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網絡偷拍視頻的網民心理
時間:2022-04-12 11:23:00
導語:透析網絡偷拍視頻的網民心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歸類并整理有關網絡偷拍視頻的定義和類型的基礎上,深八分析了網民觀看網絡偷拍視頻的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
關鍵詞網絡偷拍視頻網民心理窺私心理
“偷拍”這個詞大量地運用在新聞采訪領域,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重要報道(特別是負面報道)中,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21世紀以來。數碼電子類產品日益普及:手機的拍照與錄像功能日臻成熟。數碼相機體積縮小的同時功能不斷增強,針孔式攝錄機的成本逐漸降低,與此同時,隨著Web2.0相關概念及技術的發展,在網絡中信息也變得越來越容易。在這個被稱為“自媒體”。的時代,“偷拍”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除了慣常狗仔隊對于明星人物的偷拍,許多一般人物也成為了偷拍的對象,大街上的一個不雅舉動,僻靜處的一個親密動作等等,都有可能成為網絡的熱門點擊。因此,有人喊出“我們正在遭遇一個全民亂拍的時代”。
一、網絡偷拍視頻的基本概念
1.網絡偷拍視頻的定義
“偷”在漢語字典中有“竊取;行動瞞著人;秘密、暗地里”等解釋。而“拍”在漢語字典中有“攝影”的解釋。那么,“偷拍”顧名思義就是“暗地里攝影”。在中國百科網上,“偷拍”是指不被對方或周圍注意的情況下拍攝,未經事主同意,不論采用針孔攝影機、極長筒遠攝相機、數碼相機、手機還是其它手段。在百度百科的詞條檢索中,“偷拍”是指一種拍片方法,指在真實狀況中拍攝真實的人物,而被攝影者并不知道有人在拍攝他們;是利用事先設置好的掩體或用特殊攝影機不讓被攝對象發現的拍攝方法;是一種非正常的拍攝方式。
結合以上概念,筆者將網絡偷拍視頻定義為:未經當事人同意,在當事人未知的情況下利用各種手段所拍攝的,并在網絡上傳播的視頻。該定義包含三個關鍵點:一是未經當事人同意,二是當事人不知道,三是在網絡上傳播。該定義可以將冠以“偷拍”字眼的當事人自拍或友情拍攝的自制視頻區別開來。
2.網絡偷拍視頻的分類
網絡偷拍視頻因為內容比較龐雜,因而,專門的視頻類網站在對其進行分類時,往往也比較隨意。比如土豆網的分類頻道達13項之多,包括影視、播客、娛樂、汽車、財富、女性等等,對于網絡中的大部分偷拍視頻,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特定場所的偷拍視頻
網絡偷拍視頻中有一大部分是關于場所的拍攝,熱門場所一般具有隱秘性,不會在日常生活中光明正大的曝露,多數民眾對其,有窺視的欲望。除了個人的居身之所——家之外,廁所與試衣問往往是個人曝露身體隱私部分的公共場所,因此也成為偷拍的首選之地。此類視頻特點是固定鏡頭、長時間拍攝。
(2)特定人物的偷拍視頻
網絡偷拍視頻中另有大部分是關于人物的拍攝,可分為知名人士與普通民眾,其中多數為女性。知名人士中的娛樂明星一直是偷拍視頻的熱門主角,比如2006年。香港歌手阿嬌在試衣間被偷拍的事件。關于娛樂明星的偷拍視頻,一般網絡點擊率都非常之高。除了娛樂記者外,普通人也樂此不疲。隨著普通民眾的加入,偷拍也將視角轉移到日常生活中普通民眾的身上,女性特別是美女往往成為偷拍的主角,如“公交車上的美女”等網絡偷拍視頻。
(3)特定事件的偷拍視頻
該類視頻的拍攝往往與一件事情有關,可預測性較低,新穎性較強,偶然性較大,是網絡偷拍視頻中的新鮮血液。如“家邊巷子小學生集體抽煙”等等。除了揭露一些社會丑態,此類視頻中也不乏有一些積極向上的偷拍視頻,如“一位美眉公交車上主動讓座”;另有一些有警示意義的視頻,如“公交車上小偷偷竊手法全過程”。此類事件偷拍視頻的特點是遠距離調焦拍攝,能如實反映生活百態,因為通常事發偶然,因此,這類視頻多用手機拍攝,畫面清晰度比較低,但由于這類視頻內容豐富,且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越來越受到網民的關注。
二、網民對于偷拍視頻的一般心理
一般心理就是網民行為的表層心理動力,多數是可見的,也是正常的,不隱晦復雜。這類心理是網民作為人類所具有的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顯現出來的一種常態心理。主要有以下三類心理:
1.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內驅力,它是指個體在遇到新鮮的事物或新的外界條件下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應。人們對新鮮的事物或現象有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它是行為的一種內在的心理動力。好奇心是由外在的刺激而引起的·因而其強弱程度也與外界刺激的新奇性和復雜性相關。刺激越新奇越復雜,個體的好奇心理越強。
19世紀70年代的《紐約太陽報》編輯主任約翰,加特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充分顯示出人們在接受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獵奇心理。而網絡偷拍視頻正是觸及平常生活所不能見到的領域,為網民提供了一個新鮮的視野。好奇的本能促使網民觀看網絡偷拍視頻。好奇心理涉及的范圍很廣,影響面也很大,它只能是網民觀看網絡偷拍視頻的最一般心理,也是部分網民用來對自身行為解釋的最好借口。
2.娛樂心理
現代社會越來越嚴峻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帶給人們越來越大的壓力,使得人們有極強的娛樂需要。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互聯網的娛樂功能居于首位。由于娛樂需要的日益重要,現今的媒體多呈現一種娛樂化的趨勢。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寫道:“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稱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使我們成了一個娛樂之死的物種。”當然,全面娛樂化值得我們警惕與重視,但是娛樂對人們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網絡偷拍視頻就包含了很多娛樂因素。如“偷拍湖邊風騷的紅衣女子”,該視頻記錄了紅衣女子在湖邊的怪異行為。充滿了喜劇效果,然而這又是真實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是喜劇演員的表演,就更顯喜劇張力。
