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支部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5-21 05:06:00
導語:農村黨支部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全部戰斗力的基礎,是帶領農民群眾發展經濟,推進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特別是黨支部書記被群眾形象地稱作帶領大家致富的“領頭雁”,在農村基層組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好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既是農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也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的重要任務。
在*年我市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中,按照市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全部都采用了“兩推一選”的辦法,推選產生了新的農村黨支部班子。這對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提高和鞏固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的執政水平和執政地位,無疑是一次具有進步意義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我市村級黨組織的換屆選舉工作已基本結束,從“兩推一選”的工作實踐來看,辦法可行,進展順利,效果較好,群眾贊成,在以下幾個方面顯示出了其積極作用:
1、“兩推一選”將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有機地結合起來,符合當前農村民主建設的實際,得到群眾擁護。以往的黨支部換屆工作,只是通過由黨員進行黨內選舉的方法來完成,而占農村人口大多數的群眾的意愿,沒有直接體現出來,所選出來的支部班子有的缺乏群眾基礎,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影響到了整體工作的開展。而“兩推一選”辦法,使群眾能夠參與進來,擴大了選舉工作的民意基礎,完善了黨內民主,發揚了基層民主。群眾對這一民主制度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通過“兩推一選”辦法的實施,增強了黨員群眾的民主意識,對構建和諧社會和發展基層民主具有實踐意義。
2、激發了村黨支部班子,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熱情。“兩推一選”將對村級支部班子的推選工作由黨內擴大到黨外群眾,包含了群眾認可、群眾信任、群眾評價、群眾選人等多重涵義。“群眾心里有桿秤”,經群眾推薦當選的支部班子,承載著黨員和群眾的支持、信任和擁護,支部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的政績時刻被放在這桿“秤”上進行衡量,從而激發支部班子和黨員干部將群眾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上,不斷提高支部班子的創造力和戰斗力,增強為群眾謀利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對個別“家族式”、“親信制”支部形成一定的制約作用。在農村,由于舊的封建觀念的影響,一些村的支部書記在發展黨員工作中,任人唯親,有的甚至為鞏固“選票”而只發展自己放心的人,從而導致黨員結構不合理,出現了“家族式”、“親信制”支部及“輪流坐莊”支部。而“家族式”支部突出表現為在支部換屆中有“選不倒”的絕對控制力。然而“兩推一選”改變了過去的選舉辦法,不得不使“家族式”支部班子一改“只要管好小范圍”為“還要考慮大多數”,從而促進其觀念和工作的轉變。
4、起到緩解兩委會“兩張皮”作用。村上之所以能形成“兩張皮”現象,其關鍵在于干部思想認識上的不統一和工作職責上的不協調,有的村委會干部甚至以自己當選時民意基礎廣泛而消極對待黨支部的領導。“兩推一選”將黨內民主與群眾意愿統一起來,使兩者具有了一致性,使黨支部與村委會都同時具備了民意基礎,也為實行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形成運轉協調,緊密配合的兩委會關系,在農村工作中發揮整體合力。
5、促進了黨員先進性作用的發揮,激活了選人、用人機制。由于舊的選舉辦法的影響和民主制度的不健全,農村黨員中,特別是在年青黨員中普遍存在不思進取、好壞一個樣的思想,一些有報負的黨員也因“欲進無門”而心灰意冷,影響到了黨員隊伍作用的發揮。實行“兩推一選”辦法后,由群眾推薦能夠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員作為班子候選人,對黨員的先進性是一個客觀檢驗,起到了激勵優秀黨員,鞭策后進黨員的作用,促進了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創造了有利于農村優秀干部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發揮了導向作用,激發了青年、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的進取意識,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兩推一選”雖然在實踐中顯示了較大的進步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與現行黨內選舉條例還不配套。黨外群眾的“只推不選”,不能觸及“家族式”等結構不合理支部的根本,也就不能體現選舉擇優的真正目的。而且,黨外群眾的“只推不選”,降低了“兩推一選”的構想標準。加上一些反面宣傳,如群眾推不推沒關系,最終還是黨員說了算等等,打擊了黨員、群眾的積極性。
