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專業建設改革論文
時間:2022-06-09 10:17:00
導語:幼兒教師專業建設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涵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培養的基本內容;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的當務之急、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特定的專業技術崗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教師資的專門機構、理論水平相當、教學態度相仿的教師,決定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專業技能、科學制定專業技能考核標準,明確專業技能訓練方向、適當增加藝術方向課程比例,改革藝術教育課程內容、注重發揮隱性教育課程作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積極改革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升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等,具體請詳見。
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發展的需要呼喚優質的幼兒教育,呼喚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然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幼兒教師難以貫徹落實新《綱要》的精神,其問題表現在首先是課程改革落后,忽視復合能力的培養;其次是教學方法單一,基本技能訓練不夠;再次是學習缺乏創新精神,實習實踐較少。因此,學前教育新師資的培養要突顯幼教專業的特色,強化技能性,培養技能型的專業人才,要使畢業生具備實際工作的技能,進入職業生涯就能適應工作。因此,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涵義
上世紀九十年代原國家教委連續頒發了《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與《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兩個文件,體現出對強化和規范教師專業技能訓練的高度重視。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特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由于幼兒期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規律,決定了幼兒教師必須要具有嫻熟的教師專業技能,才能成功地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隨著教師專業化研究與實踐的日益升溫,教師教學技能被視其為與專業精神、專業理論等教師專業化的內涵相并列的“專業技能”。教師專業技能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并通過練習而形成的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能力。幼兒園的教師專業技能是幼兒園教師在幼教實踐中運用幼教專業知識和經驗,并通過練習而形成的順利完成幼兒教育教學任務的能力。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教師資的專門機構。學前教育專業要為學生服務,將之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人和職業人,既具有健康的身心又具有從事學前教育實際工作的能力;要為學前教育機構服務,向他們輸送專門人才,以確保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要以幼兒園崗位需求為標準,以培養突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為主線,科學地建構與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相匹配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訓練與考核體系,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培養工作的進一步規范化和實用化。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培養的基本內容
從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角度來看,理論水平相當、教學態度相仿的教師,決定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專業技能。嫻熟的教師專業技能是保證幼教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是提高幼教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對幼兒進行能力培養的必要條件。目前學術界對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分類還沒有公認的觀點。
根據貫徹實施新《綱要》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及江蘇省教委出臺的《幼兒園教師職業素質基本要求(試行)》,考慮學生個體素質的多元化發展和自我完善,結合教師專業技能自身的性質特點,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劃分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綜合教育技能三個層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兒園教師指導學前兒童活動所必備的會說、會寫、會畫、會唱、會彈、會舞、會做、會用等。基本教育技能是幼兒教育活動實施階段幼兒園教師行為的基本要素,包括觀察了解幼兒活動的技能、幼教相關信息檢索和處理技能、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體態語表達技能、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技能等。綜合教育技能是指幼兒園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協調運用各種基本技能的教育行為,包括設計教育計劃的技能、組織教育活動的技能、藝術教育和創編技能、評價教育效果的技能、創設教育環境的技能、家園溝通的技能、幼教科研技能等等。這三個層面教育技能的建構,比較全面地揭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行為結構,它們既各自獨立,又相互滲透,突顯了幼教專業的特色,具有專業性、系統性、可行性和時代性的特點。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策略
(一)科學制定專業技能考核標準,明確專業技能訓練方向
合理的專業技能考核標準是解決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技術性問題的有效措施。幼兒教師專業技能考核標準是任課教師進行技能教學應達到的目標,是學生技能訓練應達到的結果,是學校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依據,有助于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技能的訓練效果。由于學前教育專業所開設的《舞蹈》、《鋼琴》、《聲樂》、《美術》、《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課程與上述各項技能有對應關系,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的培養都應該在學科教學中有所體現。因此,可以把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培養工作有機地納入到特色學科教學中,由任課教師遵循操作性與規范性相結合的原則,編寫幼兒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大綱或教材,制定各項技能的達標標準和考核方式,對每一項技能的含義、訓練目的、類型及運用要求做出明確的界定和分析。使學生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教師有客觀的訓練標準。如一般教育技能中的會畫,可以提出這樣的考核要求:美術作品要求構思巧妙,想象力豐富,造型能力強,形象生動可愛,色調明確,色彩表現力強,構圖能力強,視覺流程安排得當,畫面效果好,表現形式為水粉畫或油畫棒畫或兩者結合;考核方法為集體考核,獨立完成項目,由學生代表當場抽簽決定試題,考生在考前準備好畫具,考核時間為2小時。由于學生對每一項技能的含義、達標要求有明確的認識,在日常訓練中就會有明確的訓練方向。可以把學生的技能考核列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當中,作為學生取得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必備條件,以引起任課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二)適當增加藝術方向課程比例,改革藝術教育課程內容
