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19 11:17:00
導語:小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網絡化所提供的現實基礎上,其重要性日益突現。在注重網絡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效率的提高、范圍的拓展等優勢的同時,也應充分意識到網絡的飛速發展給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負面影響,這是我們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化作為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和價值取向。
高等學校是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的搖籃,綜合國力的提高,人才是關鍵。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是高校人才培養中一個非常重要、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組成部分。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對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技術、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高等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網絡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據傳播學原理和思想宣傳的理論,利用計算機網絡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知識,掌握現代化傳播技術手段的基礎上,通過制作、傳播和控制網絡信息,引導網民在全面客觀地接觸信息的基礎上,選擇吸收正確的信息,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信息網絡的出現及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給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條件、效果等方面都帶來了全新的變化和拓展。
(一)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基本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更多的是教育者一方把教育內容“灌輸”給受教育者。面對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手段和新一代青年大學生,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難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網絡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在網絡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一種引導作用,受教育者會根據自己的見解對教育內容提出置疑甚至反對,教育者對這些意見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再對受教育者進行引導教育。教育者根據教育過程中青年學生即時反饋的意見和見解,運用網絡手段耐心地引導學生,形成了網絡上的一種雙向互動式的“疏導”教育模式。我校在校園網中開設的教師社區便很好地發揮了網絡交互式特點,在雙向互動中受教育者的主動性、自主性得以加強,使得教育在充分交流中得以完成。
另外,網絡信息傳輸的形式已不僅是文字,還包括聲音、圖片、動畫甚至是圖文音像并茂的影視畫面,“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不僅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使傳統的教育模式面目一新。此外,在網上,每個人都有很大的自由空間,自主接受信息的意識越來越強,充分利用好網絡信息這一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的重要窗口,對于徹底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滯后現象至關重要。
(二)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運用范圍廣、傳輸內容豐富的優勢
巨大的速度優勢是網絡的重要特征。網絡使信息可以做到實時同步,這樣,國內外正在發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能夠盡快地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時獲知。相應地,教育者可以盡快地作出分析判斷,并通過信息的整理、,適時地把含有一定價值觀和導向性的教育信息加以發送、傳播,以影響、引導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也能盡早地通過網絡獲得有關的信息以幫助自己建立起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而決定相應的行為。這樣,通過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活生生的現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生命力,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和地位。
網絡具有廣闊的運用范圍。主要表現在,網絡不受時間、地理上的界限。交互式遠程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受教育者可以依據自身實際情況,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受到教育,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場所接受教育。借助網絡,受教育者可以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網絡上自由地向老師咨詢思想問題或與其它人開展思想交流和討論。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極大地得以加強。
網絡信息的傳輸內容非常豐富,它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衛生等各個領域,覆蓋面很廣,供全球交流與共享,使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對比和融合變為可能。從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視野,擴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
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總書記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重視和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面對計算機網絡這柄科技的“雙刃劍”,它在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在網絡上加緊對我們進行思想滲透和文化侵蝕
網絡作為一種全球化、開放性的虛擬系統,不僅為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形式擴展自己的空間和影響提供了便利,而且也為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形式斗爭提供了便利。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實施,為其達到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傳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用西方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去支配全世界,進而使其成為全世界的共同準則的目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據統計,網絡在語言使用上,英語的內容約占90%:在信息流量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占95%以上,而我國則不足l%;此外,在信息技術和軟件投資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平均每年投入高達6000億美元。由此可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基本壟斷了網絡上的大多數信息資源,繼而形成了以少數發達國家的語言、思想和文化為核心的全球傳播體系。這一體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服務于西方少數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利益,這勢必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和思想文化陣地形成干擾和沖擊,從而不利于青年學生接受和樹立優秀的傳統文化觀念、正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
(二)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和不可控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趨于復雜化
網絡的信息數量之大、內容之廣泛、層次之復雜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這些網絡信息中,不乏一些真實而有價值的信息,但一些虛假、庸俗甚至暴力、封建迷信的信息也在網絡上得以流傳,極大地擾亂了人們的視線。網絡資源共享,一方面使教育工作者可以獲取大量即時、全面的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另一方面,青年學生大多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別人的推薦或者是一種從眾心理來選擇所需要的信息的,他們在選擇信息時很少也很難對網絡上信息的質量及真偽進行甄別。還有一些青年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而忽視了現實的世界,荒廢學業,對他人漠不關心,患上了“網絡孤獨癥”等。這些負面影響的危害十分巨大,如不積極應對,它將會弱化甚至抵消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此外,過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精心篩選,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材料,向青年學生傳播含有特定內容的信息,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網絡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逐步脫離了國家、政府、學校、教師、家長等權威的控制,網絡信息的內容與教育工作者所宣傳灌輸的信息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這難免會引起青年學生在思想上產生疑惑,造成是非觀念模糊,也會給思想教育工作帶來難度。
(三)網絡上社會責任感的降低。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網絡在乍興之初,尚未形成統一的網絡倫理標準和國際間通用的網絡法規體制;再加上網絡活動極具隱蔽性,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很難受到約束,由此使得人們在網絡中的行為更具有隨意性;可以恣意做出有悖于倫理甚至法規的事情。這種社會責任心的降低,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難以通過教育對青年學生的行為加以引導與控制。
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要想在網絡思想斗爭中站穩腳跟和取得勝利,贏得未來,贏得青年,就必須充分發揮信息網絡技術的優勢,借鑒和吸收網絡文化中的積極要素,揚長避短努力開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建立“網絡陣地”,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當前,針對一些國內外敵對勢力運用網絡對我們進行思想滲透和文化侵蝕,我們采用法律手段和技術手段加強防范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例如,加強對網上不良信息的過濾,加快規范網絡新聞的進程,逐步形成有效的網絡信息“把關人”等;同時,還必須建立和壯大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建立具有鮮明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的思想教育網站,使青年學生隨時在網上都能獲取豐富的思想教育資源,接受生動形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教育,徹底扭轉我們在網上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斗爭方面的被動局面,摧毀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圖謀。
(二)借助校園網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目前,大多數高等學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絡,校園網絡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載體,它不僅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動力,而且對青年學生新思想、新觀念、新行為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
要把校園網絡作為青年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平臺,一方面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教育工作者也要走進“聊天室”,和青年學生進行網上對話,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不斷增強思想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另一方面,要把校園網絡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開展網絡教學工作,例如網上課件,網上答疑等。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掌握較為豐富的網絡技術知識,如Internet技術、WEB網頁制作技術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制作水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頁的可讀性,做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建設和運用的層次。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時代所創造的機遇和提供的條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以適應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并盡量克服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使我們充分享受網絡信息所帶來的進步性和優越性。
- 上一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構建綜述
- 下一篇:讓逃課學生重回教室的原則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