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多媒體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2-03-07 10:16:28

導語:如何發揮多媒體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發揮多媒體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現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體教育手段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聲音、圖像、動畫為一體,集游戲、學習于一體,以特有的新穎、趣味、直觀和藝術性,使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新穎、有趣。在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優化幼兒學習心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彌補傳統教育手段的不足,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的有效學習。下面我就來談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幼兒各科教學中起到的積極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學前教育;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聲音、圖象、文字、動畫、影視等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幼兒一種新鮮的、動態的感官刺激,激發幼兒探求知識的興趣,使幼兒產生強烈學習欲望,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增強了課堂的教學感染力和藝術化。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多媒體憑借它的活動性、直觀性、趣味性等將信息再現于幼兒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器官的協作運用,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知識,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如:在教學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后,通過大屏幕呈現給幼兒整個故事的背景:春天來了,青蛙媽媽跳進池塘里,生下了許多黑黑的、圓圓的卵,當屏幕上剛一出現青蛙媽媽時,孩子們的積極性就來了。在我點擊畫面的同時,也就點擊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情不自禁地喊:“青蛙媽媽生小蝌蚪了……”情景之下老師加以引導和幼兒一塊兒去發現這是什么季節、在什么地方、青蛙媽媽生下的卵是什么樣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幼兒構建了通向語言的橋梁,幼兒的主動參與促進了語言的學習。

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喚起幼兒的正確感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幼兒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利用這一特點,用聲像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使幼兒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進行教學勢在必行。如,在學習兒歌《我們的祖國真大》的過程中,為了讓幼兒理解祖國的“大”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調控自如靈活的優點,制作了動畫課件來幫助幼兒理解。首先,投影放大中國地圖,讓幼兒找到甘肅的位置,并說說甘肅大不大,然后再將地圖還原,啟發小朋友思考,甘肅這么大,但在地圖上卻只有一小塊,這說明了中國的確很大。然后,再呈現配有音樂和解說詞的動畫課件———立體的中國大地圖,在同一時間,北方一片白茫茫的寒冬景色,而南方卻是一片盛夏炎熱的景色。強調“同一時間”是要讓幼兒認識到中國南北地域差別與氣溫差異,感知和理解“我們的祖國真大”。最后,利用大屏幕播放錄像《我們偉大的祖國》,把幼兒很自然地帶到遼闊的祖國各地,再次讓幼兒感知祖國的“大”。

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激發幼兒的想象意識

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版,因此老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評價。教師這次以像不像為標準,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象力。教師在繪畫活動中,可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編思路肯定幼兒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如:小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幼兒了解、嘗試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形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通過教師對幼兒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夸張,想象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夸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象意識。幼兒的想象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給人新的啟迪。

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在幼兒各科教學中巧妙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幼兒的思維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大大縮短了教育周期,促進了幼兒主動學習和個性發展,是推動幼兒自身創造性素質生動、活潑、積極發展的有效途徑,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

作者:安冬梅 單位: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