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的角色透析

時間:2022-04-08 10:47:00

導語: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的角色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的角色透析

摘要: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今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被廣泛地應用到教學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且,教師應充分扮演好現代教育思想的實踐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啟發者、因材施教者、評論者等多重角色。這樣做,多媒體才能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教師多媒體角色

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今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被廣泛地應用到教學當中。那么如何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呢?首先,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其次,教師應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單一的。他們應充分扮演好現代教育思想的實踐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啟發者、因材施教者、評論者等多重角色。

1.多媒體的涵義。

多媒體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傳播媒體的廣泛使用而產生的一個復合術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多媒體的內涵也在不斷深化。

早些時候,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主要是指傳統教學媒體和電子類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電視、計算機等;多媒體系統通常指兩種或兩種以上媒體的優化組合。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計算機的普及使得多媒體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今天的多媒體主要指處理和應用多媒體信息的一套綜合技術,通過人機交互方式實現同時采集、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媒體信息的技術。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己經發展成為了多媒體網絡技術。

多媒體可以利用二維、三維動畫及圖形、圖像變換的功能,使教材中的靜態圖形動態化,以揭示圖形、圖像的豐富內涵,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質;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將教學導向深入。多媒體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多種感官并用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它還可以幫助完成其他教學設備所無法完成的教學管理、師生交流的任務。

2.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強調學習者是認知主體的同時,也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是意義構建的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因此,作為教師,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多媒體本是一種教學工具,教師不能只當“解說員”,而應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例如,教師在課件設計和安排上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從人與多媒體、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的關系入手,探討多媒體在教學運作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多媒體在教師的駕馭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而計算機的機械性、客觀性和標準化決定了它的非機動性,作為教師他們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之處。因為教師是具有主觀性的人,他可以在課堂上隨時隨地、靈活自主地調整教學,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習者形成學習動機,創設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多種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組織“協作學習”,把學習者的學習引向深入,監控其學習活動并適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3.教師所扮演的角色。

3.I現代教育思想的實踐者。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屬于現代教育的范疇,那么需要有現代教育思想、理論作指導。如果用原來的一套,即使設備再先進,教師準備得再好,也不能算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習是讓學生弄懂和掌握教師所教內容,媒體的應用目的自然是促進“教”。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強調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討論等活動而實現的過程。多媒體計算機能很好地創設情景,人機間的交互和教師的參與組織,讓學生根據現有問題主動聯系己有的認知結構,并對這種聯系認真思考,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C.E.Ecksley)說過:“語言教師最有害的缺點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講得太多,試圖以教代學,結果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中國現階段教育積極提倡“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等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應該突破傳統思想束縛,做一個現代教育思想的實踐者。

3.2組織者、引導者。當一位教師準備上一節多媒體課之前,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的主動探索精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找各種信息資源和相關的聲音、圖像或文字,教師再作適當的編輯整理工作,使之結合自己的教學思想,成為一個完整的課件。同時,在制作課件時,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恰如布魯諾說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時,要善于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其被動地跟著老師走。此外,還應讓學生在不斷的利用課件進行語言訓練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教材,達到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境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是組織者、引導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很自然地用英語思考,很積極地進行語言輸出,相對傳統的灌輸式、封閉式教法而言,取得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3.3幫助者、啟發者。在多媒體教學中,英語教師應甘心并放心當一個幫助者,勇于放棄扮演教書先生的角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與啟發,充分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人將多媒體教學比作一個游泳池,給游泳池注水,鼓勵學生下到水里去游泳都要靠教師來完成。教師在這個時候同時又扮演著啟發者的角色。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地方,教師應當去幫助學生,提一些起提示作用的問題去啟發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自己弄懂不明白的地方。

3.4因材施教者。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表現力、參與性、重視性和受控性強的特點,實現個別化教學,充當一位因材施教者。眾所周知,現在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但具體操作上卻以個體為對象,它強調對學生認知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承認學生個體差別,強調學生個性發展。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素質入手,以學生個體為教學對象進行個性化教學。根據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在認知速度上的差異,有針對性設計教學內容、過程及具體方法,使教學和學習的過程、進度及方法都變得相當個性化。如對具有獨立思維的學生,可采用發現法結構的認知程序;對不具備獨立思維的學生,可采用講解式教學法設計程序等等,此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一個因材施教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利用CAI課件開發系統,設計出相應的課件。

3.5評論者。如果在一堂英語網絡課中,由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學生自主搜索、尋找相關信息,教師給予一定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最后給予評價,這時教師是評論者。

教師可以用媒體英語中的一些簡單活潑的表揚語言,表揚那些在課堂上表現出色的學生,或者用書面形式表揚優秀的作業,或者表揚考試成績有進步的學生。英語中表揚的語言很多:Great./Couldn’tbebetter./Welldone./Goodjob.等等。如果學生在口語活動中說出了非常有見地的話,教師可以用贊賞的口氣表揚說:Goodthinking./That’sagoodidea./’That’sthewayIlikeit.等等。英語教師用英語表揚學生的進步所產生的效果比用中文表揚更自然、更親切,學生也更能接受,因此所產生的激勵作用也會更大。這時,教師充當了一個不錯的評論者。

在多媒體教學中,雖然教師講授的時間減少了,但這并不意味著降低了教師的作用和對教師的要求,相反,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思想上改變對教育手段的認識,從根本上轉變思想,在實踐中轉變教學方式,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充分扮演好多重角色,并且時刻牢記教學中師生與多媒體的關系,讓多媒體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