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作弊現象理性剖析

時間:2022-12-12 04:52:00

導語:考試作弊現象理性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試作弊現象理性剖析

論文關鍵詞:考試作弊特點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論文摘要: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在各類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嚴重影響著學校的校風學風建設。高職學生由于入學基礎、學習方法等原因.對基礎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的適應性、成效性較差。因此,考試作弊的現象較為突出。本文通過理性分析近年來高職學校學生考試作弊的特點及產生原因,以探尋減少學生考試作弊的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從1999年開始建立,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著具有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的新生力量。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在職業規劃、研究方向等方面有著本質區別。因此,在教育、教學開展方面也應具有自身的特點和方式。但是.高職學生由于入學基礎和學習自覺性差、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對基礎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的適應性、成效性良莠不齊,導致考試作弊現象在高職學校學生中表現日益突出,雖然學校教育管理部門早已對此現象引起了高度重視,并采取了許多有力措施,但考試作弊仍屢禁不止。目前.考試作弊已成為高職學校學生教育與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考試作弊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更有甚者會影響學校的學風、校風建設以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也為社會誠信道德觀念的建立和發展埋下了種種隱患。

一、高職學校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特點

(一)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思想惰性和認識誤區

通過對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調研,我們發現現階段高職學生對考試作弊行為的看法實在令人擔憂。不少學生都認為“我們是學習技術,不是學習理論所以考試作弊沒什么大不了的,何況別人都在抄”,“我擅長實踐操作,不擅長死背書本,所以只有作弊”,“什么誠信不誠信的,只要能過關,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多學生沒有把考試作弊同個人的誠信做人、思想道德、刻苦努力才能學到真本領這個道理聯系起來.不認為“作弊可恥”。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作弊被抓住只是運氣不佳.并不以作弊為恥。

(二)作弊范圍廣泛

近幾年學生作弊范圍較之以前有所擴大,在調研中我們分別從作弊行為的橫向和縱向角度對作弊行為進行了分析。得出目前考試作弊從學生數量和作弊課程數量等橫向角度分析主要表現為:一是作弊學生范圍廣。以往是部分高年級學生才伺機在考試中作弊。而低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在逐漸熟悉和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對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和作弊的危害有所畏懼,考試作弊的情況相對較少。而現在許多剛入校的學生由于入學知識基礎差,不能很好地適應和對待大學的學習,或視學校的規章管理制度于不顧.作弊行為逐漸成為常態。同時,不僅學習差的學生為了通過考試挖空心思,連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為了獎學金、入黨也會鋌而走險;二是作弊課程門類多。高職學校都會開設一些公共必修課程,學生多認為課程與本專業不相關而出現厭學和抵觸情緒,平時不用功,為通過考試而作弊。現在還發現許多專業基礎課程也存在考試作弊,這些課程的學習本應是學生為適應今后社會發展需要和增強社會競爭力而必須掌握的專業基本知識。而許多學生卻連最基礎的專業課程都不能認真學習,為蒙混過關選擇在考試中作弊。從縱向角度分析,主要表現為各級各類考試中都存在作弊。以往學生多在學校內部組織的考試中作弊。雖然這樣的考試作弊被發現也將面l臨無法畢業危險,但還是有很多學生為通過考試鋌而走險。但近年也發現,在國家、社會組織的各級各類考試中如專升本考試、四六級考試、公務員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會計資格考試等,學生作弊事件也時有發生。

(三)作弊手段復雜

現今學生考試作弊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使監考老師防不勝防?,F在比較常見的有:交頭接耳;傳遞答案;偷看教材、筆記;將考試相關內容寫在手上、桌面上或是鉛筆盒等文具上:微縮復習資料;利用手機短信傳遞答案,甚至利用隱形耳機、針孔攝像頭等高科技產品.有預謀、有組織地進行作弊。

二、高職學校學生作弊行為的原因分析

(一)各種環境的復雜性是作弊現象出現的基礎性原因

首先,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目前,我國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轉型期人們對傳統的懷疑、批判,使得傳統的價值觀念、意識系統崩塌,以“利”為目的逐漸主導了人們的行為和觀念。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誠信缺失成為我國社會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整個社會各領域的諸多不誠信現象,讓置身于象牙塔中的學生們認為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誠信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生存手段。這逐漸導致大學生們失去對不誠信行為的恥辱感,對考試作弊行為也不以為恥。

其次,家庭環境的教育缺失?,F在的大學生已基本是“90后”。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家庭把子女的學業教育問題看做是家庭生活的頭等大事,望子成龍也是大多父母慣常心態。學習、生活、就業已將整個家庭的資源占用殆盡。但在注重對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時,許多家長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道德教育、誠信教育。更有甚者,部分家長自身許多不道德、不誠信的行為使孩子從小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對“是非”“對錯”失去了正確的判斷。

