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9-19 10:08:00
導語: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我們正逐步走向信息化時代,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也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然而雖然現在我國的教育在不斷改革和創新,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由于當前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傳統的升學制度仍然是以主科的成績為主,其他科目(如信息技術)成績只是作為參考,或者有時候連作參考都輪不上。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教育在現在的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難道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真的是如此的卑微嗎?回答是否定的。
早在2000年10月25日召開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就已經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獨創性的學科,它有太多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的設想。信息技術教育,是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鍛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提高信息素養的主要方式。而素質教育也正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具有互動作用,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供條件。
我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面向素質教育,以提升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任務,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因為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其它學科相比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利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大量的灌輸知識性的內容,而忽略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提供新穎獨創而又有價值的思維成果,由于信息技術教學摒棄了傳統學科中所形成的常規思維模式,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的新鮮感,學生的創造欲望能得到極大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信息技術教育允許學生別出心裁,鼓勵學生多提新問題、多獨立鉆研、主動探索、以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術,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操作過程是以抽象思維為基礎的,要解決反抽象的東西轉變成形象的東西,必須通過對問題的歸納、分析從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規律。
三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其學習過程是一個培養堅韌意志、深刻思考、堅強毅力的自我修養的過程。學生上機要通過手、眼、心、腦并用使大腦形成的強烈的專注,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上機體會各種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出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
正因為信息技術教育具有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靈活性,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信息技術本身發展太快,直接影響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穩定性。長期以來,許多領導感到信息技術課難指導、難評價、難控制、難以捉摸,因此采取不過問的“冷”處理辦法。而外界則認為,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是十分有趣而受寵的。可以說,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出現了“圍城現象”。那么信息技術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應該從什么角度來認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呢?作為一名剛剛從教的新教師,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升學制度所帶來的。傳統的升學制度仍然以主科、副科、其他作為分水嶺,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領導潮流,副科(如地理、生物、歷史、體育)稍遜風騷,其他(如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勞技等)聲色暗淡,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當然也就直接導致了信息技術教育如今的地位。
其次是欠缺一套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系統。傳統評價系統中雖然也有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但是信息技術教學中許多重要的因素難以包括進去,這些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往往占有較重的比例。
那么如何來使信息技術教育回來其應有的位置上來呢?
首先我認為信息技術教育的歸位或者說是信息技術教育的生命力可以寄托于取得“應試資格”,希望能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中考,甚至是高考。我在網上看到有很多的評論都不贊成這種改革,其原因主要是怕原來尚有生命力的信息技術課程就此夭折。但我認為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中高考這種改革是值得期待的,因為這樣一來既可以顯示出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又能得到學生和學校領導的重視,讓其教學質量可以有一個較快的提升。
其次就是改變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地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系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而是以建構信息素養為主要目的的訓練活動,其具體教學訓練媒介是各種應用軟件的學習。這種教學活動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還有由于軟件自身具有較強的自述性,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對教材的依賴性較小,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播者變化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甚至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教師的角色地位應該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構造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發現問題和規律,探索軟件未知領域的功能。(2)構造層次豐富的任務,組織對任務的討論分析,分析任務實現過程中的現象,使學生建構自己的能力。公務員之家
還有信息技術教學應該盡快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化。信息技術中許多東西不是講明白、聽懂就能解決問題的。現代應用軟件系統都很龐大,也不可能處處由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面對開放式軟件環境,建立創造性工作和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要通過探索掌握軟件的應用技能,同時隨時需要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學習新內容的需要。
最后我覺得還可以研究形成一套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系統。因為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許多重要因素是不能用傳統的評價系統來評價的。要研究形成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系統,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考慮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和深層意義。只有積極的評價系統才能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形成過程同諸多較成熟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它是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踐為中心,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而研究信息技術教育的規律及其實施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用性、靈活性,在中小學的素質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只有盡快讓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歸位,它才能根據新的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為發展中的教育事業倍添動力。
- 上一篇:民主生活會作風建設匯報材料
- 下一篇:干部作風建設情況匯報材料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