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時間:2022-01-03 11:02:59
導語:高中美術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老師需要創設一個和美術課程與高中生心理特點相匹配的生動、直觀的課堂情境,讓單調死板的美術常識呈現出靈性和魅力,給予高中生更好的啟迪與暗示,老師必須精心挑選美術的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養。
[關鍵詞]高中美術;心理健康;滲透探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越發重視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健康第一是新課程的指引的理論和觀念。因此,老師不能僅僅關注高中生的繪畫的能力,他們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們去關心。寒窗苦讀的高考之路,讓學生和家長都無形中承受巨大的壓力,加上諸多客觀原因,使得高中生早熟。高中藝術課堂更需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老師要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體學會克服困難,應對挫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使得學生在繪畫中逐步增強自信心,收獲成功的喜悅。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整學生課堂情緒
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在學習里為了保證教學正常的秩序,須要學生保持完整的心靈和身體到學校,并且在學習結束時,用圓滿的心靈和更為健全的身體離開教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美術老師需要營造良好的繪畫的氛圍,促進師生的雙邊互動,創設一個和美術課程和高中生心理特點相匹配的生動、直觀的課堂情境,讓單調死板的美術常識呈現出靈性和魅力,給予高中生更好的啟迪與暗示,調整和激活學生美術課堂的心理情緒,讓他們有更強的驅動力去把握美術知識。在教學“天上人間———壁畫”一課時,課前讓班上學生說一說我國有哪幾大宗教,并且闡釋宗教形成的原因。問題情景的營造,調動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去分析欣賞作品,從而促使他們多角度地去認識了解藝術家對生活的精彩的描繪。
二、精選美術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要在高中美術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美術教材的引領,老師需要綜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兼顧到他們的興趣和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老師必須精心挑選課程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的組員之間共同探討,互相幫助,從而實現小組組員共同提高。與此同時,老師和學生之間還需加強互動交流,讓高中生在美術學習中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讓小組的活動一直貫穿于整個美術的課堂,從而滿足高中生的個性化的需求。在教學“獨樹一幟的中國畫”時,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深入地了解中國畫的內涵和中國古代山水畫和花鳥畫所要傳達的意境。老師在講授中,注意從高中生的興趣點入手,創設問題,引導小組合作,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讓小組互助去欣賞中國的優秀作品,把握其中的藝術特色,增強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此同時,借助時機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三、實施恰當的評價激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德國教育家阿道夫曾經說過:“教育的魅力不在于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需學會鼓勵和喚醒他們。”處于高中階段的孩子,內心的深處極其渴望成功,希望任課教師能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所以,要讓高中生在美術課堂上有飽滿的精神學習,就需要老師全面分析學生,依據他們的興趣點和自身的知識經驗來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這一機制不僅要關注美術學習效果,而且要關注到他們的整個學習的過程和在其中使用的方法;不但要重視他們的美術學習的水準,更需重視他們在課堂整個過程中的情感立場。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學生進行評價,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在教學過程中幫助高中生樹立自信心。高中美術課堂大多數欣賞課,老師需要恰如其分地在欣賞課中介入繪畫的活動,啟發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開拓思維,及時表揚學生在繪畫實踐中的閃光點,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萌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增添學生的自信心,真正走近高中生的心靈世界,激活他們學習美術的靈感,使得他們的心理日趨完善。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大家都需要面臨人生中的種種挑戰,這就需要我們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因此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質是高中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老師需要結合高中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用現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成碧.基于問題情景設計的美術教學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07(4).
[2]肖樹林.淺談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5).
作者:朱忍謙 單位:江蘇平潮高級中學
- 上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措施
- 下一篇:0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