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問題原因解決論文
時間:2022-05-26 09:18:00
導語:學生心理問題原因解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一個令人關注論文的社會問題。本文針對當前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并對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達20.23%,但直到今天,諸多調查顯示,仍然有10%~20%的大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據2004年7月《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呢?如何才能有效的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呢?為了提高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認識,切實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面來做簡要分析。
1.個人因素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影響
在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個人因素方面主要歸結為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在心理因素方面表現形式很多。其中,自我評價存在偏差,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如大學階段,學生個體自我意識非常強烈,看問題往往存在片面性。對周圍的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評價,卻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而痛苦;還有大學生意志薄弱、心理耐挫能力差也是當代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在家里占有特殊的地位,許多學生感情脆弱,喜歡表揚,缺乏在困難和逆境中鍛煉,經不起挫折,如考試失敗,犯了錯誤受到批評,同學關系出現緊張,等等,心理上往往難以承受,隨之而來是灰心喪氣、悲觀失望、自暴自棄;還有部分大學生本身存在著嚴重的人格缺陷,這種學生往往心緒壓抑,行為消極,覺得生活缺乏意義,嚴重時出現傷人或自殺行為。在個人生理因素方面其中生理發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學生個體的疾病和缺陷,是導致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有的大學生臉上有疤,走路時總是不敢抬頭,有的男生個子太矮小,有的女生體態太胖等,都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其次,青春期的性困惑也是心理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學生性心理基本成熟。正處于“疾風怒濤”的時期,渴望性的滿足,渴望接近異性,但社會閱歷淺,理解性差,由此而出現了性困繞。在情感上難以自拔等這些都造成心理失調的原因。
2.環境因素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影響
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是當前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學校傳統的應試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思想教育輕心理引導;學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著重于整體,針對個體進行個體化教育遠遠不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陳舊,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針對大學生的不同個性心理因勢利導。加之大多數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和解決。高等教育教學計劃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認識分析能力,必然產生失望與迷茫的情緒,從而導致心理失衡;在家庭環境中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狀況及父母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對個體打下深深烙印。家庭教育過分重視子女學業,對孩子的心靈關愛及對孩子尊重過少,對孩子的日常行為、品德規范教育放松,造成孩子心理脆弱,行為放縱;特別是家庭不和,甚至父母離異,親子關系緊張等因素,會使孩子造成自卑、痛苦、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應。許多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專家認為,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一些實驗研究也證明以上結論。家庭因素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在社會因素環境方面: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市場經濟引入競爭機制成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杠桿,不少學生舍棄自身價值和理想去單純追求經濟目標、短期目標,注重現實,講求實效,這種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滋長了學生的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導致學生意志消沉,甚至墮落。社會責任的壓力,競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現代社會不斷加快節奏所帶來的壓力是許多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當代大學生處在東西方文化交叉、多種價值觀沖突的時代,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選擇,大學生常常感到茫然、疑惑、混亂,心理失衡再所難免。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探討
1.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必要的心理調適技巧,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報告以及校內外傳媒,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對待各種心理問題,強化自助,尋求幫助,培養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積極緩解排除心理問題。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與教育,面向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緊密圍繞常見的心理問題分階段進行教育,讓學生從一進校門就能接受系統的心理教育,不僅能夠學習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而且學習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人際交往的方法等,以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有效緩解和消除心理困惑和壓力,增強預防和應對挫折的能力,磨練堅忍不拔的意志。通過電視、廣播、網絡、校報、櫉窗、板報等宣傳媒體,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專題討論,在校園內大力營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
2.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作用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應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常設機構,負責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并為每一位大學生設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健康調查和測驗,掌握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現狀和主要問題,分類進行心理輔導,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爭取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3.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大學生的心理衛生、心理保建工作
家長的言行舉止、家庭生活的各種問題,都會給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家長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密切的人之一,一般來說,多年來對兒女的撫養和共同相處使他們對兒女的了解勝于其他人,他們是影響兒的行為最強有力的因素。因此,教育部門應積極動員學生家長通過各渠道,參加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工作,讓他們在學心理健康維護工作中發揮應有的積極的作用。推行民主、平等、開放的家庭教育方式,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一方面,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摒棄家長制,注重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們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
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并要聯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力量。對待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也應采用寬容的態度來接納他們、幫助他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趙亮.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教育對策[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5):91-92.
[2]張嘯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對策[J].中國輕工教育,2006,(3):34-36.
[3]劉萍,方樂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03,(6):122-124.
[4]王統軍.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及其調適[J].中國成人教育,2005,(11).
- 上一篇:城區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推進人性化試點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