3~6歲是幼兒藝術能力形成的關鍵期。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園藝術教育改革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必須要具有較高的藝術教育理論和較強的藝術教育實踐技能。幼兒園教師職業素質所包括的會寫、會畫、會唱、會彈、會舞、會做也都是藝術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要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職前教育階段具備良好的藝術技能,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就必須要強化學生藝術技能的訓練與考核。首先,課程設置中要安排突出藝術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加大音樂、美術課程的學時比例,還要將藝術教育課程貫穿于本科學習的全過程;其次,要改革藝術課程內容,防止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課程等同于藝術教育專業的藝術課程內容,要以滿足幼兒園藝術教育要求為原則來編制藝術課程內容,要在傳授藝術教育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同時,進一步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獨特的專業特性和要求,加強蠟筆畫、手工制作、兒童歌曲的即興伴奏、邊彈邊唱等內容的教學。再次,要設置專職的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教師,因為藝術學院的教師長期面對的是音樂、美術專業的學生,對學前教育關注不夠,他們的教學往往偏重音樂、美術的理論知識,很少考慮幼兒特點,與幼兒園聯系不夠緊密,上課針對性不夠強。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專職藝術課程教師則可以經常深入幼兒園一線,了解幼兒園對幼兒教師藝術素質的要求,教學中的針對性會更強,也更有利于直接指導學生的藝術技能。最后,可以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增加藝術方面的選修課程,給學生提供真正按自己興趣、特長、能力等選擇課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選擇中促進個性的發展,成為藝術素質突出的幼兒教師。如學校可以開設幼兒歌曲創編、幼兒園玩教具制作、二胡、古箏等多種專業選修課程。
(三)注重發揮隱性教育課程作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
隨著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幼兒教師的學歷要求不斷提高,許多幼兒園都希望招聘到本科畢業的學前教育人才。然而從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來看,卻出現了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率低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率的令人堪憂現象。究其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本科畢業生缺乏幼兒教師必備的百科全書式的專業能力和藝術技能技巧,所以就業時難以獲得幼兒園的青睞。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要轉變狹隘的專業意識,培養社會需要的既具有扎實深厚的專業素養,又具有嫻熟全面的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幼兒教師。這就要求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要科學地設置為學生將來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提供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顯性課程,如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等,使學生具有足夠高的知識和能力起點,為職后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奠定堅實基礎。但是要真正地使學生成為技能嫻熟的幼兒教師,則更需要科學地設置隱性課程。因為只有在隱性課程中才能實現創造在活動中激發、思想在活動中升華、教學效果在活動中反饋、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在活動中提高的目的。首先,我們可以采取兩條主線、一個舞臺、若干校園社團來推動。兩條主線是上半年舉辦文化節,側重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復合教育技能,下半年舉辦藝術節,側重提高學生的藝術技能和一般教育技能。一個舞臺是每月由一個班級進行專業技能匯報演出和畢業生進行畢業匯報演出,為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搭建平臺。其次,可以組織專項訓練活動,要求學生利用早晚自習每天練一篇鋼楷、寫一小黑板粉楷、講一段兒童故事、畫一幅蠟筆畫、彈一首兒童歌曲、創編一段兒童舞蹈等}再次,可以通過學生社團中的“崇師社”、“幼學社”利用雙休日和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豐富和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寬領域的隱性教育課程,使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以提高。
(四)積極改革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升學生教育實踐能力
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根基,更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為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應體現實踐貫穿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全過程的教育理念,給學生提供更多直接參與幼兒園實際教育教學活動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成學生在校時初步完成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并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教師專業技能。首先,學校可以增加教育實踐課程的學時數,在第一學期至第七學期中分別進行為期兩周的教育見習,第七學期還可以進行為期十周的畢業創作,第八學期進行為期八周的教育實習,從而使學生在幼兒園的教育見習、實習中進一步習得幼兒教師的綜合教育技能。其次,可以積極改革教育實踐活動的形式與內容,采取集中見習、分散見習、穿插見習等多種形式。如“六一”兒童節時組織學生到藝術特色鮮明的幼兒園進行集中見習;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等課程安排情況組織學生分散見習與穿插見習等,讓學生帶著專業課程的思考問題進行幼兒教育的觀察、測查、調查、訪談、咨詢、幼兒園藝術活動指導等實踐活動,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開展應用性研究中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
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培養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隨著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入,對幼兒教師職業素質基本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要以高度求實的態度根據幼兒園對人才的崗位需求,科學地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培養體系,縮短畢業生上崗適應期,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由顯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J],學前教育研究,2009,(01)。
[2][4]顏曉燕,試論學前教育新師資的職業培養導向[J],學前教育研究,2006,(7-8)。
[3]步社民,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技能[J],學前教育研究,2005,(05)。
[5]羅玉蓮,劉小霞,馮曉玲,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探析[J],井崗山學院學報,2008,(11)。
- 上一篇:農林科教處工作總結
- 下一篇:營林管理處工作總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