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培養與教育透視論文

時間:2022-12-19 10:24:00

導語:研究生心理培養與教育透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心理培養與教育透視論文

摘要:研究生不僅是國家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和管理科學的學術骨干力量,而且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數量的迅速增加給研究生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考驗與挑戰。在研究生的培養與教育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最為社會廣泛關注。本文系統分析和總結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深入探討了解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途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培養教育;研究生

在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和有關部門的廣泛關注,然而對仍處于學生階段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卻遠遠不夠,而且有限的關注僅僅停留在危機事件已經發生之后,這種滯后的關注并不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不斷被提出,顯然國內研究生教育與國際間的差距相當大,又因近幾年國內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原來面臨走向社會壓力的大學生,變成了今日面臨畢業和社會就業雙重壓力的研究生。這些變化對于還未完全承受社會壓力、只在學校生活中渡過了一二十年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更加殘酷的現實。隨著年齡的增長,研究生還需要承擔很多學習以外的各種壓力與沖擊,這些對于研究生的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同時也在考驗著我國現階段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可以想象,當前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將是祖國未來二三十年的主力軍,教育制度關鍵程度毋庸置疑。

一、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原因

1.研究生承受著各個方面的心理壓力

(1)學業壓力

雖然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樣是學生,但是在標準上完全提升了一個層次。在研究生階段十分強調獨立的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創新科研能力,除了完成一定數量的課程以外,大多數的學校都要求研究生在學習階段至少在學術期刊發表一篇文章,這對于經過一年專業課程學習只有1年多到2年時間做科研而且要面臨就業等壓力的碩士來說十分匆忙。而如果是博士研究生很多學校甚至要求發表SCI收錄的文章,以此作為衡量研究生畢業的標準,而根據教育部建設高水平學校的要求,很多學校更是不斷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畢業標準,這對于20多年學校生活還未接觸社會生活的博士生來說壓力劇增,為達到要求很多學生不斷延期,心理的負擔也因此不斷增加。

(2)就業危機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就業問題逐漸凸顯。研究生比本科生有著更高的素質和水平,也有著更高的就業期待值,而這往往與就業的現狀產生種種矛盾,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很多研究生不得不面對收入不高、門檻卻越來越高的尷尬,這也致使不少碩士畢業生因而選擇繼續深造,進而不斷加大博士畢業生的就業負擔。

(3)經濟負擔

雖然研究生早已過了經濟獨立的年齡,然而國內的現狀讓大部分研究生不得不仍然接受家庭的經濟支持。對于自費的研究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相當大;而即使是有獎學金的研究生也不能夠保證完全的經濟獨立;收入相對較多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剛剛才經過國家教育部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才得以獲得每月1000元的生活補助,如果加上學校和科研上的一些津貼,基本能達到獨立生活的標準,然而這對于將數年的青春歲月獻給科學研究、能創造更多科研價值的博士生來說也只是剛剛解決了溫飽的問題。

(4)人際交往與社會關系

研究生是社會中一個群體,雖然距接觸社會僅有一步之遙,但是大部分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范圍十分狹小。學習與科研的壓力讓研究生很少參與集體活動,溝通的范圍只限制在課題組、同學、親友等。

這樣單純而簡單的關系使得研究生不會面對未來社會上復雜的人際網絡,增加融入社會的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影響了未來的生活。

此外,研究生大多處在婚戀的最佳年齡期,基本都要面臨尋找伴侶或者組建家庭的問題。而這對于大部分精力投身于科研當中的研究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無法忽視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

2.高校與導師心理關懷的缺失

國家教育部為了考核高校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措施與效果,在高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及時處理大學生的心理疾病,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對于日益龐大的研究生隊伍,并沒有關注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應規定和要求。面對這一狀況,大部分高校只是通過輔導員等少數途徑建立起與研究生的聯系,而且大部分的溝通與交流也不是關注研究生個人的心理狀況。往往事態發展到緊急的地步才開始采取應急措施來善后處理,其實早已為時已晚。

