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實驗課心理探索
時間:2022-05-13 09:12:00
導語:醫學生實驗課心理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與其他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有重要的聯系,也是醫學生最早接觸的醫學課程之一。而解剖實驗課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因為文化、性格、生活環境等諸多原因,加之受中學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在實驗過程中,尤其是第一次接觸解剖實驗課,部分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如焦慮、抑郁,進而使學生該科目成績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甚至我校曾有個別學生因此放棄學業。為此,筆者對135名大一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參加解剖實驗課的心理特點進行調查研究。 l對象與方法
1.1對象贛南醫學院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大一年級)135名,其中男生72名,女生63名。所調查對象既往無精神病史,入學時心理測驗各項指標未見顯著異常。調查時正在進行(或已完成)《人體解剖學》的相關實驗。
1.2研究方法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和個別心理訪談的方法。根據臨床醫學基礎實驗課教學大綱和個別訪談結果編制調查問卷,包含16個題目。以班級為單位,在實驗課或自習課由實驗教師或班級輔導員發放問卷,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對部分感興趣的同學進行個別訪談,所回收的問卷均為有效問卷。
1.3統計方法描述性統計。
2調查結果
2.1醫學生對解剖實驗課的基本態度在解剖實驗課的必要性上,91.1的學生認為解剖實驗課非常重要;對于解剖實驗課與理論課學時分配情況,59.3%的學生認為需要增加實驗課時數,21.5的學生認為理論課時數較少,需要適當增加,13.3的學生則認為目前的學時分配較為合理,另有5.9的學生則認為學時數分配無所謂;經常逃避解剖實驗課的學生占8.1,此外有27.4%的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到解剖實驗室進行學習;能夠全部參與或參與大部分解剖實驗課的學生占52.6;此外,有60.7的學生認為部分實驗標本可用仿制的模型代替。
2.2醫學生在解剖實驗課中的困境對尸體標本較為恐懼的學生占9.6%;不忍心對尸體操作的學生占32.6;怕臟的學生占14.1%;另有4.4的學生在解剖課上僅作為旁觀者,從未真正操作過解剖實驗。
2.3醫學生在解剖實驗課的心理狀態在初次接觸解剖實驗課中,感到厭惡的占7.4%,感到恐懼的占17,感到好奇的占56.3截止至本次調查,認為第1次解剖實驗課存在較為明顯的負性情緒,但現在負性情緒的程度降低的占32.6%;本次調查16.3%的學生表示解剖實驗課對自己目前的生活造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
2.4醫學生認為解剖實驗課需要改善之處57.8%的學生認為福爾馬林的氣味是影響解剖實驗課學習的首要因素,應該盡量削弱福爾馬林的氣味;28.1的學生認為應該加強標本質量,部分標本可以用模型代替;22.2的學生認為應該改善解剖實驗課的教學環境。其中部分訪談的學生提到解剖實驗室光線較差、衛生狀況不好,認為在這種環境下不適宜開展操作性實驗。
3討論
醫學是注重實踐教育的學科,但目前我國醫學生選拔主要依靠高考分數,對學生的個人理想、性格特點及心理素質并未考慮,因此,在醫學的學習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醫學課程感到厭倦、焦慮。其中,主要以低年級學生為主。本次調查中,大部分調查對象能夠接納解剖實驗課,或雖有一定的心理反應但隨著實驗課的開展可以逐步適應。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生活經歷,依然有部分學生無法適應解剖實驗課,經一個學期的學習依然對尸體存在不良的情緒反應。在個別訪談中,有少數學生表示曾因解剖實驗課適應困難而產生放棄醫學的想法。本次調查中,的學生表示因為解剖實驗課出現適應困難、不良情緒反應,進而擔心影響今后的醫學課程學習及未來的醫療工作。這種現象的出現暴露了在醫療教育中心理教育的缺失。
醫學是專業性強的學科之一。該專業學生未來的學習及就業自由選擇機會較小,因此,即使醫學生在解剖課中遇到諸多問題,只能以接納作為唯一的選擇。在解剖實驗課中遇到相應問題,存在學業壓力時,除學生本身需要調整心態,還需要相關教師給予合理的指導,如在個別訪談中很多學生表示希望有專職解剖教師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全程指導,并就實驗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及相應的心理反應給予合理的解釋。同時,從人文和心理教育方面,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提高學生對自身專業的認可度,幫助學生對自己合理的定位,最大限度的提升醫學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