再次,“讀書無用論”的負面影響。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迅速推進和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額的教育費用、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目益突出。尤其是近兩年,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非常突出的一個社會問題。例如,就陜西省而言,各類高校數量150所,居全國第3位,其中近一半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職學校每年畢業生近10萬.就業率僅7%左右。2009年更是一個高峰期,全省高校畢業生30萬,高職學校學畢業生1O多萬,其中女生占1,3以上。在調研中經過與學生的交談,我們發現許多高職學生深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學習。很多學生都覺得“上大學畢業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大學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他們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讀書就是“混日子”.“混一張文憑”,因此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平時不用功,上網聊天玩游戲,到考試時,因面臨無法畢業、退學等壓力的影響,只能通過考試作弊的手段蒙混過關。

(二)學校教育管理的不適應性是作弊現象出現的客觀性原因

首先,教學和課程設置不合理。第一,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由本科院校聘請而來,固然本科院校老師有豐富的經驗和理論基礎,但是這也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高職學校是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應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實踐和技能的培養,本科院校老師在這方面恰恰是比較薄弱的。這就使很多高職院校辦成了“本科壓縮型”教育模式.也使學生無法適應教學和課程的設置而走上作弊的險途。另外。目前一元化的課程體制忽略了學生的智力、個性、興趣以及能力水平的差異。在一元化的課程體制下,學生學習統一的課程.不論學生思維水平的實際情況如何,都在同一層次上進行教學。嗵應這種體制的學生在考試中可以獲得好成績.但對于不適應這種體制的學生.因為不愿意承擔無法畢業的風險.就選擇在考試中作弊;第二,某些課程或內容陳舊,不能適應職業技術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或與高職專業聯系不大,使學生覺得“學無所用”,“學非所用”,因此對課程失去學習的興趣而產生抵觸情緒。其次,考試制度的因素。當前,高??荚囋诳荚囆问?、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潛在地鼓勵了種種作弊現象。四鍘如,在考試形式上,形式單一,多以閉卷筆試為主要考核方式,這些重記憶而輕理解的考題往往比較容易作弊;在考試內容上,某些課程死記硬背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對于同一老教授的同-VJ課程來說,近幾年出的試題內容多有重復,這就又給了學生可趁之機;在考試方法上。不少高職學校對學生的考核仍多以期末考試為主要依據,而且考試多以筆試為主要形式。平時不用功的學生為爭取過關只能冒風險考試作弊。

再次??紙黾o律執行不嚴。在考試的巡考過程中.我們發現監考人員不認真負責,對考場紀律要求不嚴,也是考試作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學生思想、心理的不成熟性是作弊現象出現的主觀性原因

第一。精神缺失。高等教育大眾化使更多的學生有了上大學的機會,但與過去相比,大學生的總體素質下降了。在某種程度上,當代的一些大學生存在著精神缺失。具體表現在:一是基礎文明水平退化。大學生的整體形象扭曲,在文明修養方面亟待補課;二是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二元化,現實生活中有些大學生知道什么是道德,但是在付諸行動時言行不一,他們一方面痛恨社會上的不道德現象。另一方面卻隨波逐流、同流合污;三是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個人本位的價值選擇得到廣泛認同,不再習慣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卻更樂于定為“我的”人生目標,個人功利色彩明顯。

第二,僥幸心理。這種心理主要是由于某些監考老師的不作為和學生希望不勞而獲。學生為了及格,爭高分,獲得榮譽或得到獎學金而抱僥幸心理,希望通過考試作弊等不誠信手段達到目的。

、

第三,從眾心理。有的學生看到平時學習不努力、學習不如自己的學生,通過考試作弊反而取得了比自己高的分數,產生了強烈的不平衡心理,認為“自己一學期的努力學習比不過人家考試時的小動作”,嚴重挫傷了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

三、杜絕高職學校學生作弊行為的對策分析

(一)加強誠信教育和宣傳.引導大學生誠實做人。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他們的成長容易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利用各種各樣的輿論宣傳手段。積極倡導公平正義的社會理念和誠信友愛的社會風尚。對社會上各種投機鉆營、盜竊詐騙等不法行為進行揭露并給予堅決抨擊。對誠信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使大學生真正了解只有通過踏踏實實的勞動,才能獲得豐碩的果實,而投機取巧最終只會害了自己。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深刻認識誠實守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在學生中形成以“考試作弊為恥”的良好風氣。

(二)改革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應當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和自身專業的特點.設置一些與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專業發展聯系緊密的課程,突出實踐教學重點。同時,更新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能及時反映相關學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此外.改革落后的教學方法,采用如實訓基地教學、企事業單位實習、社會實踐等靈活的實踐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增強職業技能水平的以實踐為主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知識

(三)完善考試制度。應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考試制度。盡可能以實踐、實驗考核環節為主,以試卷考核為輔。在試卷考核方面,可以探索采用多樣的試題形式,著重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以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四)防止作弊,齊抓共管。首先,要加強監考力度。對監考老師加強管理,使他們了解自己在監考時間應有的態度和職責;其次,要加強考場巡視。成立巡視組,在考試時加強對考場的巡視,加強對監考老師的監督和管理,及時糾正并規范不符合考場要求的行為,嚴肅考場紀律。巡視組還應及時通報考場中值得吸取的經驗辦法,批評考場中不合要求的違規行為。兩方面齊抓共管,不僅加強了對監考老師的督促檢查,也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有利于杜絕考試作弊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