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整合論文
時間:2022-12-23 08:25:00
導語: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整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將會帶來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深刻變革,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政治課教學容量和效果,對政治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整合必須克服運用目的不明確、課件設計喧賓奪主、課堂容量過大、課件內容的選擇不夠恰當等問題,轉變教學觀念、遵循輔助教學的原則,加強指導,實現思想政治課“三維”目標。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整合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將會極大地促進教育的發展,將會帶來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深刻變革”。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探索政治學科素質教育的實踐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由開始時在優質課、示范課上的“表演”,逐漸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邁進。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因此,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整合的研究中,努力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講究科學與實效,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
一、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整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整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歷史與現實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教學容量和效果,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興奮劑,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巨大內驅力。正如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教學實踐證明,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表現出巨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中學思想政治課系統地講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理論常識,是一門科學性、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論課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說教課,顯得枯燥空洞,學生興趣不大,積極性難以調動。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利用它設計出仿真直觀情境,能把思想政治課課本中抽象的理論和原理用直觀的視、音頻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學生創造學習知識的實際情境,通過聲、形、色、畫刺激學生的感官,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有利于化解教學難點
從思想政治課的特點來看,基本概念、原理和觀點較多,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囿于理論的演繹,將會出現“教師頭頭是道,學生頭頭霧水”的現象。而利用多媒體處理信息方便快捷,教師精心選擇好、設計好流程,合理解釋和演示,通過其聲、畫、形把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形象的東西,使學生易于理解,便于記憶,同時能牢牢掌握,在教學中也就容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教師從繁重的備課、講課中解放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介紹“運動與靜止的關系”時,我制作了這樣一個課件:畫面一是高速行駛的列車,車上有乘客,車外有樹木;畫面二是列車在一個運動著的透明球體中運動。通過這兩個動畫,學生就很容易弄清楚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三)有利于活化教學內容
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與中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特點存在著較大的距離。鑒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輔之以鮮活、生動、真實、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動畫、文字等融為一體,利用其直觀、形象的作用,將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遠為近,超越時空界限,模擬再現我們所需要情景,使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原理形象化。
(四)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網絡技術還可以實現遠距離師生互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跨時空的交流與合作,使45分鐘的課堂教學從時間與空間上得以延伸。信息技術使師生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變為平等、和諧的關系。這種轉變從而使思想政治課實現了對人的素質的培養,而不再是圍繞知識傳授轉圈子。
二、信息技術運用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運用目的不明確
運用多媒體目的在于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然而,一些政治教師對此并不十分明確,很多時候只是為運用而運用。如果是運用多媒體投影課本上已有的文字、圖表,就僅僅局限于對教材材料的機械翻版和簡單重復,或是用多媒體代替板書。這些,都是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錯誤理解和運用。
(二)課件設計喧賓奪主
在課堂教學中,每次使用多媒體課件要解決什么問題,必須十分明確。可是我們許多政治教師設計的多媒體課件,既有精彩紛呈的畫面,又有悅耳動聽的音樂和解說,結果片面追求視聽效果,沒有注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際效果,甚至忽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真正目的——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在課堂教學中,這種喧賓奪主的課件,不僅達不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教學主題。
(三)課堂容量過大
多媒體具有強大的直觀顯示功能,可以使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大量的教學內容。但當這些內容超過了一定的“度”時,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內容過于飽滿!往往是教師連續不斷地向學生展示搜集到的事例和材料,卻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活動時間,并且忽視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四)課件內容的選擇不夠恰當
有些政治教師在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喜歡選擇一些動畫、漫畫圖片,或隨意性地選擇一些比較陳舊的材料進行教學,忽視了新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忽視了思想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真實性、時效性較強的特點,結果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信息技術運用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上述問題,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和“三維”目標的實現。
三、推進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整合策略
(一)要轉變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只有真正同學校的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它才會發揮出巨大的教育價值。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高低,并不意味著他就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成功整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過程重新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傳統的“教師→學生”單向模式轉變為“教學、媒體、學生”三維互動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使得以講授為主的傳統的班級教學發展為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小組媒體教學法、微型教學法)、網絡教學(交互式網絡教學法、遠程教育)并舉的局面。這些變化都要求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教學觀念,研究新型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尤其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
(二)要明確整合的原則
先進的教學技術不等于先進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技術也并不一定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當前思想政治學科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整合有許多理論問題有待研究,如:信息技術如何與課堂教學整合;多媒體技術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適合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多媒體軟件的類型;多媒體軟件的評價標準;多媒體教學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影響等等。弄清這些理論問題可以使教學行為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更有實效,信息技術的發展才不會陷入盲目之中。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目的性原則。(2)最優化原則。(3)服務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通過情境設置,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洞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5)適度性原則。
(三)要切合學生實際
在網絡課件使用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明確教學要求,布置學習任務,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加強指導,不能把網絡課上成“牧羊課”、“網絡瀏覽課”,對學生放任自流,浪費時間。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有機整合的互補關系,要注意避免將多媒體設備當作“現代化的黑板”、“知識的灌輸者”來使用。因此,新形勢下教師在努力提高自身使用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水平和課件制作水平的同時,還應積極學習和研究教學理論、教材、教學方法。唯有此,才能真正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構筑思想政治新課堂,完成培養適應時代要求新型人才的育人任務。
參考文獻
[1]走進高中新課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基[2000]35號.
[3]現代教育技術[M].何克杭: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 上一篇:水務局陽光四項制度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業局完善冬種生產管理意見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