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培養路徑
時間:2022-07-02 08:36:07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社會對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與培訓、學前教育實踐是幼兒教師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途徑。文章嘗試將英語課程教學與學前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關注教材的啟蒙性,利用校本教材《幼兒Phonics教學與實踐》,糾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音語調。學生在已會知識的基礎上,換位教學,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設計成課,在學校的仿真幼兒園里進行模擬課堂實踐。通過知識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前英語教學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創新能力
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學前教育,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建立起來。家長對于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幼兒的雙語學習也是越來越重視。學前英語教育是指在幼兒園對幼兒開展的正式的、專門性的英語語言的教育教學活動。“啟蒙性”是學前英語教育的定位。對幼兒進行英語方面的早期啟蒙,培養他們對英語語音、語感的敏感性,激發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在學前英語的教學中,幼兒教師并不需要講解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和使用復雜的課堂用語,更多的是關注培養幼兒聽、說、讀英語的習慣和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喜歡上英語。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應更關注學生的英語語音、語調、口語表達水平、語言組織能力與實際交往技巧等。而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并沒有統一的學前英語課程,要么是學習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要么就是和中職的其他專業一樣學習基礎英語。幼兒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專業知識素養、專業能力素養、專業理念與師德素養。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與培訓、學前教育實踐是幼兒教師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有將所學習的知識、理論、技能運用于實踐,才能將之轉化成自己的技能與素養。筆者嘗試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改革,編寫了校本教材《幼兒Phonics教學與實踐》。采用自然拼讀教學法,關注學生的口語、語音、語調。在知識學習和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構建“奇思妙想”的英語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
一、“奇”選材——注重教學內容的啟蒙性
第一,重發音。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首先應關注學生的標準語音、語調。3—5歲的孩子正處于語言發展階段,他們通過模仿、交流來習得語言。幼兒教師標準、純正的英語發音和語調,是孩子很好的模仿對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良好素質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第二,重啟蒙。采用自然拼讀教學法,教學生認讀、記憶英語單詞的規律,更傾向英語的啟蒙。校本教材《幼兒Phonics教學與實踐》不像普通高中的英語課本那樣有長篇的文章和語法練習,也不像中職學生的基礎英語一樣分模塊學習。書上只有簡潔的幾個英語單詞、76與單詞相對應的圖片、英語手指謠、小故事,從26個字母的拼讀、字母組合的發音入手,符合幼兒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第三,雙面性。自然拼讀的教學內容,既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又是她們作為幼兒教師將要教給幼兒的學習內容。同一個內容,不同的兩種身份。
二、“思”飛揚——學生換位教學思考
第一,注重教學方法。面對自然拼讀這一課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僅是坐在座位上聽課的學生,需要學習好這些內容,改善自己的語音、語調;她們還是幼兒園的英語教師,需要站在幼兒教師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身份轉變,學生的思維也會有所不同,考慮的東西也大不一樣了。第二,創建學習情境。幼兒語言的學習需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對語言產生興趣。純機械的模仿、拼讀、強化記憶是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幼兒教師需要掌握唱歌、跳舞、彈鋼琴、畫畫、講故事五項基本技能。在自然拼讀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想方設法地將平時學到的技能展示出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三、“妙”設計——使理論知識實踐化
對于幼兒教學來說,沒有可以按部就班的教學流程,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設計教學環節。這樣的課堂,可以是活潑奔放的,可以是歌曲環繞的,可以是充滿故事性的,一切都是可以創造的,并且是由學生自己創造的。將腦中的各種設計變成現實,是順利還是需要再改改?在學校的仿真幼兒園里進行模擬上課,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一一知道結果。同樣的教學內容pat,hat,cat,bat,在學生的各種創新設計后,可以形成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設計。第一,故事型課堂。有一個叫at的小朋友,他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生活。他沒有朋友,他想象以前一樣和朋友們一起玩耍。于是他出去認識新朋友。在路上他遇到了c,當他倆玩到了一起就成c-at——cat。之后遇到b,于是有了b-at——bat。at小朋友很開心,他已經交到了兩個新朋友了。在交朋友的路上,他又遇到了p和h,于是有了p-at——pat和h-at——hat。小朋友們,你記得at交了哪幾個朋友嗎?第二,互動型課堂。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的手上有什么?有很多的卡片,有胖胖的小貓cat,有一個球拍bat,有一頂好看的帽子hat。小朋友們,我們先和老師一起讀一下,好不好?Readafterme……第三,道具型課堂。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很多有字母的瓶蓋哦!今天我們用這個瓶蓋來玩一個組詞的游戲,好不好?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了哦,有些瓶蓋上有2個字母a,t,有些只有一個字母——p,b,h,c。我們一起把它們拼在一起好不好?第四,音樂型課堂。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和老師一起學唱一首英語歌,好不好?先聽老師我唱一遍,大家看看你能聽出哪些英文單詞?等老師唱完了,我們看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聽到的單詞最多,好不好?那我們開始吧,Let’sbegin!學生在仿真幼兒園里進行模擬上課,將這些想象中的課堂變成了現實中的課堂,增加課堂實踐能力。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教師”和“學生們”開始了她們的學習征途。
四、“想”得失——培養反思能力
上過模擬課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回想一下上課的流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學生1:你的這堂課,我覺得你的表情和動作還放得不夠開,這樣不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學生2:我覺得這個地方,你可以帶上動物的頭飾,讓小朋友模仿動物的叫聲,再讀單詞。學生3:我覺得你的時間掌握得特別好…………
五、“創”實效——培養教學創新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并掌握了英語的發音知識后,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在鋼琴、舞蹈、聲樂、素描和手工課上學到的技能,將自己學會的教給“幼兒園”的學生。編寫歌曲、制作教具、串編教學環節,這些都是在鍛煉和培養學生設計課程的能力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學校的仿真教室,讓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將想法付諸行動變成現實,在實踐中積累教學經驗。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觀察和反思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亮點和不足。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形成最佳的教學方案與流程。久而久之,學生在幼兒英語教學方面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通過對校本教材《幼兒Phonics教學與實踐》的學習,鍛煉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言技能、組織技能、課堂教學結構的駕馭能力、課堂情景創設能力和常規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對今后的幼兒英語課堂教學不再那么害怕。在教學中,堅持將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培養學生的幼兒英語教學技能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能力以及教育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幼兒英語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向紅.幼兒教師的核心素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教基二〔2012〕4號,2012-10-09.
作者:李俊杰 單位:義烏市國際商貿學校
- 上一篇:中職校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實踐研究
- 下一篇:中職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滲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