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思想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3 03:41:00

導語:輔導員思想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輔導員思想教育分析論文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學業問題

目前大學生在學業上的主要問題是:

1.學習壓力大。面對經濟和科技發展日益迅猛的今天,大學生認識到知識對未來人生的重要性,感到新知識的匱乏和缺少創新能力對未來前景的不利,同時由于大學校園是一個群英薈萃的地方,使很多學生喪失了優越感,處于緊張的學習氣氛之中,導致學習壓力增大。

2.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不足的主要表現是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缺乏社會責任感,求知欲不強,缺乏毅力,視學習為苦差事。有些同學因為沒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對專業缺乏了解不感興趣而導致學習缺乏熱情形成學習動力不足,有些學生甚至是迫于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在很無奈的情況下來到學校讀書的,自然缺乏學習的動力,當然學生不可避免的接觸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也會使其喪失學習的動力。

3.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進入大學后,大學生面臨的生活空間、生活節奏、生活內容、生活形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那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學,課堂上不專心聽課,或看小說、雜志或戴耳機聽音樂,課后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集中精力學習,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交往,是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與穩定的關鍵時期,他們熱切的盼望與人溝通,渴望被人接近與理解,但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有些同學人際關系不和諧,孤獨感加劇,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同學由于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缺乏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與勇氣,害怕與人溝通,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情緒問題

進入大學后,社會角色的換位引起許多的心理沖突,有些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及知識水平沒有達到正確調節自身的程度,使得他們獨立支配自己行為的要求與其行為結果相差甚遠,從而產生內心的痛苦和不安,易出現的情緒困擾主要有:

1.抑郁。主要表現為對任何事都悲觀失望、意志消沉、自卑內疚等。它出現的原因大多是客觀性的,如高考落榜、情場失意、入黨沒批準等,這種抑郁情緒在經過一段時間后,輕度的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但嚴重的往往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焦慮。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罪惡感的增加等,是由幾種情緒混合而成的情緒體驗。大學生入校后,有些同學發現大學并非是自己理想中的伊甸園,現實并非是像他們憧憬的那么美好,開始感到失望,過分擔心將來,緊張和焦慮過度,從而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

3.自卑。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不敢與人交往,不敢實踐,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華和進取的時機。自卑感產生的主要原因大致是由于缺乏社交能力,學習及戀愛遭受挫折,家境條件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4.冷漠。一般表現為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動于衷,漠不關心,既不與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閑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對學習成績滿不在乎,對集體活動不熱心等等。

二、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高校政治輔導員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者,高校政治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應當作為高校心理輔導工作的環節,即從心理健康的“輔導—咨詢—治療”三環節來看,高校政治輔導員主要負責輔導這個環節,適當地參與咨詢與治療環節。

1.認真學習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對其個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知識結構上,除要求其懂得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美學、哲學、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多一些心理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學生在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因為氣質類型不同,其心理活動特征也就不同。這樣,輔導員可以對不同的事情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使輔導員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工作更有針對性。

2.學會換位思考,做好學生的表率

面對學生成長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放下自己的參照標準,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所處的地位、年齡、知識水平、環境等方面分析所發生的事情,這樣就會對學生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寬容,考慮問題也會更周全、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要,解決問題時所采取的措施也更具有合理性,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對學生的幫助也更大。教師的工作藝術就是“敲門的藝術”,只要教師尊重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以熱心、真誠給每一個學生以成功的期待,那一扇扇心靈之門就會向教師敞開。

3.參與到學校心理咨詢和問題學生的心理治療工作

高校政治輔導員對一個班級負責,做好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特色,這種體制在做好學校咨詢工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優勢。一般情況下,高校政治輔導員在學生入學后會建立一個動態的學生信息檔案,在必要情況下,這套信息檔案可以成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對學生進行咨詢的必要補充。高校政治輔導員與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對問題學生的情況更是了如指掌,高校政治輔導員可以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提供更鮮活的一手材料,協助其做好咨詢工作。

總之,在接受整個大學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否得到滿足,決定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最貼近的教育群體,其輔導能力的高與低將直接影響著大學教育的整體水平,每個高校輔導員絕不能對心理輔導等閑視之。

參考文獻:

[1]龐元正.當代中國科學發展觀.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2.

[2]梁寶勇.從兩種咨詢模式看我國心理咨詢師的培養[J].心理科學,2004,27(6):1494-1496.

[3]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粵發〔2005〕12號).

[4]宋迎秋,曾雅麗,姜峰.變態心理學問題在高校心理咨詢中的定探究[J].中國校醫,2007,21(1):115-117.

[5]李華香,鐘向陽,余喜.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調查[J].青年.

【摘要】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式也應隨之改進,突出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心態,以迎接時代對他們的挑戰。因此,提高輔導員對心理輔導的認識,加強自身的心理理論修養,并以有效方式對學生施以心理輔導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