雖然高校中普遍設立了研究生院,但是研究生院在對于研究生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上的幫助目前看來還十分不夠,遠遠不能滿足讓研究生安心于所學,放心去就業。如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不能得到緩解,就不能解脫研究生的負擔,不能讓研究生有一個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很多人以為對研究生的心理關懷就是與研究生談談心,交流交流感情,這樣做還遠遠不夠,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研究生的心理負擔。很多高校為了眼前的目標與利益,不斷更改畢業要求,以此來提高學校的學術成績,然而卻忽視了研究生的利益,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同時,導師對于研究生的指導不能僅局限于專業,還應該關心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各個方面。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不僅要學習如何科研的方法,更要學習一種科研的態度,只有在良好的心態下,才能夠做出好的科研成果。然而隨著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導師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有些導師也因為課題的繁重而疏于與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學生在科研遇到挫折時沒有得到及時地的指引,很容易造成心理負擔。

面臨個人和社會雙重壓力的研究生,往往會產生心理焦慮與不安,甚至更嚴重的心理疾病,與能夠藥到病除的其他疾病來說,心理的問題往往無法用藥物根治。面對研究生這樣高素質群體,這更增加了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如何保證研究生心理健康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解決途徑

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綜合性問題,它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而針對每一個研究生個體,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因此,如何處理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面對當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薄弱環節,應當從多方面著手綜合應對,多管齊下,才能見到成效。

1.全面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改變只重學業、不重心理的落后教育理念,從思想上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教育體系,使其規范化、制度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研究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普查開始,伴隨其整個研究生時期。高校應為每個研究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分類整理、管理,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排查,對在排查中有心理健康異常傾向的研究生加強監測和防預,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對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進行專業心理治療,“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各類慘痛后果。

2.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水平

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水平直接關系到此項工作的優劣成敗。由于研究生本身整體素質較高,所以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為專業的教育者。因此,各個高校應加大引進專業心理教育人員的力度,并加強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心理教育專業水平,使其更為科學的對研究生進行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指導。另外,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切實把“為學生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主旨,關心研究生的生活、學習,了解研究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和心理活動,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增強對研究生心理問題的敏感度,從實際出發對有心理健康異常傾向的研究生進行心理疏導,而不是簡單的說空話、打官腔、講所謂的“大道理”。公務員之家

3.提高研究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

據調查,相當比例的研究生普遍對心理健康認識存在偏差而重視不夠。他們認為心理健康問題離自己很遙遠,覺得心理咨詢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的。他們主觀而錯誤的把心理健康問題等同于“心理疾病”,而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小小的情緒和思想都屬于這個范疇。鑒于這種思想,一些遇到心理問題的研究生或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或怕別人說自己“有病”而不敢去進行心理咨詢,導致最后采用極端方式自行解決。因此,高校有必要、有責任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科學、專業、廣泛地宣傳,打破錯誤的舊思想,使研究生對自己的心理問題足夠重視起來,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合適的方法調理情緒,在需要的時候主動尋求心理幫助。

4.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內容和途徑

現在高校里的心理教育、咨詢內容和途徑過于單一,很多學校只有一個偏僻而簡單的心理咨詢室,遠遠不能滿足眾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基于上面提到的很多研究生本身不愿意去心理咨詢室等原因,這僅有的一個小咨詢室也往往是無人問津。所以,高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應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內容和途徑,例如經常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張貼心理健康宣傳海報,舉辦各種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型互動式活動,把心理咨詢從心理咨詢室這個小屋子里推廣出去,在各院系設立分咨詢點,將簡單的心理健康咨詢擴展到感情、事業、學業、社交等各個方面,讓更多的研究生更容易的、用更輕松的方式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

5.改善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環境

前文分析中提到,研究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是來源于學習和生活壓力,而學習和生活環境往往會影響人的心情,一個好的環境有自然緩解壓力的作用,因此改善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應在緊抓研究生課題、論文工作的同時,改善研究生的居住、研究條件,為經濟困難的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勤工儉學崗位,讓研究生們“有尊嚴的活著”,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高校還應多舉辦符合研究生喜好的人文社會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緩解學習和生活壓力,增強研究生的溝通和社交能力,擴大研究生的生活圈子,使其更多的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狀態,避免一個人“鉆牛角尖”,培養起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三、結束語

研究生隊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骨干力量,“少年強則國強”,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興衰。近些年來發生的研究生自殺和傷人的極端案件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重視和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高校以及全社會必須行動起來,齊心協力,共同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優秀研究生。

參考文獻

[1]王艷,房超.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7

[2]李思鐸,蔡建國.高校研究生心理問題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57~58

[3]張宏,張博.研究生心理問題分析與建議[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5(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