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前教育聲樂課探析
時間:2022-05-22 10:21:51
導語:高職學前教育聲樂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培養對象是從事幼兒師范工作的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以及幼兒身心的發展狀況,課程設置要為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幼教音樂活動服務。在課程設計時,必須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課與音樂教育的聲樂課區別開來,找準定位,培養的是具有綜合性音樂素質的幼兒教師而不是中小學教師,更不是音樂表演人才和歌唱家,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事半功倍。
關鍵詞:綜合性聲樂課;準確定位;科學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對學前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培養出一大批高質量、高技能、應用型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聲樂課屬于技能核心課程,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開展聲樂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技能知識,提高聲樂表演能力;掌握聲樂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要求學生既能唱也要學會教學。
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
1.1學前教育學生現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校之前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活動。學生們以為聲樂課就是唱歌課,只要學會了幾首歌曲便完成了課程的學習。他們入學前基本沒有聲樂知識,但是,要掌握聲樂的正確發聲技巧和歌唱技巧,難度大,時間長,需要學生充分調動發聲器官,這一系列問題給聲樂教學帶來了困難。1.2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限制。音樂教育聲樂課的教學形式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高校的音樂教育是為了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而設立的。區別于音樂教育的教學形式,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教學形式更多的是大班授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在于學生人數太多,老師不能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更不能按照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由于地點的限制,音樂活動課程無法得到更好的施展。高職院校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來校之前是各高校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使用在專業音樂學院學習的教學手段,在培養學前教育學生時存在觀念脫節現象。高職院校的聲樂課教學是一個復雜且充滿困難的過程,要更好地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首先要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要求,了解學生的聲音狀況和學習情況,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2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設計
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入學之前就沒有進行過專業的音樂教育,我們在聲樂教學中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聽力習慣開始,讓學生多聽歌曲,由興趣入手,再給學生講解聲樂基本理論知識,讓學生從體會出發,建立起正確的聲樂學習觀念。
3轉變觀念,準確定位
高職院校要培養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素質、高技能、擁有綜合應用型知識的人才,是以后從事幼兒園教學的專業師資。要求從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師一定要將學前教育的教學與專業音樂教育教學區別開來,找準定位,才能改進教學方式,適應學前教育的教學過程。
4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的聲樂課既然是綜合性的音樂教學課,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第一,在教學手段上采取大班授課和小組授課相結合的形式,在理論課的學習上可以采取大班授課,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的感覺聲樂訓練時的身體狀況;實踐學習時可以由大班教學變成小組授課形式,便于教師更好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便于學生更好的體會自己的聲音狀況。第二,聲樂課應該緊密結合視唱練耳課、音樂欣賞課、律動活動、音樂游戲、舞蹈、彈唱等專業課程,這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綜合的音樂過程。
5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要求
歌唱的能力包括歌唱時的站姿、呼吸、共鳴和情感表達。歌唱時的站姿要求學生在歌唱中自然大方,雙腳分開,身體前傾,重心落在前腳掌,保持身體的平穩。正確的呼吸是歌唱訓練的關鍵,只有把握好歌唱的動力—呼吸,才能歌唱。歌唱的呼吸區別于人體正常的呼吸,要求歌唱者必須有意識、用能力去控制它,隨著歌曲的發展訓練出更加靈活的運用能力。在呼吸訓練中,要求學生采取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結合音高的練習,常采用“打嘟”(呼氣的過程中碰響嘴唇的運動)的形式。歌唱的共鳴隨著音高的遞進包括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和頭腔共鳴。要求歌唱者通過各腔體的配合來達到聲音的自然共鳴。歌唱的共鳴并不是身體某個部位的共鳴,而是共同協作的結果。歌曲的情感表達是歌曲的主要目的,需要歌唱者通過對聲音的控制能力以及對歌曲的理解能力來傳遞情感。通過歌唱時各種能力的共同協作,才能讓歌唱者聲情并茂的演繹歌曲,這是一個復雜且需要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的效果。
6了解學前兒童歌唱能力的發展
學前教育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從事的是學前兒童的教育工作,只有了解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才能開展相應的課程。學前兒童已經能夠再現或者部分再現一些歌曲的片段,但是,對于歌唱的理解還十分有限。因此,在選擇歌詞時應選擇具有童趣且易于記憶和理解的歌詞;歌詞的內容要富于美、富于愛、富于想象、富于教益;歌曲的形式與內容應適應用動作來表現。由于學前兒童的發聲器官還處在發育狀態,在曲調的選擇上,應該選擇音域狹窄的歌曲,根據學前兒童的聲音發展狀況常在小字一組的C音到小字二組的C音之間選擇。節奏方面可以選用與呼吸、心跳、走路、跑步相適應的簡單均勻節奏。學前兒童的呼吸能力有限,他們一般不能進行長時間的呼吸來控制聲帶,在歌曲的結構方面應多選擇短小、工整的結構,詞曲關系應較單純。學前兒童在歌唱訓練中,能夠慢慢地形成一部分歌曲的表達,這一點需要幼師的正確引導,讓學前兒童養成正確的表達觀念和習慣。
7學會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段
歌唱課應該遵循審美性、實踐性、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學前兒童的歌唱課多以活動課為主,根據學前兒童的發展能力,加入律動、舞蹈、器樂表演,使兒童從活動中體會到協調的快樂。多媒體的充分利用,也能增強學前兒童的興趣,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8結語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課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師、學生、工作對象的深入,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的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嚴峻要求。第一,要求教師找準工作定位,把握方向,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傳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工作對象進行內容安排和整體布局。第二,要求學生在自身適應聲樂技巧和歌曲表達的同時清楚明了工作對象的不同發展情況,制定適應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文婷婷.學前教育聲樂曲集[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16.
[3]湯雪耕.怎樣練習歌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4]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作者:李梅 單位: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以人為本教育管理論文3篇
- 下一篇:流行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