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時間:2022-07-17 09:14:59
導語:中職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培養啟蒙階段的幼兒。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為入學門檻低,音樂基礎參差不齊,音樂素養普遍偏低。
關鍵詞:音樂;素養;學前教育
近幾年,受國家政策支持以及社會教育發展的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備受學生青睞。從事學前教育行業的人數逐年增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因為入學門檻低,音樂基礎差,習慣差,對音樂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因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獲得必備的音樂技能,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是一個廣泛而深入的課題。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音樂課堂的質量。首先,音樂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豐厚的文化底蘊,了解音樂的歷史、發展及現狀,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以及各種音樂形式、各種類型等。當教師的知識面比較全面、系統,在某一領域有了一定建樹的時候,他才可能傳授給學生更為全面的知識,讓學生的視野更為開闊。其次,音樂教師要有精湛的技能,要掌握盡可能多的作品,不斷提高基本功水平,如歌唱、演奏等。擁有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水平是優秀教師必備的條件。教師只有懂得正確的發聲、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方法才能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的演唱達到一定的水準,范唱充滿感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有利于創設課堂情景,使學生形象地理解歌曲,也有利于教師把控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音樂課堂中,教師準確恰當地運用樂器會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生動的鋼琴伴奏,尤其是能根據歌曲的風格變換不同的伴奏織體的能力,會使課堂充滿活力。精彩的鋼琴伴奏能激發學生更高的歌唱興趣。當然,音樂教師除了鋼琴之外,對其他樂器也應有所了解,若能掌握其中一兩種樂器,給課堂錦上添花就更好了。樂曲的范奏提供給學生直觀的現場音響媒介。學生聆聽教師的范奏,不僅能夠感知器樂曲的音響,初步體會到旋律、節奏、樂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夠感知教師范奏的姿勢、演奏的方法、演奏氣質、演奏風格,獲得學習的“模仿源”,培養良好的觀察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對學習、探索音樂非常必要。傾聽音樂的習慣有聽固定音高的習慣、傾聽旋律的習慣、傾聽節奏的習慣,還有聽音樂時大膽想象、創新創作的習慣等。很多中職學生初入學校時音準、節奏等素養很差。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專門的環節,每節課對學生進行專門訓練。如聽音階上下行,有意識地記憶每個樂音的固定音高;構唱,準確把握兩個音之間的音高距離;在歌曲演唱過程中,讓學生聽旋律的情緒、強弱、速度等要素;在歌曲伴奏或器樂演奏的過程中讓學生聽樂器的音色、低音等要素。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保持較好的聽覺能力,才能保障學生對音樂的辨別能力和審美能力。聆聽音樂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整體素養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
三、狠抓學生音準、節奏、視唱、練耳等基本功
良好的音樂素養的培養和形成要從最基本的音準、節奏、視唱、練耳等方面入手。就好比一棟高樓的修建,首先要有扎實、牢固的地基,組織好框架,才能將高樓越建越好。音準是歌唱者的核心問題,聲音離開了準確的高度,就會走樣。學生在唱的時候聲音要輕,要柔和,要用心傾聽,不要用力過猛,使勁喊。否則,會達不到練習的效果。常用的音準練習有音階練習、構唱等。節奏是音樂的骨架,訓練節奏感應從基本的節奏型開始。它們包括二分音符與四份音符的組合,四份音符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組合,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與其他音符時值的組合,以及附點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十六分音符與其它時值的音的組合等。視唱和練耳更是音樂素養提升的必備要素。這些基本功要長期堅持練習,結合課堂逐層深入,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音旋律到多聲部織體。
作者:易文君 單位: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
- 上一篇:高職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初探
- 下一篇:遠程教育數控專業產教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