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科教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9 10:16:00

導語:農林科教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林科教處工作總結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深入調查研究,加速推進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強科技與項目管理,促進農業科技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改進農技推廣手段,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開展調查研究、扎實推進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技人員培訓工程、組織開展評先工作、認真組織申報和實施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組織開展科技成果申報和獎勵工作、組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健全三個組織、確定三個主體、開展三個層次培訓、創新四個機制、強化農業科技項目申報、實施與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繼續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程,確保完成任務并取得實效、著力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確保科教工作再上新臺階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2009年,我處在局黨組和分管局長的正確領導下,在兄弟處室、局屬各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省廳要求和全局工作中心,緊扣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奮力拼博,開拓創新,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農業三項工程和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程,扎實推進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為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深入調查研究,加速推進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1、開展調查研究。為進一步摸清全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現狀,學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根據市政府領導指示精神,我局于今年上半年先后組織開展了全市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調研、赴浙江省就農技推廣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并分別形成了兩個調研報告上報市政府。

2、扎實推進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代政府草擬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關于推行農技推廣責任制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目前兩個意見分別以通政發[2009]51號、通政辦發[2009]143號文件下發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貫徹執行。6月29日,市政府還召開了由各縣(市)、區政府一把手參加全市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丁大衛市長親自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目前各縣(市)、區均已形成了加強和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初步方案。

3、實施農技人員培訓工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農技推廣人員業務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步伐。為促進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和業務素質的提高,2008年省廳編制了《江蘇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工程規劃(2008-2010年)》。今年是農技人員培訓工程實施的第二年,省廳下達我市農技人員培訓任務978人,其中市級培訓242人。截至10月底全市共舉辦農技人員培訓班11場次,培訓農技人員1058人,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08.2%,提前超額完成了省廳下達的任務。

4、組織開展評先工作。為調動全市農林系統農業科技人員投身現代農業的積極性,激勵他們深入生產一線創新創業,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我局與市人事局聯合組織開展了市農林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的推薦評選工作。推薦、評選工作堅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采取自下而上逐級申報、審核的辦法。全市共評選出32個先進集體、58位先進工作者。

二、加強科技與項目管理,促進農業科技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認真組織申報和實施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一是認真組織申報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我處嚴格按照省廳文件要求,認真對照農業三項工程項目指南,積極組織申報項目,經省廳篩選全市獲扶持項目21個,扶持資金485萬元。扶持項目數、扶持資金額在全省地級市中僅次于鹽城,位列第二。扶持項目數、扶持資金額分別比2008年增長了40%、58%(2008年扶持項目為15個,扶持資金307萬元)。其中,市本級獲扶持項目6個,扶持資金130萬元,扶持項目數、扶持資金額分別比2008年增長了200%、136%(2008年扶持項目為2個,扶持資金55萬元)。二是強化農業三項工程項目管理。我處根據省廳要求,組織市本級項目實施單位編制了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合同并按時上報省廳。我處還按省廳要求,對2008年前實施完畢的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組織各縣(市)區做好迎接省廳集中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

2、組織開展科技成果申報和獎勵工作。一是組織評審2008年度南通市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獎。2009年共組織申報2008年度南通市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獎成果26項,經專家評審共獎勵農業科技推廣成果2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0項。二是組織申報市科技進步獎的。全市共組織申報10項,經專家評審獲獎10項,其中獲二等獎3項、,獲三等獎7項。

3、組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全年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5次,通過舉辦技術講座、發放科技資料、贈送扶貧資金、接受農民咨詢等形式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全年共送科技扶貧資金3萬元、農民培訓經費2萬元、科技培訓書籍4500冊,舉辦蔬菜種植、水稻栽培、栽桑養蠶、生豬高效養殖等培訓6場次,現場接受技術咨詢8200人次,受到基層和農民的普遍歡迎。

