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形態心理學評核

時間:2022-04-19 05:52:00

導語:常識形態心理學評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常識形態心理學評核

常識心理學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創建的心理學,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經驗中的心理學。常識心理學有兩個存在水平。一是個體化的存在水平,是個體在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中獲得的,是個人對心理行為獨特的認識和理解。二是社會化的存在水平,是不同個體在交往和互動的過程中共同形成和具有的,個體可以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接受和掌握隱含于社會文化之中的心理常識。常識心理學是普通人心靈活動和理解心靈的指南,是科學心理學發展的文化資源。

一、心理學作為非科學的形態有著數千年漫長的演變,而作為科學的形態則僅有百多年短暫的歷史。

心理學的研究者通常認為,心理學的發展只是一個連續的更替關系,現代的科學心理學淘汰和取代了原有的傳統形態的心理學。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后,其他不同形態的心理學仍然與之并存著,各自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過去人們還認為,歷史上只有哲學的心理學和科學的心理學。科學心理學從哲學的母體中誕生之后,就取代了哲學心理學,成為了唯一合理的心理學。其實,歷史上出現過的心理學有著許多種形態。這些不同形態的心理學并沒有隨著現代科學心理學的出現而消亡。它們依然存在于現實生活和學術研究之中,并在不同的生活領域和思想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人類文化史的角度看,共出現五種不同形態的心理學。這就是常識的心理學、哲學的心理學、宗教的心理學、類科學心理學、科學的心理學。解讀這些不同形態的心理學,考察科學心理學與其他歷史形態心理學之間的關系,對當代科學心理學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常識心理學的確與社會個體的生活密不可分,卻很少受到學者的關注。

實證的科學心理學家為了維護心理學的實證科學性質,要么忽略常識心理學的重要性,要么否認外行的理解值得認真對待。當然,近年來情況有一些改變,一部分心理學家開始嘗試透過常識心理學來了解人的心理生活,一部分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則開始嘗試透過常識心理學來重構實證的科學心理學。

常識和科學存在著特殊關聯,并非有如水火。有的學者就曾持此主張,認為科學實際上就植根于常識之中。常識是基本的材料,科學就開始于此并必然借助于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許是對常識進行修飾,也許是對常識吹毛求疵,也許是對常識進行批駁。但是,科學最終卻要依賴于常識,遵循常識的引導,從常識中獲得靈感。否則,科學就不可能成為人的生活依賴。

心理學也并不例外。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在他們的科學思考中運用常識的觀念,但這樣做時,通常并不分析常識和使之明確化。在日常生活中,常人擁有的民俗心理學是由大量心照不宣的原則和范式構成的松散網絡,它制約著各種常識心理學術語的使用,如感覺、愿望、意圖、信念、希望、擔憂、痛苦、快樂等等。許多心理學家都借用常識心理學的詞匯。實證的科學心理學采納自然科學的定向,把心理科學的進步看作是拋棄常識、神話和迷信的過程。特別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興起,把常識心理學的心靈主義的用語都當作前科學的怪物。行為主義不僅把常識心理學扔進了垃圾箱,而且力圖設計新的術語和概念取而代之。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就認為,常識心理學的概念是未開化時期的遺留物,是迷信、魔法和巫術的拼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