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1 05:06:00
導語: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目標教學、整體快進教學目標
明確、清楚、切實可行,對每堂課的教材、教法、教學活動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直接導向所有的教學環節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創造出一堂堂既充滿活力又學有所用的優質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語文教科書無論從內容還是體裁上看都可謂“百花齊放”;從層次上看,又可謂“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所以,我們應將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將三個年級的教材優化組合成整體結構,用控制論原理來實現整體快進。
從大目標上來看,初中的語文學習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學期),使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學生一般的語文能力。?第二階段(第二、三、四學期),著重培養學生記敘、說明、議論的三種表達能力。第三階段(第三、六學期),著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大目標明確后,我們就很容易地把握每冊書的“中目標”。如語文第四冊是進一步學習記敘與議論、說明與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重點是培養學生議論能力。具體來看本冊八個單元中,每一單元突出一個小目標:記敘與議論相結合。使學生了解文學作品中議論的作用,以及議論中記敘的作用。第二單元又突出一個小目標:說明與議論相結合。在《大自然警號長鳴》這篇文章中,說明是基礎,議論是作者的主旨,充分體現了說明、議論文所有的基本類型。將議論文的論證方式、立論文的三要素、駁論的方法等等逐一交代,清清楚楚,構成了議論文的系統知識。五、八單元為文學體裁的兩個單元,教學特點抓住了,重點應突出小說三要素,詩歌的語言及意境。
有了上述的目標分析,就有了指向,也就能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再采取比較閱讀法和單元并舉法,就能實現用時少收效大,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雙向和諧的發展。
二、激發興趣、自覺學習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無數實踐證明:激發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語文教學,如讓學生僅憑書面語言理解課文,一則無趣,二則浮淺。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諸如借助作用于視覺、聽覺、膚覺等感官的圖畫、音樂、動作等手段,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思維活躍。
感情自然,自覺、主動地去理解課文,挖掘深意。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高超的語言藝術,也是激發興趣、自覺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語文教學本身即是語言教學,因此我們應充分運用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對稱美、聲響美、方言美、色彩美、語符美、詩意美等等,讓它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分分秒秒、每個細節,使學生把上語文課當成一種自覺的欣賞、參與,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優化練習、形成技能
智力性的技能是指借助內部言語在大腦中進行智力活動的方式,如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技能,它是從語文知識的掌握到能力發展的中間環節。智力性技能的培養,需要通過聽、說、讀、寫等練習進行反復的訓練。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一切語文從實踐去學習比用規則學習來得容易。”
我們說的加強練習,不是盲目地追求數量“以多制勝”,而是在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練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他們通過練習,結合所講授的知識,掌握其規律,舉一反三,在優化的練習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內容上不斷深化,認識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漸完善,能力自然發展的效果。
總之,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勢在必行的。它是一項復雜的現代系統工程。要完成這項工程,首先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我們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語文修養,才能對各類教材融會貫通,駕馭自如;才能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富有吸引力。當學生的智力得以充分開發,能力得以普遍提高,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效率的最終目的就能實現。
- 上一篇:農村黨支部實踐與思考
- 下一篇:自能作文訓練模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