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
時間:2022-11-11 04:44:02
導語:物流管理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課程物流管理的教學實踐與改革進行研究,分析了物流管理教學正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從教學現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這幾方面來進行應用型課程物流管理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要借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資源來建設出高質量的應用型物流管理課程,進而提升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產教融合;應用型課程;物流管理;教學實踐;改革
1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課程物流管理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1.1挑戰。①學校培養的不是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到企業時常存在學不以致用的感覺。對于地方性高校而言,人才培養的層次及類型與區域經濟產業布局和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不符,導致產教脫節,造成了就業難、招工難的雙難問題。②目前,企業的發展難點與學校的課題研究點不一致,沒能實現校企深度融合。③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積極性不高。④物流行業的智能化更新換代速度較快,院校建設的實踐實驗室缺乏產業標準,無法與產業同步。1.2機遇。目標融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專業的培養目標要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目標相融合。物流管理專業一直在尋找校企合作機會,以期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比如打造順豐班,邀請順豐人事做兼職講師,邀請畢業的同學到課堂進行現身說法,讓學生明確職業規劃和未來的工作目標。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應用型課程,獲得了對物流行業的總體認識,增添了解企業和熟悉企業物流工作崗位的機會,從而豐富了實踐經驗,提升了就業競爭力。高校物流專業要以物流企業的主體需求為驅動,實現與企業目標的融合,形成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激發各方的參與動力。資源融合。學校教學資源要與企業的崗位培訓相結合。企業的工作場地和人才需求為學校提供了實習崗位,人力資源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導師。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將是未來物流工作崗位的主力軍,可嵌入到企業的用人計劃與培養。物流產業的升級、政策的制定、城市物流用地規劃都與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物流標準、與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物流業的“十四五”規劃等也會被納入課程教學內容。學生的順利就業滿足了企業的招聘需求,既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企業認知,又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1]。
2應用型課程物流管理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2.1教學現狀。理論教學課時比重過大。因實踐教學的軟硬件設施有限,多數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依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實踐教學課時不足。一些實踐教學的環節是通過社會調查與調研、沙盤模擬等方式來進行的,缺乏訂單式培養和頂崗實習,這樣的實踐教學難以滿足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實驗室與實踐教學設施設備不足。近年來,物流管理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給專業的教學環境、物流的實驗設施設備帶來了一定壓力。由于物流業技術更新換代快,新技術層出不窮,使得原有的物流設施設備已被淘汰,而新物流設施設備造價高、物流軟件昂貴,使得新物流專業教學設施設備的購買、更新升級及維護受到了限制,對應用實踐內容教學的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應用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薄弱。高校中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來源于企業中的物流工作人員很少,缺少實戰經驗,多數是從一所高校畢業就到另一所高校就職,實際操作經驗較少,師資隊伍力量薄弱,致使應用型課程的改革與教學陷入了困境[2]。2.2教學目標。課程目標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并兼顧社會發展和知識的傳承。對物流管理課程來說,在進行基礎知識與理論傳授的同時,要結合國家的物流職業標準來修訂教學大綱,并結合物流產業發展趨勢和物流企業發展實際來確定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教學目標。2.3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內容要與國家物流職業標準和企業用人標準相對接,還要與物流從業人員的標準相對接。對此,需要對企業進行深入調研,分析企業物流人才的實際需求,按照需求培養學生,并建立企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物流業中的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及職業能力標準都要被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當中,以提升課程教學的先進性、實踐性、應用型。可通過物流作業的操作視頻和物流領域前沿技術的視頻展示來不斷對物流精品課程資源進行重構與設計,提升學生對物流的直觀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物流技術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物流操作技能的自信心。同時,要不斷對課程教學資源進行篩選與更新,讓學生擁有菜單式學習內容的定制權和選擇權,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3]。課程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及時進行動態更新,比如更新優質教材、期刊物流論文、企業物流作業操作手冊。物流產業與企業發展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也要進入課堂,并展開討論,使教學內容更接地氣,能夠與現實緊密結合。2.4教學實施。應用型課程教學理念的更新。在大力發展產教融合的工程項目中,可充分挖掘物流行業、企業的資源,為教學所用,樹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發展的協同育人觀念。通過應用型課程改革,能夠實現產教融合的賦能效應,實現了企業資源與物流業資源在教學中的最大化應用。“雙師型”教學團隊培養。在推進應用型課程建設時,“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刻不容緩,因為教師不僅是課程的設計者,還是課程教學的實施者,“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力量直接決定了應用型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應用型課程的建設與教學實施需要熟悉物流企業工作實際、具備實戰經驗、精通教學規律以及專業基礎知識技能扎實的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外引”與“內培”的雙管齊下,可招聘具有物流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加入到教師隊伍中,或者將已有的專業教師送進企業進行掛職實踐與鍛煉,還可邀請企業業務經理到校兼職從教。教學場地豐富化。實驗室、企業倉庫、港口碼頭、貨場、貨物流動與存儲鏈、包裝場所、分揀場所,這些都可以是教學場地。因此,學校要緊密與物流企業合作,實現頂崗式實習、訂單式培養等目標。教學場地的多樣化使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崗位與職能有了更加生動、直觀的感受與體驗。教學方法多樣化。演示、模擬、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要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而調整。為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靈活選用任務驅動式、工作流程式、項目引導式、混合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并巧妙運用大數據云課堂、慕課、智慧教室、虛擬現實技術、仿真工具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提升教學效果。課程考核評價多元化。要加大實踐操作考核在課程中的比重,可通過方案規劃、案例分析、問題解決、操作觀摩等多種考核方式來強化學生形成邊學邊用,邊做邊學的意識。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也是課程教學導向的改變,有利于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慧賢,布占偉,楊海軍.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應用型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以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6-8.
[2]黃永福.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12):154-156.
[3]竇紅平,邵一江,李本友.產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9,(15):91-96.
作者:楊巖 單位:常州工學院
- 上一篇:民辦高校金融學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成人高等教育測繪工程人才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