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27 10:57:38
導語: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化載體,具有極大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滲透心理方面具有極大的現實作用。在低年級語文學習當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所以這也更加體現出了語文在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健全人格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其滲透教育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低年級語文;滲透
1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包含有很多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內容,具體能不能給學生帶來一定幫助,還需要重點關注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在具體教學的時候需要依照學生的需求,激發其學習興趣,以此喚醒其情感,培養學生個性,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最后才能夠活躍學生思維,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
2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積極情感
教師應該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重新審視師生之間的關系,并將自己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位置擺放清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主與自信,培養健康的個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都比較差,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最好都使用具有一定童趣性的語言。譬如:在給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先將事先準備好的生字卡片拿出來,然后使用簡單易懂具有童趣心的語言說:“小朋友們大家看,這些生字寶寶都想與你們交個好朋友,那么你們想和他們交朋友嗎?如果愿意的話請大聲喊出來他們的名字吧!或者大家也可以將你的‘新朋友’介紹給其他同學認識。”然后,當大家完成之后請學生再上臺找生字,并介紹給同學們認讀。這樣就能夠在實現學生自我創造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思想,并在彼此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喜歡上學習生字和學會生字。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都實施了情感上與思維上的交流。
3挖掘合適的教材內容,融入心理教育
當前小學語文涉及到的內容極為寬泛,其中除了有一定的文字訓練,還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將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提取出來,并且依照實際的學科特點與教學實踐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課文,以此開發和訓練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并依照具體故事的發生情節等對其中的教學情境等進行深入的體會,以此重點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另外課文當中一些描寫人物動作、語言與品格的內容也同樣能夠促進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比如,在給學生教授《小馬過河》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小馬在第一次過河的時候不敢?”以及“為什么在第二次的時候小馬變得勇敢,過了河呢?”然后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課文內容以及教師點撥之后能夠得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先進行思考,不能過于依賴他人”。以此能夠讓學生們領悟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降低與家長和教師的依賴程度。另外給學生教授《駱駝和羊》時,能夠讓其從中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基本道理,或者是讓學生明確到“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等基本道理,這樣在往后遇到困難的時候便能夠承受起打擊,可以使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失敗與成功,學會使用客觀全面的方式評價他人。
4設置合理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品質
合理設置教學環節能夠讓學生在互動當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并且在體驗當中不斷成長。首先,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豐富的內容能夠促使其快速接受教學內容,所以在教學的時候適當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就是依照教學對象將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比如可以選擇一些名家作品,或者是直接選擇一些和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更加熱門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還需要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幫助其樹立起來學習自信心。在所有的教學素材當中張海迪的故事最為典型,她高位截癱之后完全憑借自己強大的自信心與毅力就掌握了四種語言,并且還尤為精通針灸等,所以通過介紹這一故事學生們就能夠明確只有自信心強大的人才能夠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并且迎來新的希望。但是這種自信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合理使用語文課程內容便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最后,還需要從多個角度加強思考,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教材或者是直接應用一些生動的實例鼓勵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學會創新。
5進行積極的教學評價,滲透心理教育
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要根據學生的基本表現給予其一定積極性的評價,捕捉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然后使用激勵的言語進行正面引導。在具體評價的時候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加要注意評價的藝術,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的時候盡量要以表揚為主,并且選擇適當的時機。比如: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運用目光和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一直在關注自己。對于學生做得對、說得好的要及時鼓勵,但是其中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要遵循基本的公正性和實際性。整個評價過程中應該要始終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其尊嚴,營造出來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對待學生。比如一些學生的書寫情況通常都比較雜亂,但是其中一次寫得非常工整,就可以在其本子上寫上“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或者是學生的作業完成度非常高,就可以給其寫上“你真棒”等肯定性的語言,積極利用心理暗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覺性。
6結語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非常多,所以教師們應該要繼續探索。心理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所以教師應該要給其實施創設良好的條件,并積極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推動素質教育。總的來說在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心育是一項全新的課題,所以教師們應該要積極探索,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魏秀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軟件:電子版,2015(8):276.
[2]洪曄.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
作者:金天紅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
- 上一篇:二胎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