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思考

時間:2022-09-08 11:07:19

導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思考

摘要:青少年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已成為在信息社會中立足的基本要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將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有效融合、高效推進,為青少年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人生發展,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載體、多姿多彩的教學環境,提供高效的學習工具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我們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堅如磐石的使命。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思考

為了使青少年學生的各項素質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趨勢,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學科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國家教育部近年來多次明確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將信息技術課列為各類中小學的必修課范圍,2003年國家教育部明確將信息技術課確定為中考和高考學生會考的必考科目,教育主管部門對信息技術課的高度重視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對現代教育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信息技術不僅會對原有的教育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重大影響,而且會對人們的教育觀念、思想觀點、教學內容等方面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作為一名多年來從事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的教師來說,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抓住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高度融合發展,加快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的普及深度,努力推進教育教學的信息化,使祖國的未來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謀得主動,是我們新一代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永遠的初心和使命。

1信息技術教育的鮮明特點

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內容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按照我國現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內容來分析,信息技術教育具有綜合性、發展性、應用實踐性和趣味性的特點。1.1綜合性特點。現階段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計算機科學性,信息技術教育較其他基礎學科不同,具有非常明顯的綜合性特點,它涵蓋包括了眾多基礎科學的內容,如數學基礎知識、信息論、方法論、控制論知識等。根據我國教育界對信息技術課程通常的分類,它兼具基礎理科課程、勞動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和綜合活動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日常的基礎教學中,應該突出信息技術教育的綜合性特點,淡化信息技術教育的科學性特點,突出使用計算機而不是學計算機的理論、原理,突出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發揮其綜合性強的特點。1.2發展性特點。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普通的硬件設施通常18個月就完成一次升級換代,軟硬件開發的成就往往是突破性的,時常會有新的觀點被提出、新的領域被開啟,這就使得信息技術教育具有突出的發展性特點。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養長避短,立足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實情,從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提升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選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中最基本的內容和要求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因為基礎內容具有廣泛的樸實性、具有靈活的遷移性,也越能促進青少年學生的素質教育。1.3應用實踐性特點。人們常講,“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集合人類通用智慧的重要工具”,應用實踐性是信息技術課程最突出的特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實踐,信息技術教育離不開實踐,它的學習、使用、發展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所以,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中,必須突出它應用實踐性強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深化“強化基礎、淡化語言、注重應用、突出實踐”的教學理念,多開展上機實踐操作,有效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育教學水平。1.4趣味性特點。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原理特別枯燥乏味,不易激發起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但計算機的實踐操作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很多青少年學生就是通過玩游戲等途徑體驗到了計算機的趣味性,才迷上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其趣味性突出的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挖掘和激發,培養和引導青少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深厚興趣。

2提高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途徑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如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方法的有效化、教學效果的高效化、能力素質培養的始終化是素質教育對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效果。2.1以典型“任務”的完成為教學目標。在教育部頒布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要以典型“任務”的完成作為知識及技能傳授的目標。只有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明確建立,“在實踐中學習”的原則,建立“任務驅動”的學習模式,才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高質量完成。例如,筆者在進行Word基本操作教學時,就針對該課的教學重難點,向學生明確布置了相應的實踐內容。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文字處理、排版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完成一片短文的錄入,并對文本格式提出了詳細要求,正文字體:仿宋GB2312,三號。一級標題:黑體,三號。二級標題:楷體GB2312,三號。三級標題:仿宋GB2312,加粗,三號。其他格式要求:行距為30磅,首行縮進兩個字符,并按要求插入頁碼。通過踐行“任務驅動”教學原則,使學生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快速地突破了該課程的重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2.2建立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解決以往“填鴨式”“封閉式”等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應用載體,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探索建立多樣化、高效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開啟靜態的演示、講解模式,動態的練習模式及網絡教學模式,使信息技術課堂真正地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例如,在進行甘肅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實驗教材《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圖文混排一課的相關內容教學時,筆者先播放了一段Flash軟件制作的動畫視頻,對重點的操作要求及技巧進行了講解,對“圖文混排”的示例,用教室白板進行了靜態講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上機實踐操作,通過這樣“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2.3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發展。注重與其他基礎學科的深度融合發展是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方向,對不同學科進行分科使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條理和脈絡有了系統性的認識,而將不同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度融合,會使分化了的各學科、各類要素形成有機的、緊密的、高度關聯的一個整體,筆者認為,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堂上,要以信息技術的學科內容為有效載體,把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相關的知識內容滲透進來,不但可以使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得到極大豐富、教學方法得到有效擴展,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全方位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2.4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已經深深融入到了現代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終身學習是未來社會對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筆者建議,在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上教者要多思考、多觀察,善于捕捉學生的“興趣點”和“閃光點”,進行有效引導和激發,使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慣性,走向高效學習的快車道。

3結語

促進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效果的長足發展永遠是一個全新的命題,許多問題還有待我們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去探索解決,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新的窗口,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青少年學生利用信息工具。

參考文獻

[1]劉穎穎.信息技術在培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127.

[2]王廣剛.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N].中國教師報,2017-11-15(5).

[3]張馳.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實施同伴互評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4]董玉琦,錢松嶺.信息社會學課程與教學——信息技術課程育人功能的落腳點[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5):9.

[5]任友群.新時代,中小學需要怎樣的信息技術課[J].人民教育,2019(1):26-29.

[6]穆肅,董經,唐冬梅,等.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行為對學生活動的影響[J].中國電化教育,2019(8):91-98.

[7]張立國,王國華.計算思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議題[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5):115-121.

作者:李銀萍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洮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