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結構調查
時間:2022-04-12 11:36:00
導語:透視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結構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壓力心理的教職員工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結構與特點。方法自編幼兒教師工作壓力問卷進行測查。結果對302人的調查結果進行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6個因子,分別為自我期望與工作條件、工資福利待遇、幼兒園組織氛圍、社會地位與社會要求、幼兒與家長、工作負荷;并且不同群體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結構上存在著差異傾向。結論自編問卷提取的6個因子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幼兒教師工作壓力在編制、職稱、教齡和年齡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有研究表明,工作上的持久壓力會嚴重危害教師的身心健康,由此不僅會導致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降低,還會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目前學術界對教師的工作壓力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關注,并且對不同層次學校教師工作作了一些探索,但幼兒教師工作壓力方面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了解當前我國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結構及特點,對進一步深入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狀況和有效開展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本研究采用先分類再整群抽樣的方法,分別從四川、山西、廣東、遼寧、安徽5個省選取部分幼兒園教師作為被試,整個調查采用團體施測的方法進行,最后的有效被試共302名,其中有無正式編制的教師分別為140人和162人;從沒有職稱N4,教高級職稱人數依次為155、11、18、67、50人;教齡1-3年、4~9年、10年及以上人數分別為139、38、125人;年齡在17-22歲、23-30歲、31歲以上人數分別為119、71、112人。
1.2方法采用幼兒教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該問卷系自編問卷,包括43個條目,采用5點記分的方式,用于對幼兒教師的整體工作壓力進行評估,份數越高,表明工作壓力越大。經檢驗,總問卷及6個維度的信度指標分別為0.91、0.90、0.90、0.90、0.88、0.88和0.90,表明其信度較好。1.3統計分析統一集體測試,采用SPSS11.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
2.1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結構為探討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基本結構,我們對調查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經方差極大旋轉后按征根>1的標準共提取出6個意義的因子,通過對各因子中項目意義的分析,我們將這6個因子分別命名為:自我期望與工作條件、工資福利待遇、幼兒園組織氛圍、社會地位與社會要求、幼兒與家長、工作負荷。將小于0.35的載荷剔除后這6個因子對總變異的解釋率分別為:45.648%、4.473%、3.742%、3.420%、2.801%、2.355%,累積解釋總變異62.438%。本研究發現,不同群體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結構上存在著差異傾向。
2.2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編制差異由表1可知,通過對不同編制的幼兒教師工作壓力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編制的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個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其平均數可知,非正式編制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各個因子得分都明顯高于正式編制的幼兒教師。
2.3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職稱差異由表2可知,通過對不同職稱幼兒教師工作壓力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職稱的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個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其平均數可知,未評職稱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分最高,其次依次為二級職稱、三級職稱、高級職稱、一級職稱幼兒教師。進一步多重比較發現,未評職稱教師與一級職稱教師、未評職稱教師與高級職稱教師、二級職稱教師與一級職稱教師工作壓力在部分項目或全部項目上均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他不同職稱間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各個項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教齡段差異由表3可知,通過對不同教齡段幼兒教師工作壓力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教齡段的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個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其平均數可知,教齡在1~3年的教師工作壓力各個因子得分最高,其次為教齡在4~9年的教師,得分最低的是教齡在10年及以上的幼兒教師。進一步多重比較分析,教齡段在1~3年和4~9年的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他們分別與教齡段在1O年及以上的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分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年齡段差異由表4可知,通過對不同年齡段幼兒教師工作壓力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個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其平均數可知,17-22歲這一年齡段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分最高,其次是23~30歲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得分最低的是31歲及以上這一年齡段的教師。進一步多重比較發現,各年齡段的教師其工作壓力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編制差異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編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非正式編制的幼兒教師工作壓力明顯高于正式編制的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這可能是由于非正式編制的教師由于收入少、沒有評定職稱的資格,工作不穩定,隨時有被淘汰的危險,因而壓力較大,這與后面對不同職稱的幼兒教師的調查結果相互印證,可能與非正式編制的教師沒有評定職稱的資格有關。
3.2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職稱差異本研究發現,不同職稱的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造成未評職稱教師壓力最高的原因有二個方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們大部分是非正式編制的教師,由于收入少,沒有評定職稱的資格,工作不穩定,隨時有被淘汰的危險,因而壓力較大。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在未評職稱的教師群體中,除了非正式編制的教師外,就是剛走上工作崗位還沒有評定職稱資格的教師,這部分教師由于剛走上工作崗位,處于入職初期階段,對幼兒園的工作環境、對自己的工作等還處于適應時期,因而工作壓力相對較大,這正好也與對不同教齡段的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調查結果相互印證。
3.3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教齡段差異研究表明,不同教齡段的教師在工作壓力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隨著教齡的增長而降低。每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周期規律,幼兒教師也不例外,但由于社會對幼兒教師年輕化的期望,使得幼兒教師職業生活周期與一般教師及
其他行業有所不同。對幼兒教師來說,職業生活周期體現出這樣一些特征(1)職業生活中的黃金時間短,一般在工作后6~10年間。(2)職業生活中衰退期提高,幼兒教師職業生活的衰退期和正常生理年齡差距較大L3J。從幼兒教師職業生活特征來看,教齡在1—3年的教師還處于入職初期階段,他們剛走上工作崗位,對工作環境及工作本身的熟悉程度和駕御能力較低,因而他們的壓力要大一些,而教齡在4~9年的教師由于他們正處于其職業生活的黃金期,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常常被委以重任,因而壓力也較大,而教齡在l0年及以上的教師基本上進人了其職業衰退期,工作上一般不再委以重任,因而相對而言壓力要低一些。
3.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的年齡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在工作壓力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或許是由于22歲以下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與他們對工作本身及工作環境的不適應和缺少工作經驗有關。而23-30歲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工作上有了豐富的經驗,與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相比,她們的溝通、協調、自我調節能力也比較強,因而,來自于工作方面的壓力相對要小一些。31歲及以上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基本上步入了老教師的行列,一方面對工作已得心應手,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的職業成長已接近頂峰,心態趨于平和,因而處于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壓力相對較小。這一調查結果與對不同教齡的教師工作壓力的調查結果趨于一致。
本調查結果與以往研究成果不同之處在,對于不同群體幼兒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和研究結論不盡相同。我們認為原因可能跟樣本來源有關。本研究的樣本是從全國按東西南北中分別抽取5個省的某些地區的一些幼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而靳岳濱、李生蘭的樣本主要集中在武漢、上海這些大城市,地區差異可能對不同群體的幼兒教師壓力存在著影響。
- 上一篇:醫院院長競職發言材料
- 下一篇: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的立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