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時間:2022-08-13 10:33:56
導語: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過于側重于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關注,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觀念指導下,導致學生的成長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狀態。在新時代和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和培養,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其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教育引導,班主任要從班級管理實踐出發,綜合運用多種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心理教育;針對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習和身心發展會影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學習發展,所以在教學中要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上。因為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波動和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人,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開展者,如何管理好整個班級,保證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考驗著班主任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而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有效管理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教師要真正做到班級管理與學生心理教育的充分結合。
一、開展班級集體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心理
班級集體教育管理方式是現代學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而班級管理恰恰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整體性的班級管理方式以班級集體活動的開展為主要表現形式,如何選擇正確的班級集體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班級管理成果的好壞。學生是一個整體,如何有效增強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需要從心理上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激發學生對班級事物或班級活動積極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在多樣有趣的班級活動參與體驗中,增強對班級的認同感,消除學生在班級活動參與中的被動性心理[1]。例如,在班級“植樹活動動員會”班會的召開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在班會導入環節中,為學生充分介紹開展植樹活動的好處,讓學生正確認識到本次班級集體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調動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然后,教師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討論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本次集體植樹活動的策劃,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同時也要認真傾聽小組中其他同學的想法,在小組合作討論中形成一致性的整體班級活動計劃。最后,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小組討論過程中,認真觀察和傾聽每個小組的合作討論結果,并整理出學生在班級集體活動參與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將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如不夠積極、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過于依賴教師或班級其他同學等,在班會中對學生進行集中的心理疏導,讓學生更加平和、積極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
二、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引導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文化知識教育,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復雜性和個異性的特點,班級內的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接受能力都不一樣,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境或問題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學生心理教育現狀,需要教師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情景和問題,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打破班級管理和教育“一刀切”的弊端。只有這樣才能在班級管理中做到真正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例如,在班干部選舉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時間,獨立決定自己是否要參選班干部,自己在班干部競選中具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從而引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評價和反思工作。然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則推舉出班干部候選人,并進行投票選舉工作。在最后的唱票和選舉結果公布環節中,教師要側重關注學生的整體表現,對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選舉結束之后教師要對競選班干部成功的學生進行叮囑,要求他們戒驕戒躁,防止他們出現過于驕傲自滿的心理;對于競選班干部失敗的學生要進行安慰和鼓勵,防止他們出現自卑和消極的心理。
三、與家長及時溝通,促使家庭與學校合力進行學生教育
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向融合,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就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因為班主任和學生家長是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人,也是最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家庭與學校的合力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簡單,有利于為學生創造出全面的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2]。例如,在班級定期召開家長會時,首先,教師要給家長詳細說明學生最近一段時間在學校的心理狀況,在講授時要力圖做到詳細、具體,讓家長能更加具體、全面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程度。然后,教師也要讓家長說一說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尤其說出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異常表現或者行為,教師聽后要結合具體的事例向家長提出一些在家庭教育中的建議,與學生家長一同商量在孩子教育中有哪些需要合力的地方,并詳細制訂好學生的教育分工,分頭做好對學生學習和心理教育的相關工作。
四、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做好學生系統化的心理教育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建立需要建立學生心理成長發展檔案,學生心理成長發展檔案不僅起到記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作用,還會起到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化培養教育的作用。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建立是班主任管理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檢驗班主任工作情況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學生的日常心理教育管理過程中,首先,教師要通過每周與學生談話的方式,記錄下班級每位學生的所感所悟,提煉出學生有哪些心理健康問題,并將每次談話和課堂活動中觀察到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制作成圖表的形式,這樣再結合學生的基本信息情況就可以制成學生的心理教育檔案。其次,教師也要把每一次同家長的交流談話內容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情況記錄下來,放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中去,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最后,教師每一個學期或者每經歷半個學期,就要拿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進行前后的比對分析,總結出學生在這一段時間里是否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改善或者進步。對于仍然沒有完全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反思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正確,并與學生家長進行合作交流,改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幫助學生鍛煉更加健康、強大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個長時間不斷堅持的過程,也需要一個系統化、機制化的教育過程,因為學生心理教育問題的改變也需要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效性。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始終做到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重心,從實際出發,一點一滴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白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9):51-52.
[2]劉佳.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新校園(中旬),2015(08):165.
作者:馮靈元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韓佐鎮九年制學校
- 上一篇: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與策略
- 下一篇:心理游戲法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