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對基層消防官兵心理素質的作用
時間:2022-03-03 04:04:11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對基層消防官兵心理素質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基層消防官兵心理素質的作用。方法選取某消防隊136名基層消防官兵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68名消防官兵作為觀察組,將其余68名消防官兵作為對照組,分析其心理素質的變化。結果心理健康教育后,對照組消防官兵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癥狀各項評分無明顯改變,觀察組消防官兵各項評分均有顯著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消防官兵學習能力、社交自信、自尊、體能、外貌評分無明顯改變,觀察組消防官兵各項評分均顯著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緩解基層消防官兵的負面情緒,改善其心理缺陷感,提高其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基層消防官兵;心理素質
基層消防官兵所從事職業特殊,工作內容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任務艱巨、要求嚴格、行動迅速、壓力過大為其工作特點。在如此高負荷的工作面前,消防官兵極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1]。有研究表明[2],與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基層消防官兵普遍較低,大多數消防官兵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因此對其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其不良情緒狀態,提高其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基層消防官兵心理素質的作用,該研究選取136名基層消防官兵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接受為期2個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照組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對2個月后兩組基層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質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消防隊136名基層消防官兵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28歲,平均(23.51±2.32)歲,均為男性,婚姻狀況:已婚57名,未婚79名;文化程度劃分:高中45名,專科43名,本科48名。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8名,其中觀察組年齡19~27歲,平均(23.16±2.18)歲,已婚28名,未婚40名;文化程度劃分:高中22名,專科22名,本科24名。對照組年齡20~28歲,平均(23.87±2.23)歲,已婚29名,未婚39名;文化程度劃分:高中23名,專科21名,本科24名。兩組官兵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①加強溝通交流,了解基層消防官兵心理狀態,開展多種形式的溝通方式,如一對一交流、討論式及鼓勵式談心活動,充分全面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并突破常規性思想工作方式,尋求新思路,做好思想工作,幫助消防官兵克服思想障礙,端正思想態度。②組織多樣的文化及體育活動,緩解基層消防官兵心理壓力,利用業余時間,合理組織文體活動,如籃球、乒乓球、桌球、趣味游戲、組織郊游等,使其放松心情、緩解壓力。③加強心理訓練,增強心理素質。加強多種環境的適應性模擬訓練,包括火災、水災、交通事故等,增強官兵各種環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④根據每名官兵的性格特點,合理安排工作內容,充分挖掘、發揮每名官兵的潛能,促進官兵的積極性。心理健康教育時間為2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兩組基層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狀況變化比較,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68位消防官兵進行心理健康測試,該量表涉及情感、行為、思維、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心理問題,從中分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癥狀9個癥狀因子,用來表示消防官兵是否存在各種心理問題,以及嚴重程度。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各評估1次。②兩組基層消防官兵缺陷感變化比較,參考缺陷感量表(TheFeel-ingInadequacyScale,FIS)進行分析,包括學習能力、社交自信、自尊、體能、外貌5個方面,為五級評分,評分越低,表明缺陷感強,自尊心越低。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各評估一次。
1.4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研究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基層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狀況變化比較
心理健康教育后,對照組消防官兵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癥狀各項評分無明顯改變,觀察組消防官兵各項評分均有顯著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基層消防官兵缺陷感變化比較
心理健康教育后,對照組消防官兵學習能力、社交自信、自尊、體能、外貌評分無明顯改變,觀察組消防官兵各項評分均顯著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消防工作要面臨各種火災、交通事故、建筑坍塌、自然災害等情境,其復雜性、艱苦性及危險性考驗者基層消防官兵的生理及心理素質,基層消防官兵是否能適應各種復雜的情境,有效展開救助工作,不僅僅取決者其身體素質,其心理素質也極其重要。相關研究發現[3],消防官兵的生理及心理負荷要超出普通人許多,極易出現痛苦、緊張、自責、喪失信心等負面心理狀態。因此對基層消防官兵實施心理健康,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是當前消防部隊工作的重要任務。有研究表明[4],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防員心理健康水平,增強消防員的社交能力與自尊自信。該研究結果顯示,經心理健康教育后,對照組心理健康狀態各項評分,以及缺陷感中的各方面評分無明顯改變,觀察組心理健康狀態各項評分均有顯著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缺陷感中的各方面評分均顯著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基層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態,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緩解基層消防官兵的負面情緒,改善其心理缺陷感,提高其心理素質。
作者:楊平波 李彬 單位:煙臺市公安消防支隊衛生隊 山東省消防總隊醫院內科
參考文獻:
[1]郭壁磚,蕭波,孔倩.論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6):568-570.
[2]宋丙芳,丁建光,何敬和.消防部隊官兵心理健康狀況及系統心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7):632-633.
[3]歐薇,張海,楊映萍,等.遵義市兩城區消防基層官兵的心理健康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8):2726-2728.
[4]丁瑋,張吉星.某部消防官兵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5,26(3):19-21.
- 上一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
- 下一篇:初中數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