2、“兩推一選”的制約力不夠,沒有明確推與選之間的因果關系,造成工作上的說服力和號召力不夠。群眾“只推不選”,使群眾推薦的結果在正式選舉時無任何約束力,從而使其價值大大降低,只能起到一個類似于“輿論”的作用。反映到實際工作中的表現是因無實質作用從而使群推工作流于形式。由于群眾大會難組織,鄉、村也怕麻煩,因此,采用中心戶長(村民代表)會推薦形式的占大多數。而中心戶長是按15—20戶1人的辦法產生,代表率僅達60至80比1,有比較大的片面性,不能達到“兩推”的真正目的。群眾“只推不選”,使得“家族式”、“親信制”支部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間,有的通過做總體數量不多的群眾代表的“工作”,使自己被推薦提名,有的甚至公然說群眾推薦不頂用,漠視民意。
3、黨員結構不合理,制約了“兩推一選”的有效實施。有的“家族式”支部利用宗派和親信選票使自己當選。有的村平時不重視發展黨員工作,黨員年齡結構老化、知識結構偏低,有能力、有作為的優秀分子沒有被及時吸收到黨內來,致使支部班子人選的選擇面比較狹窄,出現斷層,選舉后的班子面貌依舊,缺少活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黨的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建立和完善基層黨組織的民主選舉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客觀要求,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為了使“兩推一選”辦法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實效性,結合工作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1、必須嚴把“黨員入口關”,逐步改變黨員隊伍的結構狀況,為“兩推一選”夯實組織基礎。一是要建立發展黨員工作責任制。要將發展黨員工作作為衡量支部書記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通過建立嚴格的管理、考核與監督制度,落實責任,抓好黨員發展工作。二是要抓好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以改善結構,提高素質為目標,制定科學的黨員發展規劃,加大在回鄉青年、科技能人、復退軍人等高素質人群中發展黨員的力度,重點培養,推優入黨,增強黨員隊伍活力。三是加大群眾監督力度。黨員隊伍是群眾中的優秀分子,誰符合入黨條件,誰能為群眾辦事,群眾最了解,也最具有發言權。發展黨員要充分征求黨外群眾的意見,民意測評達不到要求、群眾有意見的,堅決不能入黨。讓廣大群眾參與監督,本身既是一種民主的體現,又有利于從源頭上確保黨員質量。四是嚴格黨員發展程序,推行發展黨員“票決制”。發展黨員要堅持原則、堅持標準,嚴格按程序辦事,決不能降格以求,要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討論入黨問題時,建議使用票決制。由于舉手表決的方式,不能真正體現黨員意愿,改用票決制,可使黨員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效防止“人情黨員”、“家族式黨員”的產生。
2、設定一定比例制約支部委員的產生條件,增強“雙推”中群眾推薦結果的約束力。《黨章》規定,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組織是黨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因而黨組織對支部委員的條件也是有先進性和代表性要求的。一個不受群眾信任的黨員本身就是一個不合格黨員,更不能說是一個合格的支部委員或支部書記。因此,不能得到多數群眾推薦的黨員,是不能體現先進性和代表性的。故建議在“兩推一選”中補充規定一條,黨外群眾推薦票不足60%的(或其它比例,但最低不低于50%),不得參與支部委員競選。這樣就會直接對只占位子不干事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家族式支部形成制約,有利于將群眾真正擁護的黨員推選出來。
3、運用村民會議推薦或戶代表推薦(因為現在戶派代表絕大多數能代表家庭成員意見),取消村民代表(中心戶長)推選的辦法,提高黨外群眾參選率,增強信任度和民意基礎,使“兩推”的真正意義得以充分體現,其進步性也隨之而提高。
4、支部書記可以采取直選的辦法。隨著鄉鎮一級黨組織直選在我省試點成功(南鄭縣湘水鎮),顯示了基層黨組織民主建設的科學性與必要性,村一級支部書記直選亦應著手考慮。其原因有:一是支部書記是帶頭人,個人素質與群眾基礎直接影響了支部班子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工作成效;二是支部書記由支部委員選舉產生是建立在每個支部委員都能立黨為公、客觀公正的基礎上的,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樣的要求顯然高于目前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實行直選可以有效減少其它人為因素的干擾;三是直選更能體現民主性、科學性,必將對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 上一篇:語文課堂教學辯證論文
- 下一篇: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論文