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4 06:55:00

導語:心理輔導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輔導分析論文

一、心理輔導重要性

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文化的發明、積累和傳播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發展。如核技術、新材料技術、新交通通訊手段,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促使今天的人生活在一個與以前很不同的物質環境中。物質生活方式的改革又導致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滯后,這兩者的矛盾和沖突使許多人感到迷惑、不適應。

1.人口密度增加,人際沖突增加

人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相關,經濟發展加速也使人口迅猛增長。在資源相對有限的前提下,人口增長會導致矛盾的發生。如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人際沖突、矛盾,有限的工作職位、晉升機會、居住、交通、教育、醫療容量,在多方面制造出一個個競爭“瓶頸”,增加了人們的危機感。競爭催生沖突,它使人經常處于應激壓力之下,使人的神經總是繃得緊緊的。

2.家庭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

傳統的家庭負擔著多種功能:生產、生殖、保護、教育、消費等,以這多重功能為紐帶,家庭結構得以牢固維持。現代社會里,家庭作為生產和消費的功能日益萎縮,其他一些功能也日益社會化(教育功能轉到學校,安全保護功能轉到保險、社會福利、公安部門),家庭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開始下降,家庭破裂、重組的比例增長,穩定性下降,這其中又伴隨著人們多少心理平衡被打破,又要有多少新的心理適應機能要產生?而現實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轉化,心理介入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視個性的和諧發展

現代社會中教育畸形變化,一方面,社會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個體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教育日益變成了職業教育、謀生教育。教育內容片面集中于知識、技能的傳授上。這與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愈來愈背道而馳。教育的畸形發展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產生大量的心理困難,學生以不健全的個性品質走向社會,造成長遠的適應困難。

4.人際交往減少,情感聯系淡化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溝通、人與社會的聯系大多依賴通訊工具、信息載體和大眾傳媒,借助于這些先進手段,人的信息半徑可延伸到很遠的社會空間,但另一方面,人生活的物理空間卻縮小了,人與人的直接交流也減少了。由于交往的方式越來越間接化,交往的內容也就越來越非個人化,以直接交往為條件的情感交流也越來越少。

5.價值觀念的變化

價值觀的演變是社會實際生活演變的反應。在近幾十年中,世界各大文化中都發生了巨大的價值危機和價值的嬗變。現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事業觀、愛情觀不斷變化,價值取向逐漸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在這多元化的價值觀中,能調劑人們心靈,使人保持心態平衡的人文價值觀卻在退化。越來越物質化的價值觀讓人很難再找出舒適、安逸、自在等的心靈休閑。取而代之的就是很多的心里分歧、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輔導的出現決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社會需要心理和身體都健全的成員來建設她。

二、心理輔導內涵

心理輔導是現代社會中一項特殊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助人活動。心理輔導是一項涉及人性、人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工作,專業性強、內涵豐富,有很多的學者對其有不同的解釋。盡管不同的心理學派對心理輔導的涵義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在輔導的一些基本問題上,并沒有嚴重的分歧和對立,都認為心理輔導是一種專業性的助人活動。輔導的顯著特點有以下幾點:

1.心理性

首先,輔導者的困難或問題是心理、行為方面的。例如:人際交往障礙、應付策略欠缺、焦慮癥或抑郁癥等。當然,許多心理困難與人的生活事件有直接關系,如離婚、訴訟、金錢等。但是心理輔導者關注的是人在面臨這些問題時的心理適應狀態,而不是告訴來訪者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離婚程序、怎樣打官司、怎樣賺錢等。

其次,輔導互動內容主要屬于心理學范疇。如幫助來訪者認識自己的環境條件,分析他行為的意義和有效性,設計生活目標及達到目標的行動方式。又如,探討消極情緒與認知評價的因果關系,幫助來訪者領悟其內在的動機沖突,指導來訪者克服不良習慣等等,都限于心理學范疇。

2.輔導的對象是正常人

對于愿意尋求和接受心理輔導的人群,應該界定為正常人,盡管他們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障礙,但是從他們主動或愿意接受輔導的舉動來看,他們是有理智甚至是很明智的,他們只是想通過一種途徑改善、提升自己的心理狀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這是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

3.輔導是一種人際互動

人際交往的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理智與情感的交流,這也是輔導產生效果基礎,因此在心理輔導中真誠、信賴、尊重是建立和諧、融洽、有效輔導關系的背景和條件,各種技術如果缺少這種背景,就很難產生積極的效果。

4.專業性

心理輔導是一個獨特的專業領域,它不僅限于單純的心理學學習,也不同于醫學學習,其中含有大量的自我體驗、接受輔導、實務訓練、實踐督導等內容,并且心理輔導對人性的悟性要求也很高,所以它是一向專業性很強的活工作。

三、心理輔導的道德準則

心理輔導是一項對人的心理進行干預的活動,所以對輔導者專業及道德規范上的要求是很細致也是很嚴格的。

1.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對當事人負責,維護當事人的最大利益是輔導者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則。

2.專業能力

在實踐上,輔導者要遵守兩個原則,第一,如實地向當事人介紹本專業的職能范圍,第二,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領域工作。

3.保密

在輔導和心理治療中,來訪者要袒露大量的個人信息,并通過診斷和測量產生許多有關來訪者的新信息,無論是什么內容,輔導中都應視為受助者的個人隱私,應予以保密。保密是心理輔導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道德和職業規范,輔導人員須自覺遵守,在需要解密時要特別謹慎。

參考文獻:

[1]林孟平.輔導與心理治療.香港:商務印館,1998.

[2]陶勑恒.小學生心理輔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連生.教育輔導原則和技術.臺北:大一書局,1985.

【摘要】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也相隨著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問題,期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人們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輔導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甚至成了人們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保健方式。本文就心理輔導進行粗淺的闡述。

【關鍵詞】淺談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