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構建綜述

時間:2022-02-19 11:14:00

導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構建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構建綜述

摘要:如何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是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實效的關健。本文闡述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涵義和建構原則,提出了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原則高校

同志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面對互聯網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涵義及主要原則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據傳播學原理和思想宣傳的理論,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掌握信息網絡傳播技術手段的基礎上,通過制作、傳播和控制網絡信息,引導網民(或受眾)選擇吸收正確的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侵襲,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是指在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中各構成要素由于某種機理形成的因果聯系和運轉方式.是基于網絡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聯結方式而建構起來的工作體制、管理規范和工作方式等。它涉及組織領導、陣地建設、監控管理,工作保障、網站吸引力等方面。

網絡思想教育運行機制的原則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形成的、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觀規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遵循的準則。根據信息網絡的普及和發展,以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應體現下列原則:

1、目的性原則。目的性原則是指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必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保持一致,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教育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堅持目的性原則,必須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來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斗。

2.科學性原則。任何有效機制,都是對事物發展內在規律的正確反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就要按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辦事。因此,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研究,不能簡單停留在感性經驗的層面上,必須科學總結經驗教訓和成敗得失,把功夫下在探索規律上,盡快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由經驗型向科學化的轉變,逐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3.整體性原則。目前,有的學者從功能出發,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包括政治導向機制、思想教育機制、道德規范機制、氛圍營造機制等;有的學者從管理角度出發,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包括領導機制、責任機制、保障機制、評價機制等。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應堅持整體性原則,既要考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也要注意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建設,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從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

4.民主原則。在網絡面前,不僅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信息接受內容和過程是平等的,甚至可能出現教育者所掌握的內容不及受教育者的現狀,從而對教師的權威地位帶來了沖擊。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改變以教育者自居、居高臨下的角色觀念,樹立民主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平等、誠懇的姿態與學生交流,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能正確地對待網絡,提高學生明辨是非以及對網絡各種信息能正確選擇、辨別、分析的能力,這是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始終要把握的。

5.重在建設的原則。重在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組織領導、總體規劃、陣地建設、信息監控、網絡建設等方面,這項工作總體上處于起始階段,應以積極主動、大膽探索的精神,邊利用邊建設,以建設為本。

二、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基本途徑

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其目的是為了探索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認為,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組織領導體制。高校要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同時防止一些人利用網絡傳播錯誤的思想和信息,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構筑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同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納入校園網絡建設的總體規劃.將網絡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進行規劃和部署。根據網絡技術的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需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和管理體制,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2.加強陣地建設。宣傳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必然去占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在網上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1)規劃和建設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要主題鮮明,目的明確,切實針對學生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和專業學習成才的有關問題,加以引導和幫助,不斷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積極利用BBS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通過BBS獲取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3)開展網絡心理咨詢。針對大學生對網絡的極大興趣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適時開展網上心理咨詢,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網絡的及時性、匿名性特點,更有利于心理輔導老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4)利用網絡開展“兩課”教學。讓“兩課”進網絡,就是將課程內容結構由線性設計轉變為網狀設計,這種設計能明晰呈現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及其聯系,給學習者一個較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這樣,既便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更新,又便于學生自主性和選擇性學習。同時建立相應的德育資源信息庫,拓展和升華課程內容,有助于學生探究式學習。網絡“兩課”教學方式通過發揮網絡的互動功能,可以增進師生的思想交流。

3.不斷增強吸引力。網絡的生命力在于活動,沒有了活動的網絡必然缺乏生機和活力。網絡具有交互性強、自由度高的特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展網絡談心,開展網絡設計大賽等有影響的活動,可以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點擊率是網站的生命,沒有點擊率,就沒有覆蓋面,也就沒有教育效果。借鑒商業網站的運作模式,保持網站內容的新穎性和趣味性是提高點擊率的有效途徑。

4、強化監控管理。網絡信息龐雜多樣,良芳不分,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建立他律和自律相結合的監控管理機制。他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規范網絡動作,加強對局域網、校園網的管理,充分利用現有的監控管理技術,建立信息進出校園網的“海關”,筑起信息防火墻,凈化網絡空間。自律主要是提高學生自覺、自愿的網絡道德意識,注重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注重網絡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提高自我服務意識,規范網絡行為,培養網絡道德自律能力。

5.完善保障體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統的有效運行,必須以一定的保障條件為基礎。一是隊伍保障:要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網絡技能和知識水平,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又熟悉網絡文化特點,能掌握網絡技術,在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二是物質保障。網絡信息化發展帶動了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高校應加大對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及時更新技術設備,加快校園網絡建設,加快普及校園辦公自動化,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