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對策詮釋
時間:2022-07-12 11:14:00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對策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規模、人數、發展速度、資金與物資投入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隨著高職生在校人數和畢業人數的急劇上升,高職生因心理健康引發的惡性事件,乃至學生自殺案件也時有發生。研習和探求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已經成為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心理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擔的歷史使命。
一、我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成因分析
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形勢喜人。從2005年起,高職教育已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數、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急劇上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并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然而高職院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學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也日益增多。這表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令人擔憂,存在著如下不利因素的影響:
1、學科因素。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其大多數理論主要借鑒的是從美國高校引進的心理輔導初期的矯正模式,多停留在行為研究與心理分析的表面。至于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工作更顯不足,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對學生進行生理健康教育、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簡單地看做是“后進學生”和“問題學生”而不是全體學生、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政治理論教育的現象。
2、協調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學校單方面能做好的問題,它需要社會、家庭的共同參與。良性的社會競爭與投入,良好的家庭引導與配合,正確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這三者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穩步前進的砝碼。遺憾的是,目前學校、社會、家庭缺乏統一行動,沒有很好地協調,致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單打一的狀況,很難順利地開展下去。
3、師資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嚴重不足,教學資源發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師資來源于普通教師隊伍,以普通教師兼職為主,由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醫學等方面的力量構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不平衡。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上明顯好于經濟落后地區,區域間差異較大。就上海和廣州而言,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和講座,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和網站。而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大多數高職院校雖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開課率較低,水平相對落后,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較差,投入較少,形式單一,方法傳統。在同一區域里也存在院校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有的院校重視,有的院校忽視;公辦高職院校較民辦院校要好,示范性高職院校較其他院校要好。
4、教學因素。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使高職生能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能。但這種純理論的講授往往是枯燥的、單調的、乏味的,大多數學生對這樣的純理論教授根本不感興趣,很難說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作為高職心理教育的研究應該探尋更多靈活的、生動的、切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也過于單一。不少高職院校都將心理健康教育單純地理解為心理問題教育,這是不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與方法,還應該涉及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關系、生活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相關內容。
5、經費因素。經費投入不足是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國家要求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不能低于人均10元,但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達不到平均水平。
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上來說,心理咨詢需要相應的時間、空間、材料和人員,即必要的軟件和硬件措施,都依賴于教育經費的投入。
二、做好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分析
1、要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國家要成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宏觀指導各高職院校的工作,并進一步深化理論研究,探尋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職心理健康理論。要組織和鼓勵開展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研究,要克服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體分散、教材編寫各自為政的局面,全面規劃和領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院校評估體系,并不定時地抽查執行情況,以保證國家的政策能落到實處。各高職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到重要的位置,要由院長牽頭成立專門的教研室,建立心理咨詢室。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要在財務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要在院校內部形成多級預防體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普查、抽查、排查;要多層次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輔導員或班主任主導、教師輔助、教輔干預、班團干部協調的嚴密的學校危機管理機制。
2、要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首先要改變一個觀念: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學校的單方面行為,不是教師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做到的,這一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其次,要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克服腦海中存在著的對職業教育的偏見。第三,要做好高職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第四,學生家長與學校要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形成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3、要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首先,高職院校要強化硬件建設,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要建立符合國家標準、功能齊全的心理健康咨詢室。其次,要重視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專業性。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明確要求:各高校要按在校學生的3000-5000:1的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教師。
4、要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目前,課堂教學是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多數是以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為主,在形式與內容上比較單一。我們要探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內容。在形式上,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座談會、“心靈雞湯”校園欄目、社團活動、班級戶外活動、校園競技活動、主題班會、心理健康知識搶答賽、心理電影賞析、相關心理健康的選修課等,來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強化心理承受能力,緩解心理壓力;在內容上,我們要盡力選擇那些與學生實際緊密相關、喜聞樂見的事例或者案件、影片等,要將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各種有趣的形式傳遞給學生。
5、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資金投入
經費是確保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我國高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為每生每年不低于10元,為此各高職院校要在財務處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經費,要將此款納入財務預算中。只有資金到位,才能保障硬件到位、人員到位、設備設施到位。
總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是各高職院校不容忽視的工作。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這塊蛋糕,才能為社會輸送高技能、高素質的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 上一篇:農村信用社理事長履職報告
- 下一篇:高數項目化技術的運用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