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民間游戲在高職學前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3-04 05:02:16

導語:兒童民間游戲在高職學前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民間游戲在高職學前教育的運用

摘要:當前,國家在文化層面正大力倡導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育部也在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在此雙背景下,作為重要文化載體的兒童民間游戲如何適應新時期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的需要,能夠推陳出新,進行必要的轉化和發展,本文在此進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民間游戲;高職;學前教育;游戲資源庫

一、緒論

游戲是幼兒教育的基本活動,對幼兒的認知、語言、健康和社會等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兒童民間游戲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以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而得以傳承。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鮮明提出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針;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和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雙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在建設游戲課程資源庫過程中,必然要思考如何將兒童民間游戲推陳出新,增加游戲課程資源的獲取途徑,進行必要的轉化和發展。本文在此進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二、民間游戲在高職游戲資源庫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一)兒童民間游戲是重要的文化載體,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兒童民間游戲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幼兒在進行兒童民間游戲過程中,也是在認知、認同、記憶和應用本民族文化的過程,相應地也促進了本民族的傳承與發展。如廣西壯族的拋繡球游戲,就帶有非常鮮明的壯族文化符號。3-6歲是幼兒個體成長的啟蒙階段,也是進行本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兒童民間游戲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和個體性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二)兒童民間游戲為游戲資源庫建設提供豐富的資源。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在悠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兒童民間游戲也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點。郭泮溪在《中國民間游戲與競技》一書中將民間游戲分成了九類:兒童游戲、季節游戲、斗賽游戲、雜藝游戲、歌舞觀賞游戲、智能游戲、助興游戲、馴化小動物游戲、博戲等。可見,在游戲課程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按照民間游戲的分類、玩法、規則等一系列文字圖片及視頻等材料進行搜集整合,能夠為游戲課程資源庫建設提供豐富的資源。(三)兒童民間游戲能夠滿足當前幼兒園課程開發的新導向。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可見,對兒童民間游戲的開發利用,符合當前國家對資源庫建設的基本導向。

三、民間游戲在高職資源庫建設中的建議

(一)堅持兒童民間游戲資源選擇與幼兒園課程體系適應融合。兒童民間游戲作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在進行游戲課程資源庫建設時,我們既要對兒童民間游戲進行選擇、分類、整合、轉化或創新,也需要充分考慮幼兒園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過程等相互融合。如根據幼兒的一日生活特點,針對幼兒園不同的活動組織形式(主要有:自由活動、戶外活動、集體活動、區域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等)來選取相應的兒童民間游戲項目進入游戲課程資源庫。這樣,兒童民間游戲能夠更多樣化且有效地融入到幼兒全部生活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需求。(二)堅持兒童民間游戲以系統的顆粒化成果納入資源庫體系中。當前,資源庫建設的模式已經相比過去在發生了改變,資源成果從過去“碎片化資源”向當前“顆粒化資源”轉變。兒童民間游戲資源庫作為游戲課程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定位非常重要。需要考慮兒童民間游戲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還是融入到角色游戲、建構游戲等章節之中?如果作為獨立的模塊建設,就需要將兒童民間游戲資源按照“模塊級資源(學習單位、工作任務為單位的資源,如民間游戲模塊)———積件級資源(知識點、技能點為單位的資源,如民間戶外活動游戲)———素材級資源(為精加工材料為單位的資源,如老鷹捉小雞、背筐投繡球等游戲)”這三個級別進行建構,進而有序將兒童民間游戲相關的微課視頻、課件、文字、圖片等信息放入到相應的資源類別之中。通過對民間游戲資源進行系統的顆粒化管理,實現資源的有效管理和運用。(三)堅持兒童民間游戲資源多元主體共建與共享。近十幾年來,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科技的進步,兒童傳統民間游戲被逐漸邊緣化,兒童民間游戲在當前社會生活中,似乎“消失”了。所以我院在進行游戲課程資源庫建設時,在收集現有兒童民間游戲的相關文字、圖片、視頻、活動教案等資料過程中遇到極大困難。并動員在校教師、高職院校學生、民俗文化學者、幼兒園管理者、幼兒園教師、幼兒、幼兒家長乃至社會人員等積極參與到兒童民間游戲資源的收集、整理中,形成多元共建主體。同時,我也正嘗試與幼兒園共同建立可視化游戲平臺,如開發幼兒游戲教學APP或者小程序等。從而拓寬游戲資源的維度,提升游戲課程資源庫建設的共享性。游戲資源庫的共建、共享的有效機制的建立,既有利于兒童民間游戲的開發利用,也有利于傳統游戲文化的傳承保護。

參考文獻:

[1]李姍澤.前教育應童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論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5(05).

[2]郭洋溪.中國民間游戲與競技[M].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7-9.

[3]鞏玉娜.傳統民間游戲說幼兒園課酬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2.

[4]王舒.電子媒介下的幼兒園游戲資源共享研究[J].遼寧教育,2019(06).

作者:王秀娟 單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