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究
時間:2022-08-24 11:08:51
導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當下這個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的社會,幼兒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幼兒理應全面發展,但是大多數的家長以及教師都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學習上,認為孩子只要身高,體重,血色指數均達標就非常健康,往往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因此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應該被放到首要位置,成為幼兒教學的最終目的。
1.通過游戲活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階段正是孩子身體各方面發育的黃金階段,所以在此階段一些適度適量的運動對孩子生長發育非常關鍵,尤其是大腦智力發育以及骨骼生長都極為重要。孩子可以通過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活動積極鍛煉,使身體得到充分的運動。
1.1有利于幼兒建立正確的觀念。孩子是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的,只要你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他,相信孩子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樣,孩子會根據自己對外界的感知看法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恰當。我們可以安排一些體育競賽,,讓孩子正確客觀的認識到自己哪些動作完成的比較好,哪些動作還不熟練或者還沒掌握,應該多加練習。當然這個競賽也要適度適量,過多,或難度過高的運動孩子可能完成不了,嚴重的有可能會損傷身體,失敗的頻率過高會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產生心理陰影。另外,因材施教也是非常必要的,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不同,心理素質也不盡相同,這時候教師就必須得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性情軟弱的同學不敢上平衡木,教師一定要耐心鼓勵孩子,不要太過著急,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可以適當的降低標準,只要他每次能做出一點點突破就給予他極大的肯定,讓孩子心里有足夠的安全感,相信其他小伙伴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做到。其次,讓孩子提前做好預習工作,上課前準備好運動器械及活動道具,一方面可以調動起孩子對于游戲的興趣熱情,另一方面,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前一天做過預習,第二天上課時注意力會非常集中,每個孩子都想做優秀的學生,討老師喜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游戲活動,與小伙伴們交流自己的想法意見,合作學習,互相配合。教師在評價孩子的成果時應該客觀,實事求是的評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1.2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情緒。心理情緒能控制一個人的思想行為,這一點在孩子的身上體現的極為明顯。正常情況下,游戲可以使人心情放松,有助于外向性格的培養,但是如果游戲方式,形式不恰當,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教學中,應盡量摒棄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多給孩子們講解動作的要領及技巧,化被動為主動,讓孩子多一點成就感,孩子才會對體育運動,游戲活動保持熱情。幼教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而處于兒童時期的孩子模仿學習的能力又特別強,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所以教師一定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始終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孩子們交流,對孩子一定要言傳身教,慢慢的耳濡目染孩子也會形成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此外,教師一定要對每一個幼兒的情緒多加觀察,對于一些比較內向,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情緒不太穩定的同學多留意,以防孩子心里滋生消極想法,對于每位幼兒的家庭背景要多了解,勤關心,盡量避免孩子產生消極情緒。
2.通過實踐課程加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心理課程的開設是必不可少的。在其前期活動方案設計中一定要緊密聯系幼兒的自身特點量身打造一個正能量的活動,并且做好應急措施。活動正式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組織,讓每位孩子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切忌孩子之間拉幫結派,孤立某位同學。給孩子平等的參與機會,公平公正的評價。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肯定,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關于心理活動課的形式可以多元化,比如娛樂表演,講故事以及DIY展示等各種形式。讓孩子在全班同學及老師面前即興表演節目可以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氣;以講故事的形式上課可以集中孩子的課堂注意力,通過簡單有趣的故事向孩子們傳輸正能量;DIY展示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創新能力;心理活動課主要是通過活動的形式讓孩子們有真實的情感體驗,達到心靈的共鳴,從而加深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3.通過日常生活灌輸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孩子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幼兒教育的初衷是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規范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心理健康觀念。目前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是托管制,孩子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幼兒園,所以教師不僅要在正常教學環節緊抓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的課余時間,比如休息吃飯時間也可以一點點的隨機灌輸,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傳遞吸管等,使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與同學們共同合作,互幫互助,感受“大家”的溫暖。另外孩子在家時,父母也要多給孩子做榜樣,多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情緒變化。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的家長都為了讓自己的小孩以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不被社會淘汰而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生怕孩子比別人差,但是往往都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興趣所在,自作主張替孩子做了自己認為很正確的選擇,殊不知孩子可能根本就不喜歡,或者根本就學不懂,從而導致孩子自信心挫敗,容易自卑。結語孩子心理健康才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大前提,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那么學習好不好,能力強不強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所以家長和孩子以及教師都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在看重孩子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不忘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孩子的思想觀念,要明白孩子的自信心,獨立能力以及對人起碼的尊重都是要從小培養的,我們應該致力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促進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
作者:胡秋芬 單位:昆山開發區蓬朗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曾英.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3,(3):277.
-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