3.求知、探索的心理
求知、探索的心理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希望知道更多,獲得更多信息、知識,探索更多自然與社會未知領域的心理現象。求知心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心理,是物種在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基本能力傾向,它可以幫助人們在獲得足夠多信息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為和其他諸如心理文化等的發展進行合理定位。信息、知識是四面八方的,同時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網民正是基于這種心理觀看網絡偷拍視頻。
如“偷拍公交車偷竊全過程”這個視頻,網友可以從中知道小偷一般是如何下手行竊的,使人們更加注意財產的安全。
三、網民對于偷拍視頻的特殊心理
英國學者丹尼斯·麥奎爾提出:“受眾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的需求和興趣來加以解釋。也可以認為,一個人接觸媒介,是基于個人的需要,懷有某種動機的,他主動使用媒介內容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網民觀看網絡偷拍視頻也
是懷有某種動機的,前文提到的一般心理就是網民的表層動機。特殊心理則是網民的深層動機。,表層動機往往是符合社會規范的、公眾能夠認同的、個體在明確承認后不會引來非議的接受念頭或態度。而深層動機是一種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甚至是連本人也不清楚的接受傾向和意念,它往往包含一些為正統的社會觀念和道德規范所不容的因素。
1.窺私——潛意識引發的深層動機
偷拍視頻之所以能夠吸引眼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內容暗合了網民潛意識中的深層動機。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人的精神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也譯為無棗識)三層。潛意識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進入意識層面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懼等。
網絡中點擊率居高不下的一些偷拍視頻。比如:“實拍鄰居少婦在家換衣”,正是因為契合了網民窺私心理,成為頗吸引眼球的熱門話題。
2.觀看——作為心理動機的行為表征
“人類看似自然的觀看行為,其實是復雜的文化行為”如果說窺私是每個人潛意識中一些原始沖動和欲望的反應的話,那么“觀看”可以說是把這些心理動機顯性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
用我們的眼睛來觀看他人的私事,雖然這個“觀看”。不是光明正大的;這個“私事”,不是他人愿意暴露的,但這種“敵明我暗”的形式可以讓觀看者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與此同時。偷拍視頻中“被觀看”的對象基本上都是受害者,多數承擔著隱私被侵犯、生活被打擾、名譽被損害等風險。當“觀看”的對象是名人時,這些名人隱私的公布于眾,會直接將名人從“神壇”的位置上拉下,顛覆了原來大眾與名人的關系。如果所曝露的隱私是負面的,這種原本的崇高與權威在一瞬間被粉碎并且徹底崩潰的毀滅將會為普通民眾的心靈帶來極強的快感;當“觀看”的對象是一般民眾時,“觀看者”通過對最普通大眾隱私的無聲瀏覽,在“看與被看”的行為模式中,把滿足建立在他人不自知的展露上,達到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狂歡。
3.從眾和叛逆——觀看行為的心理釋放
盡管窺私是人類普遍的弱點之一,不應該偷窺的道德觀念依然對人的行為有抑制作用。然而在網絡中。這類偷拍視頻更容易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網民極易在從眾和叛逆心理的支撐下,對這種有違道德的行為獲得心理上的釋放。
所謂“法不責眾”,對于網絡所形成的聚集。因為缺乏明確的指向性,在匿名性的掩護下,網民的這些行為幾乎可以不承擔任何道義上的指責。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也為這一觀看行為的尋得了心理壓力的釋放。在傳播過程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評價相反型,即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現象和問題持相反性的判斷。二是情感相悖型,即與多數人對待事物的情緒情感相背離。三是行為逆反型。即采取與多數人截然相反的行為方向。
網絡偷拍視頻的被關注,正是網民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公共作用下的結果。一方面人們更加自我,更加獨立,另一方面,高度依賴于技術手段的人們,又前所未有地渴望與他人交流溝通,對他人的生活方式、習慣或者細節都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人們想通過觀察他人來了解自己。這就為網絡偷拍視頻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土壤。
- 上一篇:小議女大學生心理障礙誘因分析對策
- 下一篇:漫談我國施工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