三、改進農技推廣手段,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

2009年全市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項目數達到18個,其中部級項目2個,省級項目16個。規模種植類項目6個,高效畜牧類項目6個,高效蠶桑類項目3個,高效園藝類項目3個。項目總資金482萬元,比2008年增長了32.8%(2008年項目資金為363萬元)。科技示范戶15600戶,輻射戶近30萬萬戶。主要做法是:

1、健全三個組織。一是建立了以分管農業的副縣(市)長為組長的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二是建立了以縣(市)農林部門負責人為組長的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工作小組,主要負責項目具體實施的協調和掛鉤鎮指導工作;三是建立了副高以上職稱技術干部為組長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專家組,主要負責制定科技入戶工程技術實施方案,協助遴選示范戶,落實各項技術

管理措施,指導、檢查、督促技術指導單位和技術指導員開展工作。

2、確定三個主體。一是明確技術指導單位。各縣(市)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領導小組通過招投標明確3—4個縣級項目的技術指導單位。二是選聘技術指導員。全市按照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有較強工作責任心、有奉獻精神和有豐富的農村工作實踐經驗“四有”要求招聘了562名技術指導員,其中鄉鎮農技人員占80%。三是落實科技示范戶。在農戶自愿申報、村組推薦、村內公示的基礎上,選擇了科技示范戶,他們均有一定文化程度、有一定的種養植基礎、有群眾基礎、有輻射帶動作用。

3、開展三個層次培訓。一是組織技術指導員培訓。2009年全市共組織培訓93場次,培訓技術指導員1858人次;二是組織科技示范戶培訓。由技術指導員組成科技小分隊,逐村開展技術講座,逐戶開展技術指導。各縣(市)還通過免費發放技術明白紙、技術光盤、技術手冊、操作掛圖等形式來強化培訓的效果;三是組織輻射戶培訓。主要由科技示范戶對廣大輻射戶進行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

4、創新四個機制。一是落實農業科技入戶技術指導單位負責制和專家負責制。二是實行技術指導員包戶責任制。各縣(市)制定了技術指導員行為規范,對入戶工作實行量化考核。三是實行管理合同制。為確保項目實施到位,縣級農林部門與技術指導單位,技術指導單位與技術指導員,技術指導員與科技示范戶之間分別簽訂了技術指導服務合同,以合同形式明確各方的責權利。四是實行考核百分制。對技術指導員的技術指導服務和科技示范戶的示范帶動均實行百分制考核。為確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各縣(市)全面建立了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技術服務檔案,檔案包括示范戶基本情況、技術服務內容、物化補貼情況等。

我市農林科教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領導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與兄弟單位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2010年,我們將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科技創新,積極組織實施好農業三項更新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程,全力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1、強化農業科技項目申報、實施與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一是加強省、市各類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工作,在分析我市產業優勢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選擇優勢項目,積極主動地爭取省三項更新工程項目、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二是繼續抓好在建農業三項更新工程項目和省、市農業科技項目的實施與管理,促進農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強化對各種農業科技項目實施情況的督查工作,到期項目按時結題。三是加大市農技推廣獎的獎勵力度,重點獎勵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解決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科技問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推廣成果,并向基層傾斜。

2、繼續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工程,確保完成任務并取得實效。一是根據省廳下達的任務,按照規定的程序,及早部署及早安排,確保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二是強化督促考核,確保科技入戶、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取得實效。

3、著力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按照“組織體系完整,職責任務明確,運作方式高效,績效評價科學,獎懲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要求,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技需求為目標,全面推進基層農技推廣的責任制度、考核制度、培訓制度和保障制度建設。以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專業化育秧、機插秧服務隊、測土配方施肥等為重點,在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上有所突破。

4、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確保科教工作再上新臺階。2010年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將在局對縣考核中明確和充實科教管理的具體考核指標,逐步完善考核機制,進一步明確責任目標、激勵措施,細化考核內容,充分調動基層工作積極性,形成上下合力,更好地為發展現代農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