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12-27 10:46:16

導語: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學生心理素質相對較低。

區別于前幾年的大學生,當今的大學生綜合心理素質又有所降低,獨立學院自然也是如此。心理素質的低下,主要體現在發現世界和改造世界兩方面。從發現世界的角度看,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和懦弱性,導致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不容易獲取全面有效的信息;而從改造世界的角度看,他們又對自身的實際能力以及對客觀問題的考量都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偏差。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人才建設。

與科學文化素養的培養一樣,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進日常生活中各個行業的人才建設。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步入社會后的實際應用能力,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自然是有著不可忽視的直接聯系。從目前的獨立學院大學教育學科建設來看,高效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對輔助學生完成自身能力的拓展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較為薄弱。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獨立學院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落實,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內容還是核心思想,都未能與實際要求相持平。內容方面,學校的教育機制仍參照了前幾年的傳統模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和豐富性,無法適應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心理教育需要;思想方面,仍然局限于心理教育的表面,卻沒有深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深層內涵。因此,思想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還是有所欠缺、有待進一步完善的。

2.大學生的重視程度較低。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數人會存在一定的偏見,誤以為只有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才可以進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過程中,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得他們對心理教育退避三舍。另外,相關學校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宣傳力度欠佳,也直接導致了大學生的重視程度較低。在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無法及時有效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然也不會做出妥當的處理和深入化學習。

3.家庭方面過度嬌生慣養。

如今獨立學院的大學生人群,主要以90后為主,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沒有受到過什么特殊的鍛煉和經歷。一方面,他們的脾氣相對暴躁,處于叛逆期的他們無法做到與他人的友好交流和相處,容易造成矛盾沖突的激化;另一方面,大學生之間的情感糾紛相對復雜,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他們無法采取理智的方法,正確處理好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三、新時代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拓型對策

1.采用網絡互動平臺。

互聯網絡技術的推廣,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宜,都可以做到現實與虛擬的融合。基于新時代視角,強化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互動平臺的建設,不僅可以保障他們充分吐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在互聯網——這個相對封閉、保守的平臺,抒發和宣泄自己的一些個人情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上,與其他陌生網友之間的聯系與交流排除自身的心理問題和矛盾,使得大學生可以有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完成心理陰霾的緩解和疏散。

2.強化“心理小分隊”建設。

“心理小分隊”主要是出于對部分大學生的封閉心理的照顧,通過若干名同學組成小分隊一起解決各自的心理問題的方式,來強化新時代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完善。“心理小分隊”不是獨立學院內部盲目的小團隊建設,在落實過程中,既要保證團隊內部成員間的互相信任與支持,也要避免小分隊成員的隨意排外,應該盡可能從分隊的實際建設出發,將心理健康意識的培養貫穿到個人的具體發展過程中。

3.推進野外實踐活動。

從獨立學院的學生構成來看,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往往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嬌生慣養,心理素質相對低下,因此,適當推進野外實踐活動,有利于拓展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也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營造出良好的互動氛圍。而野外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考慮到活動人員的選定和安排,還要對具體的地點確定和活動布置,作出細致化的分析和考慮。野外實踐活動應該立足全局觀念,從整體角度出發,形成強有力的聯合互動從而營造出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中外合璧形成文化交融。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獨立學院的校園建設應該注意到文化的多元化。而新時代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完善,也應該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合璧與交融。對于中國文化,應該保留好文化的根基與精髓,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從傳統文化出發;對于西方文化,主要是借鑒西方教學方式的新穎性和自由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萌生興趣,通過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主動性,來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完善。中外文化的最終融合,是后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內容充實和內涵提升的重要目標。

作者:隋松鶴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