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10 04:31:56
導語: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殊家庭是對正常的家庭結構遭到破壞的家庭的稱呼,在這種家庭中,父母不能一起陪伴孩子的成長,這種特殊的狀態使初中時期的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出現一些問題。雖然學校也有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特別針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還存在問題,文章就是出于對這一現實狀況的考慮,而分析初中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隨之提出一些解決這種問題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策略研究
初中時代,正是個體的心理飛速發展的時期,處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難以得到足夠的關注與疼愛,這種現實狀況無法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于是他們可能在心理、思想與行為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協同配合,針對特殊家庭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科學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是下文所要詳細闡述的具體內容。
一、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處于特殊家庭的初中學生因為父親、母親或者父母親雙方的長期缺席,往往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消極心理,具體如下:第一,心理處于消極的狀態,初中生本就處在心理發展的快速時期與脆弱時期,因為家庭的特殊性,導致他們的自主獨立思想受到打擊,自尊心與自信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傷害,他們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心理的整體狀態可能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消極;第二,孤獨與發泄的心理,學生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不良的情感,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可憐,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與關愛,他們也不愿意對同伴或者老師講,在他們的年齡,他們將這視為不堪與不光彩的事,因此這種境地很容易使他們感受到仿佛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孤獨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通過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進行發泄;第三,逆反心理,這種心理本身就是青春期的孩子所具有的特點,因為特殊的情感經歷,初中特殊家庭學生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了這一特點,他們經常在行為意志上與教師或者家長對著干,表示他們的不滿和發泄他們的情緒。目前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來的問題主要有三點:首先,就是這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不夠強,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因此這種教育發揮的作用不顯著;其次就是社會大環境對特殊家庭的學生的態度存在問題,這讓學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輕視與同情,這會破壞他們的自尊心,從而不愿意對外開放自己的心;最后,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合作比較缺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三者對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夠了解與重視。另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科學的方法的指導,下面就將對有效地促進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進行詳細的闡述。
二、推動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學校積極介入對學生的引導,重視對學生的關心。初中特殊家庭學生可能在學習上顯得吃力或者不用心,因此學校要特殊關照這部分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積極主動地詢問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給予指導,關心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與情感狀況,同時也可以動員班級中的其它同學,積極地幫助初中特殊家庭學生解決學習困惑,真誠友愛地對待他們,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他們,減輕甚至消除學生的孤獨心理[1]。(二)促進家長與社會對初中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與參與。家長對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特殊家庭的家長往往都有不只一個家庭或者存在自身的情感缺失,這導致他們往往無暇顧及學生,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注也隨之減少,另外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家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夠了解,因此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就是使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被熟知。
三、結束語
綜合以上所有闡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處在特殊家庭中的初中生相比較同年齡的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擁有一些消極的心理,這些消極心理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正常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進行幫助,文章主要從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三個角度闡述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能夠對特殊家庭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些許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宋艷.單親家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232-233.
作者:馮靈元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韓佐鄉九年制學校
- 上一篇: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