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11-30 08:23:50
導語:思想品德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努力塑造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并善于利用人格魅力
有效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教師作為課堂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本身的人格力量必將直接影響到課堂各種信息的傳遞,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當任課教師學會這樣去面對學生:寬容并理解,能容忍學生犯錯誤,并給他機會去改變,尊重并認同,能站在與孩子同樣的高度看問題,看世界,從而認同孩子的世界和他的思維方式;熱情且真誠,以真實的自我面對學生,學會傾聽,少干預,不做作;積極關注,對學生的一切參與活動的語言和行為,給與積極的關注,多回應少訓導,那么,教師就會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楷模。教師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積極健康的心理信息,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二、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利用課堂教學活動
有效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課堂心理氛圍是指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圍繞教學活動而形成的精神環境和課堂氣氛。那么,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如何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來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呢?1.要以現代的教學理念指導思想品德教學。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要認識到教師不僅僅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更應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成為學生潛力的開發者。課堂教學不僅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還要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應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把課堂教學當作交流、交往的場所,以自己的智慧、情感和人格影響和幫助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才能真正接納學生的不同的、個性化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式,才可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殿堂。2.在課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以開放的心態,真誠地面對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積極的心境可以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進入興奮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現在的中學生接受新事物快,并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總是試圖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理解,特別是老師的認可。因此,教師以開放的心態,以平易近人的態度與學生交流,真誠地面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必定能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進學生態度和情感的和諧發展,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3.豐富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必須設法改變過時或沉悶的教育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合作、討論、探究、交流、創設情景等新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當然,再好的教學模式也要依賴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因此,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善于運用一些手段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利用哨聲、有節奏的掌聲和暗示性的手勢等維持課堂紀律,要善于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舒緩人際關系,減輕焦慮。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其主體作用。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各種教學模式的功效,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努力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例如,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心理變化,異性交往,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等,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任課教師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中應努力挖掘和利用這一資源。可以結合初中學生的成長發育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生開展青春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但是,教師在使用這些資源時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不加選擇地盲目使用,而應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加工處理,進行整合和再創造,使這些資源更符合心理學的原理,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作者:張晶 單位: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與時效
- 下一篇:素質教育下小學教育管理機制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