旦滲透進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則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更能拉近師生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理解教師動作的基礎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解讀,使得課堂更加地生動,師生互動的和諧以及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會使得學生對舞蹈這一項目更加地喜愛和感興趣。第二,就是學生主體舞蹈教學的實際應用。在有了理念的同時,應用的熟練與否也將對教學的質量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并不是說教師的知識傳授就全無用武之地,而是給學生相對更多的空間來進行舞蹈的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參與舞蹈教學研討,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無疑起到了比傳統教育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學生自我覺醒啟發動員不足就可能使得課堂無法進行下去,故而,在學生主體的思想理念下,我們也在積極思考學生主體方式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二、見微知著,發現問題
(一)觀念制度保障滯后,推行缺乏動力。各個高校有著自己的教學特點,有著自身與眾不同的地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提出久矣,但具體切實貫徹實行到每一個高校卻不容樂觀,更具體地說是高校教師對于主體教學的理解執行力度缺乏積極性。學校在學生主體教育思想觀念上的系列配套保障制度建設不完備,教師自然會在教學過程中傾向于固有模式。觀念更新的緩慢導致了學生主體教學模式的落后。(二)不得法門,重蹈覆轍。主體教學的理念還處在摸索當中尚未普及貫徹,這就導致了很多主體教學方法的試驗未能得到意想中的完美結果,大大牽制了各方對于學生主體的嘗試。舞蹈本身需要大量的練習,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探索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學成績提升緩慢,這是方法探索中必然存在的風險。在此因素下,傳統教學需要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但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教學的進度和成績。再有,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這種角色定位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很難進入一種友善和諧的狀態,抑制了學生自由積極的努力創新。(三)內容枯燥,缺乏創新。高校舞蹈教師絕大部分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這種成熟的模式為教師的教學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不可避免地使得教學內容落入俗套,大同小異,缺乏新意。不同水平的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能力和鑒賞水平不同,也導致了學習過程中“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加上教師機械守舊性的教學思維和學生活躍思維的差異,逐漸呈現了教學內容上的時代代溝,使得舞蹈的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學生。(四)評價體系僵化,不利于學生主體思想的貫徹。由于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通常是采用期末的教師評價作為綜合評價的總評定,而教師的評價也是看在學生對于期末作品的完成情況,更多的是整合整個學期所學到的舞蹈技巧而設定的標準[2]。這就導致了教學的評價體系過于單一,對實施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也十分不利。在這樣的考核背景下,學生自身對舞蹈的情緒,文化內涵的解讀的自我見解就不敢拿出來在考核的時候展現了,而是機械地按照模板來進行,最后將考核變成了純粹的舞蹈技巧考核。
三、對癥下藥,教學創新
(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觀念貫徹。大學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一個學術研究圣地,是學生探索自己和追求學習一個寶藏。而學校和教師應該加大力度來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特點的發揚,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將其進行實踐,不斷地創新。從學校的制度福利上一點一滴體現以生為本的思想,從教師的行為上讓學生感受到發揚自我個性,以及自身觀念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由上而下的貫徹學生主體的精神,從教學方案、教學制度、教學方法來處處體現這一思想,學生在充分感受舞蹈魅力,動感和激情的同時,激發出學生對于舞蹈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二)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的提升。第一,通過舞蹈動作的美學特點來激發興趣。舞蹈的藝術美是通過人的形體美、動作美、韻律美、表演美來體現的。舞蹈的學習離不開美的學習體驗,學生通過對美的理解來進行舞蹈動作和劇情的編排。在美的動作的指導上,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幾個有名的美的動作的理解來傳授動作[3]。學生自己選擇動作學習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這個動作的理解和喜愛,提高對動作美的創新動力。第二,通過舞蹈內容的情感體驗和豐富來提升學生動力。舞蹈給人帶來不止是身體上的鍛煉、視覺上的美學享受,更多的是心靈的一種洗滌,是一種舒緩興趣的藝術。一個有故事的舞蹈才能夠成為真正的藝術,一個有感情的動作才能真正打動人。個人情感的添加無疑會使得舞蹈具有自己獨立的特色,而不是泯然眾人矣。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學習到了舞蹈中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慢慢地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調節自身的情緒,這才是舞蹈學習的目的。(三)優化師生關系,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課堂環境。教師是學生主體思想的主要實施者,也是體現者,只有一段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體現學生主體這種教學方式所帶來的良好的課堂環境。將教師的單向輸送變成了師生的雙向互動,不僅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探討學習,而且對學生構建一個正確的教學和學習觀有很大的幫助,使得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舞蹈。(四)提升自我評價比重,加大綜合評價效用。要改變傳統的評價體系需要從校方做起,只要稍微地提升一下學生自身評價對最終成績的影響力,提升教師評價中其他方面創意對成績的影響,就能夠形成一個嶄新的良好的評價體系局面[4]。
四、結語
高校是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舞蹈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一種體現,是一種美的享受。如何提升高校的舞蹈教學一直是我們致力研究的方向。在目前舞蹈教學迎接新舊教學方法的時候,我們需要努力地進行探索創新,爭取在原來的教學水平上加入一些新時代的東西,實現舞蹈藝術發展的與時俱進,成就新中國的舞蹈藝術新局面。當然這依靠的不僅是教師的創新方案,還有賴于學校的大力支持,及每一個人的努力創新。
參考文獻:
[1]姜瑜芳.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下高校舞蹈教學創新的思考[J].絲路視野,2017,(34):100.
[2]楊浩.普通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以高中生為主體的舞蹈意識訓練與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1):203.
[3]李永華.體育舞蹈課實施雙語教學的實驗研究———以恰恰教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1):63-64.
[4]李佳.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初探[J].黃河之聲,2017,(12):19-20.
作者:安靜 姜釗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 上一篇:提高中職舞蹈教學重要性
- 下一篇:怎樣啟蒙兒童初級鋼琴教學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